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地方新闻
13 10/13 9 10 11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检察供给精准对接企业司法需求
· “阿芽拉”照亮迷途孩子回家路
· 多措并举构建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体系
· 图片新闻
· 办理一案 调研一片 治理一域
· 北京房山法院助推村域新能源充电设施精细化管理

甘肃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检察院创建未检品牌
“阿芽拉”照亮迷途孩子回家路

( 2025-10-2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本报记者   赵志锋
□ 本报通讯员 阿丽娜
  
  “迷途少年不要怕,检察温情守护你。”近日,在哈尔腾大草原上,17岁的阿泰站在洁白的毡房前,为检察官们深情吟唱心中的歌。
  这首由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专为未成年人创作的歌曲《草原上的阿芽拉》中,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都是检察官们日常帮教迷途孩子的真实场景。
  “阿芽拉”,在哈萨克语中融合了“关爱”“呵护”“维护”的含义,是阿克塞县检察院立足民族地区创建的未检品牌,通过构建“检察机关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未成年人社会支持体系,为迷途少年铺就温暖的归途。近两年来,先后有20人次未成年人接受“阿芽拉”体系帮教和临界预防工作,有3名涉罪未成年人回归正途。
  “折翼少年盼归途,穿梭风雨守护你。”《草原上的阿芽拉》的旋律,不仅体现了检察官对迷途少年的坚定守护,更映照了少年叶尔别克(化名)的心路历程。
  几个月前,叶尔别克的生活还是一片阴霾:因交通违法被检察机关作不起诉处理后,他未能及时警醒,又卷入一起伤害和网络违法活动。
  “对这样的少年,惩戒是手段,教育挽救、助力回归才是最终目的。”承办检察官说。检察机关考虑到其系从犯、犯罪情节轻微且未造成严重危害后果、自愿认罪认罚并取得被害人谅解,经综合评估后,依法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
  之后,阿克塞县检察院启动“阿芽拉”未成年人社会支持体系,向叶尔别克父母发出《督促监护令》及时纠正监护偏差,联合妇联、社区、学校及调解员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最终帮助其重返校园。
  阿克塞县检察院检察长叶春花介绍说:“‘阿芽拉’的初心,就是以法治阳光照亮草原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
  当办案检察官第一次见到一起刑事案件受害人小琳(化名)时,心里便默默承诺:“孩子心里的坎,得一点点帮她迈过去。”
  案件审查期间,检察官发现小琳家生活陷入困境,小琳的母亲终日焦虑,而这也让小琳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家人”,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与人说话。
  “阿芽拉”未成年人社会支持体系迅速启动:阿克塞县检察院依职权启动司法救助,3万元救助款很快送到小琳家,解了医药费和生活费的燃眉之急;县妇联联合家庭教育指导师每周上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心理辅导老师及时帮助疏导情绪;班主任老师每天整理发送课堂要点……
  从司法救助的及时雨,到家庭关系的修复剂,再到心理疏导的暖心汤,这条由检察院、妇联、学校、社会组织共同织就的关爱链,让小琳体会到了久违的关爱。“原来我也能被这么多人惦记着。”小琳的话语充满感动。
  “检察担当住心房,正义之花永开放。”这是“阿芽拉”未成年人社会支持体系里,那份“众人拾柴”的协同力量。
  一段时间,小城的街头总能看到这样的身影:十来岁的少年骑着电动自行车风驰电掣,有的载人闯红灯,有的没戴头盔急转弯,家长跟在后面干着急。
  “未成年人违规骑行,看似是‘小麻烦’,实则藏着‘大风险’。”办案检察官在履职中发现,这类问题并非个例。
  “不能只靠批评教育,得织一张安全网。”阿克塞县检察院随即启动公益诉讼程序,向交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加强路面巡查和劝导;联合学校开展“安全骑行小课堂”,通过事故案例视频、情景模拟让孩子们直观感受风险;协调社区在小区门口、学校周边设置“骑行安全岗”,志愿者手把手教孩子们正确佩戴头盔、识别交通信号;向家长们发放《监护责任告知书》,提醒陪同孩子熟悉交通规则后再上路。
  这是阿克塞县检察院办理的首例未成年人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在案件公开听证会上,人民监督员感慨:“‘阿芽拉’不是某一个部门的‘单打独斗’,而是把力量拧成一股绳,既解决眼前的问题,更从意识、习惯、监护上堵漏洞,这才是对孩子的真守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