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法普法
|
|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 本报通讯员 丁兴蓉
自“八五”普法启动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创新普法载体,推动普法工作从“法律知识普及”向“法治素养提升”升级,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博州、法治博州筑牢坚实法治根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攀升。 有序推进 为确保“八五”普法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推动普法工作行稳致远,博州健全“统筹+考核+队伍”保障体系,每年制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明确普法重点,确保普法各项工作任务有序推进。州、县(市)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充分发挥统筹牵头作用,定期召开专题会研究解决普法依法治理重大事项,“党委统一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不断完善。2021年以来,博州开展专题讲座2600余场次,领导干部带头讲法治课3300余场次;州、县两级党校举办主题班次500余次,专题培训领导干部3.3万余人次,以“头雁效应”带动“群雁齐飞”。 博州州、县(市)两级分层对271个部门(单位)进行系统性的现场及书面评议,构建起“清单明责、跟踪问效、督促指导、评估反馈”的闭环式管理模式,有效倒逼普法责任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2021年以来,博州州、县(市)两级5支“八五”普法讲师团开展“送法进基层”活动1850余场次,受教育人数达8.2万余人次;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累计解答咨询7650余人次、化解纠纷3800余起、现场普法2230余场次;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1008户,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持续推进“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培养“法律明白人”3796人;组建基层普法志愿队350个,开展活动7600余场次。 精准施策 博州以“常态化宣传+节点性造势”模式,推动法律知识从“知晓”向“运用”转变,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行为自觉。2021年以来,举办宪法知识竞赛150余场次、演讲比赛220余场次、宪法宣誓340余场次,发放资料15万余份,覆盖群众54万余人次,让宪法精神深植人心。组建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服务队,开展“送法进企业”110余场次、“法治体检”360余次,精准解决企业法律难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针对领导干部、青少年、基层群众等不同群体,博州定制“普法菜单”,精准施策,提升普法质效。 博州建立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清单、任前考法等制度,将学法用法纳入绩效考核与述法内容。2021年以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8950余场次,对349名新提拔县处级干部开展任前考法;“一把手”开展“与法同行”宣讲2870余场次,9.6万余名公职人员参加无纸化学法考试,全面提升依法履职能力。 此外,博州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5个、教育基地14个,实现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开展法治讲座1110余场次、模拟法庭790余场次,覆盖学生35.1万余人次。 融合治理 在精河县托托镇托多克村,村民发生矛盾都会先想到“法律明白人”雷红红。雷红红将每次调处矛盾纠纷都当作一次普法活动,接到村民的诉求,她都会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先释法明理,后通过以情动人、巧妙说理,顺利解决矛盾纠纷的同时,让法律知识走进群众心中。 博州以“阵地+活动+精品”模式,推动法治文化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营造“处处见法、时时学法”的浓厚氛围,将法治文化融入基层治理,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1年以来,博州建成法治文化广场22个、法治公园14个、法治长廊21个、法治大屏15个、法治文化街9条;在乡镇(场)、村(社区)建成法治文化活动墙351面、法治图书角348个、宣传栏491个,实现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 “八五”普法以来,博州法治建设实现“质效双升”,立法质量持续提升,先后出台11部地方性法规、3部政府规章,为法治建设提供制度支撑;两家单位、两名个人获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表彰;获平安中国建设最高奖“长安杯”及“自治区优秀平安地州”称号;博乐市成功创建为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市。

|
| 博州创新载体推动普法工作不断升级
|
| 定制“普法菜单”满足不同群体法治需求
|
|
|
|
|
|
| ( 2025-10-2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守法普法 |
|
|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 本报通讯员 丁兴蓉
自“八五”普法启动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创新普法载体,推动普法工作从“法律知识普及”向“法治素养提升”升级,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博州、法治博州筑牢坚实法治根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攀升。 有序推进 为确保“八五”普法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推动普法工作行稳致远,博州健全“统筹+考核+队伍”保障体系,每年制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明确普法重点,确保普法各项工作任务有序推进。州、县(市)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充分发挥统筹牵头作用,定期召开专题会研究解决普法依法治理重大事项,“党委统一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不断完善。2021年以来,博州开展专题讲座2600余场次,领导干部带头讲法治课3300余场次;州、县两级党校举办主题班次500余次,专题培训领导干部3.3万余人次,以“头雁效应”带动“群雁齐飞”。 博州州、县(市)两级分层对271个部门(单位)进行系统性的现场及书面评议,构建起“清单明责、跟踪问效、督促指导、评估反馈”的闭环式管理模式,有效倒逼普法责任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2021年以来,博州州、县(市)两级5支“八五”普法讲师团开展“送法进基层”活动1850余场次,受教育人数达8.2万余人次;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累计解答咨询7650余人次、化解纠纷3800余起、现场普法2230余场次;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1008户,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持续推进“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培养“法律明白人”3796人;组建基层普法志愿队350个,开展活动7600余场次。 精准施策 博州以“常态化宣传+节点性造势”模式,推动法律知识从“知晓”向“运用”转变,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行为自觉。2021年以来,举办宪法知识竞赛150余场次、演讲比赛220余场次、宪法宣誓340余场次,发放资料15万余份,覆盖群众54万余人次,让宪法精神深植人心。组建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服务队,开展“送法进企业”110余场次、“法治体检”360余次,精准解决企业法律难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针对领导干部、青少年、基层群众等不同群体,博州定制“普法菜单”,精准施策,提升普法质效。 博州建立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清单、任前考法等制度,将学法用法纳入绩效考核与述法内容。2021年以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8950余场次,对349名新提拔县处级干部开展任前考法;“一把手”开展“与法同行”宣讲2870余场次,9.6万余名公职人员参加无纸化学法考试,全面提升依法履职能力。 此外,博州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5个、教育基地14个,实现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开展法治讲座1110余场次、模拟法庭790余场次,覆盖学生35.1万余人次。 融合治理 在精河县托托镇托多克村,村民发生矛盾都会先想到“法律明白人”雷红红。雷红红将每次调处矛盾纠纷都当作一次普法活动,接到村民的诉求,她都会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先释法明理,后通过以情动人、巧妙说理,顺利解决矛盾纠纷的同时,让法律知识走进群众心中。 博州以“阵地+活动+精品”模式,推动法治文化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营造“处处见法、时时学法”的浓厚氛围,将法治文化融入基层治理,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1年以来,博州建成法治文化广场22个、法治公园14个、法治长廊21个、法治大屏15个、法治文化街9条;在乡镇(场)、村(社区)建成法治文化活动墙351面、法治图书角348个、宣传栏491个,实现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 “八五”普法以来,博州法治建设实现“质效双升”,立法质量持续提升,先后出台11部地方性法规、3部政府规章,为法治建设提供制度支撑;两家单位、两名个人获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表彰;获平安中国建设最高奖“长安杯”及“自治区优秀平安地州”称号;博乐市成功创建为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