|
法治政府
|
|
核心阅读 截至2025年9月底,88条(个)母亲河(湖)复苏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取得了显著成效。88条(个)母亲河(湖)中,79条河流已全部实现全线贯通,9个湖泊生态水位有效维持。 □ 本报记者 刘欣 母亲河滋养流域水土、哺育一方儿女、孕育民族文化,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文明传承的重要依托。保护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2022年以来,水利部在全面排查断流河流、萎缩干涸湖泊的基础上,率先选取了88条(个)母亲河(湖)开展复苏行动。记者近日从水利部举行的“母亲河行动三年成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5年9月底,88条(个)母亲河(湖)复苏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水利部将坚定不移推进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进一步在全国更大范围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让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 巩固提升复苏成效 据介绍,2022年以来,水利部将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作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六条实施路径的重要内容,制定印发了《母亲河复苏行动方案(2022—2025年)》,作出部署安排。针对不同河(湖)水资源条件、开发利用情况、生态保护问题及治理需求,组织制定了“一河(湖)一策”治理修复方案,提出明确复苏目标和治理措施,并推动落实。 “88条(个)母亲河(湖)中,79条河流已全部实现全线贯通,9个湖泊生态水位有效维持。”谈及母亲河复苏行动的整体成效时,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说,黄河实现连续26年不断流,断流百年之久的京杭大运河连续4年实现水流贯通,特别是断流27年之久的西辽河干流今年春、夏两次全线水流贯通。 同时,海河流域河湖复苏成效显著。断流26年的永定河连续5年全线贯通、连续2年全年全线有水,断流40年的滹沱河连续5年全线水流贯通,“华北明珠”白洋淀连续7年平均生态水位保持在7米以上,水生态状况持续向好。潮白河、泃河、南拒马河、子牙河等一大批断流河流实现全线过流,海河流域“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状况得到根本扭转。 其他跨省及省内重点河流复苏成效明显。石羊河、宛川河、南川河、格尔木河等一大批河流通过实施生态补水、加强生态流量保障等措施,实现全线贯通或维持全线有水流动。大汶河连续3年全线贯通,戴村坝断面生态流量达标率达100%,较复苏前提高了65%。沁河、洮儿河通过优化水资源调配,维持全线有水。汾河716公里河道全线水流贯通,河南史河、灌河、浉河等7条河流163公里断流河段实现全年全线过流。 地下水超采治理取得实效。2024年全国地下水超采量较上一轮评价结果减少了31.9%,严重超采区面积减少了51%。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较“十三五”期末分别回升了3.29米和7.67米。京津冀地区102眼干涸的泉眼实现复涌,陕西富平温泉河千年古泉、山西晋祠泉等干涸多年的泉域先后复涌,重现生机。 据介绍,下一步,水利部将全面开展成效总结。逐河(湖)分析有水河长、有水时长、有水面积等改善情况,总结复苏成效,凝练好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可推广、可复制工作模式,优化复苏措施,巩固提升88条(个)母亲河(湖)的复苏成效。同时,健全复苏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全流域管理,加强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健全水利法治体系,完善相关政策规定,提升河湖复苏治理管理能力。 加强生态流量保障 河湖生态流量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的基本要素,也是控制水资源开发强度、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据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于琪洋介绍,近年来,水利部高度重视生态流量管理工作,强化了顶层设计,推进河湖生态流量目标确定,加强生态流量保障。 据介绍,水利部持续落实关于做好河湖生态流量确定和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流量的概念内涵、确定原则和管理措施。推动将生态流量管理政策要求纳入已颁布实施的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2025年6月,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委印发了《河湖生态流量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完善了河湖和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管理的要求。 近年来,水利部先后颁布出台了3项关于河湖、新建和已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确定的技术标准。在此基础上,先后分四批组织确定了171条跨省重点河湖、546条省内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2024年,水利部又部署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河湖和已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确定工作。截至9月底,已完成七大流域、共计1476条(个)跨省河湖生态流量状况排查,今年年底前将组织各流域管理机构完成跨省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确定工作,实现跨省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全覆盖。 根据确定下来的生态流量目标,逐河(湖)组织制定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落实生态流量调度、取用水管控、监测预警和保障责任主体等要求。推动将生态流量目标纳入流域水资源调度方案、年度调度计划和水工程日常调度规程,严格生态流量泄放管理。建立河湖生态流量管理平台,已经实现158条(个)重点河湖、268个控制断面生态流量实时监测预警和动态监管。2024年,全国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98.6%。 通过这些工作,河湖生态流量管理实现了“三个转变”,从零散管理转变为系统推进、从典型试点转变为全面推开、从目标确定转变为实施全方位监管,取得很好的成效。 “下一步,水利部将进一步健全生态流量监管的政策、标准体系,加快推进河湖和已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的确定与保障工作,切实保障河湖生态用水,维系河湖健康生命,促进人水和谐。”于琪洋表示。 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 开展水资源统一调度,是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优化水资源配置的重要内容;也是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重要支撑。《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明确要求“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以及“科学确定河湖生态流量目标,强化生态水量调度与监管”。 水利部调水管理司副司长周曰农介绍说,近年来,水利部积极推进重点江河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有效支撑母亲河生态环境复苏。 在健全调度机制方面,印发了《水资源调度管理办法》《调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工作的通知》,遵循“节水优先、保护生态、统一调度、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流域统筹、分级负责、协调各方的调度体制机制,通盘考虑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充分协调各方需求和利益,实施流域多目标统筹协调调度,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在强化统一调度方面,水利部先后发布三批次开展水资源调度的跨省江河流域名录,将已批复水量分配方案的94条跨省江河全部纳入调度管理范围。制定并实施流域水资源调度方案和年度调度计划,明确相关河段和控制断面流量水量、水位等管控要求,统筹区域间、行业间不同用水需求,完善水资源调度管理的协商、协调、预警、生态补水和信息共享机制,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 在保障生态用水方面,水利部组织将河湖生态流量纳入年度调度计划,保证河湖基本生态用水需求;同时组织水利水电、航运等枢纽工程管理单位将生态用水调度纳入日常运行调度规程。对西辽河、永定河、白洋淀等一些重点河湖,结合流域水情因地制宜相机开展生态补水,遏制江河断流和湖泊萎缩干涸态势,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国家水网骨干工程联合调度,实现跨流域跨区域水资源丰枯调剂,通过强化生态流量泄放、科学实施生态补水等措施,加快推进全国母亲河修复治理。”周曰农说。 图为泃河中段马各庄大桥段复苏后的景象。 资料图片

|
| 79条河流实现全线贯通 9个湖泊生态水位有效维持
|
| 母亲河复苏目标任务全部完成
|
|
|
|
|
|
| ( 2025-10-3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政府 |
|
|
核心阅读 截至2025年9月底,88条(个)母亲河(湖)复苏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取得了显著成效。88条(个)母亲河(湖)中,79条河流已全部实现全线贯通,9个湖泊生态水位有效维持。 □ 本报记者 刘欣 母亲河滋养流域水土、哺育一方儿女、孕育民族文化,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文明传承的重要依托。保护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2022年以来,水利部在全面排查断流河流、萎缩干涸湖泊的基础上,率先选取了88条(个)母亲河(湖)开展复苏行动。记者近日从水利部举行的“母亲河行动三年成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5年9月底,88条(个)母亲河(湖)复苏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水利部将坚定不移推进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进一步在全国更大范围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让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 巩固提升复苏成效 据介绍,2022年以来,水利部将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作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六条实施路径的重要内容,制定印发了《母亲河复苏行动方案(2022—2025年)》,作出部署安排。针对不同河(湖)水资源条件、开发利用情况、生态保护问题及治理需求,组织制定了“一河(湖)一策”治理修复方案,提出明确复苏目标和治理措施,并推动落实。 “88条(个)母亲河(湖)中,79条河流已全部实现全线贯通,9个湖泊生态水位有效维持。”谈及母亲河复苏行动的整体成效时,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说,黄河实现连续26年不断流,断流百年之久的京杭大运河连续4年实现水流贯通,特别是断流27年之久的西辽河干流今年春、夏两次全线水流贯通。 同时,海河流域河湖复苏成效显著。断流26年的永定河连续5年全线贯通、连续2年全年全线有水,断流40年的滹沱河连续5年全线水流贯通,“华北明珠”白洋淀连续7年平均生态水位保持在7米以上,水生态状况持续向好。潮白河、泃河、南拒马河、子牙河等一大批断流河流实现全线过流,海河流域“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状况得到根本扭转。 其他跨省及省内重点河流复苏成效明显。石羊河、宛川河、南川河、格尔木河等一大批河流通过实施生态补水、加强生态流量保障等措施,实现全线贯通或维持全线有水流动。大汶河连续3年全线贯通,戴村坝断面生态流量达标率达100%,较复苏前提高了65%。沁河、洮儿河通过优化水资源调配,维持全线有水。汾河716公里河道全线水流贯通,河南史河、灌河、浉河等7条河流163公里断流河段实现全年全线过流。 地下水超采治理取得实效。2024年全国地下水超采量较上一轮评价结果减少了31.9%,严重超采区面积减少了51%。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较“十三五”期末分别回升了3.29米和7.67米。京津冀地区102眼干涸的泉眼实现复涌,陕西富平温泉河千年古泉、山西晋祠泉等干涸多年的泉域先后复涌,重现生机。 据介绍,下一步,水利部将全面开展成效总结。逐河(湖)分析有水河长、有水时长、有水面积等改善情况,总结复苏成效,凝练好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可推广、可复制工作模式,优化复苏措施,巩固提升88条(个)母亲河(湖)的复苏成效。同时,健全复苏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全流域管理,加强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健全水利法治体系,完善相关政策规定,提升河湖复苏治理管理能力。 加强生态流量保障 河湖生态流量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的基本要素,也是控制水资源开发强度、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据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于琪洋介绍,近年来,水利部高度重视生态流量管理工作,强化了顶层设计,推进河湖生态流量目标确定,加强生态流量保障。 据介绍,水利部持续落实关于做好河湖生态流量确定和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流量的概念内涵、确定原则和管理措施。推动将生态流量管理政策要求纳入已颁布实施的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2025年6月,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委印发了《河湖生态流量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完善了河湖和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管理的要求。 近年来,水利部先后颁布出台了3项关于河湖、新建和已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确定的技术标准。在此基础上,先后分四批组织确定了171条跨省重点河湖、546条省内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2024年,水利部又部署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河湖和已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确定工作。截至9月底,已完成七大流域、共计1476条(个)跨省河湖生态流量状况排查,今年年底前将组织各流域管理机构完成跨省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确定工作,实现跨省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全覆盖。 根据确定下来的生态流量目标,逐河(湖)组织制定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落实生态流量调度、取用水管控、监测预警和保障责任主体等要求。推动将生态流量目标纳入流域水资源调度方案、年度调度计划和水工程日常调度规程,严格生态流量泄放管理。建立河湖生态流量管理平台,已经实现158条(个)重点河湖、268个控制断面生态流量实时监测预警和动态监管。2024年,全国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98.6%。 通过这些工作,河湖生态流量管理实现了“三个转变”,从零散管理转变为系统推进、从典型试点转变为全面推开、从目标确定转变为实施全方位监管,取得很好的成效。 “下一步,水利部将进一步健全生态流量监管的政策、标准体系,加快推进河湖和已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的确定与保障工作,切实保障河湖生态用水,维系河湖健康生命,促进人水和谐。”于琪洋表示。 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 开展水资源统一调度,是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优化水资源配置的重要内容;也是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重要支撑。《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明确要求“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以及“科学确定河湖生态流量目标,强化生态水量调度与监管”。 水利部调水管理司副司长周曰农介绍说,近年来,水利部积极推进重点江河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有效支撑母亲河生态环境复苏。 在健全调度机制方面,印发了《水资源调度管理办法》《调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工作的通知》,遵循“节水优先、保护生态、统一调度、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流域统筹、分级负责、协调各方的调度体制机制,通盘考虑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充分协调各方需求和利益,实施流域多目标统筹协调调度,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在强化统一调度方面,水利部先后发布三批次开展水资源调度的跨省江河流域名录,将已批复水量分配方案的94条跨省江河全部纳入调度管理范围。制定并实施流域水资源调度方案和年度调度计划,明确相关河段和控制断面流量水量、水位等管控要求,统筹区域间、行业间不同用水需求,完善水资源调度管理的协商、协调、预警、生态补水和信息共享机制,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 在保障生态用水方面,水利部组织将河湖生态流量纳入年度调度计划,保证河湖基本生态用水需求;同时组织水利水电、航运等枢纽工程管理单位将生态用水调度纳入日常运行调度规程。对西辽河、永定河、白洋淀等一些重点河湖,结合流域水情因地制宜相机开展生态补水,遏制江河断流和湖泊萎缩干涸态势,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国家水网骨干工程联合调度,实现跨流域跨区域水资源丰枯调剂,通过强化生态流量泄放、科学实施生态补水等措施,加快推进全国母亲河修复治理。”周曰农说。 图为泃河中段马各庄大桥段复苏后的景象。 资料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