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
8 7/8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离岛免税商品由45大类提高至47大类
· 线索不过夜 防控无死角
· 以“法”为盾 向“新”图强
· 图片新闻
· 图片新闻
· 泰州高港检察多措并举实质性化解信访矛盾
· 太湖县寺前镇“三色预警”高效解纷
· 广州珠江街道法治宣传进工地
· 三门峡供电开展秋季电网检修工作
· 决心不移 力度不减

线索不过夜 防控无死角
徐州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改革构建智慧打防新格局

( 2025-10-2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 本报通讯员 王 彪 王 野

  “系统发出警报,检票口发现可疑人员!”“无人机已锁定目标,巡逻组立即前往处置!”
  前不久,在如火如荼的“苏超”联赛比赛现场,徐州奥体中心安保指挥部内,民警们目不转睛紧盯着指挥大屏,在“扒窃犯罪预警打击模型”发出预警信息后,无人机迅速搜寻到目标,巡逻民警立即展开盘查,确保整场赛事扒窃警情“零发生”。
  今年以来,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以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为主线,持续深化改革强警、科技兴警战略,通过改革驱动、数智赋能、科技支撑,着力塑造徐州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不断释放警务潜能,提升平安守护能力。
改革驱动
建设警务新体系

  7月3日,徐州市公安局铜山分局充分发挥“市县主战”职能,综合运用新技术手段,成功抓获一名潜逃32年之久的外省命案在逃人员。
  聚焦“谁来主战、主战什么、如何主战”,徐州市公安局对思维模式、组织模式、实战模型系统重塑、整体变革,积极搭建以侦查中心为中枢的“市县主战”模式和精准打击体系,全面整合侦查业务流、数据流、管理流,把侦查中心全力打造成刑事案件的研判中枢、侦查中枢、指挥中枢,让全警刑事侦查工作更具权威性和专业性。
  “我们力争线索不过夜,随时为全警实战提供点对点、定制化、伴随式服务保障,高效推进案件特别是民生类案件的侦办。”徐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七大队民警褚洪建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徐州公安已构建起“多侦手段同步上案”“跨区域案件整体联动”“网上网下一体化作战”等联合侦查机制,有效提升新质战斗力。
  近日,沛县发生一起浴室盗窃案,被盗手表、项链等物品价值30余万元。徐州市公安局刑侦部门在两小时内即锁定犯罪嫌疑人,成功串并侦破4省11市关联案件20余起,涉案金额130余万元。
  针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侵财类案件,徐州市公安局突出“快”字引领,在工作机制、专业能力和大数据应用等方面持续发力,健全“盯案全查”机制,紧抓24小时、48小时破案“黄金期”,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深挖彻查。今年以来,全市现行侵财案件、盗窃案件及入室盗窃案件破案率分别同比上升8.5%、16.1%和15.8%。
  据了解,徐州公安同步推进“情指行”一体化、巡处一体化、派出所主防、群众诉求闭环管理等警务机制改革,实现反应更迅速、破案更高效、管控更精准、防范更严密、群众更满意、支撑更有力。
数智赋能
锻造实战新利器

  邳州市公安局近日接到“汉盾”三期线下取现预警模型预警指令:“市民吴某疑似遭遇诈骗,存在大额取现行为。”民警迅速响应、精准研判,在其刚取现10万元后成功拦截,避免了财产损失。
  徐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八大队负责人马士文介绍,针对电信网络诈骗资金流转新特征,徐州公安不断总结大额案件规律,创新提出“汉盾”资金反制模型“123”建设策略,持续优化数据支撑,有效提升预警准确率和打击精准度。
  去年10月,“汉盾”三期线下取现预警模型正式上线。该模型在一期涉诈资金预警、二期对公账户预警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预警—拦截—打击—宣防”全链条反诈机制,已成功拦截诈骗案件428起,涉及金额5200万余元,间接避免经济损失1.8亿元。
  “汉盾”系列模型只是缩影。徐州市公安局深入开展“全警科创月”活动,做优数据赋能、科技赋能、技术赋能三大工程,广泛研发侦查实战模型,搭建数据建模平台,面向全警开放使用。目前,已搭建模型2100余个,极大提升了实战能力。
  其中,“扒窃犯罪预警打击模型”在“苏超”联赛等大型活动中表现亮眼。徐州市公安局整合20余个警种资源接入侦查中心,构建起覆盖“人、车、物、场”的全息感知网络,通过搭建预警与打击一体的数据模型,实现了侦查模式从传统人力密集型向科技集约型的根本转变,形成“屏上指挥、端上赋能、掌上实战”的智慧打防新格局。
  “扒窃犯罪预警打击模型结合前端预警与无人机高空监控,形成立体无死角的防控体系。”徐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六大队大队长周靖然说,自去年9月上线以来,该模型已成功预警132名意图来徐作案人员,推动全市扒窃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七成。
科技支撑
提升治理新质效

  “目前参数多少?”“飞行高度120米,速度50公里每小时,预计5分钟抵达目标区域!”
  8月6日19时47分,经开区分局环球港警务站指挥室内,无人机操作人员迅速完成参数设置。1分钟前,警务站接到紧急警情:辖区一小区露天菜市场西侧,有人因口角纠纷手持菜刀等器械,冲突即将升级。
  无人机按预定参数迅速抵达现场上空,凭借高空全景视角,现场实时画面同步回传至警务站指挥大屏和正在赶赴现场的巡逻民警移动终端,为预判风险、制定策略提供支撑,最终成功控制事态进一步发展。
  徐州市公安局牢牢把握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以打造专业化队伍、智能化装备和实战化应用为目标,通过科技手段提升警务效能,强化无人机等前沿科技装备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结合“12358”全链快反机制,实现1分钟派警、2分钟出警、3分钟联系当事人、5分钟研判赋能、8分钟到场处置,大幅提升警情处置效率。
  在交通管理方面,徐州市公安局通过增补电子警察、部署无人机及智能分析系统,织密交通感知网络,优化信号灯配时方案,降低高峰期拥堵指数。同时,创新应用“无信控路口行人过街预警系统”,利用雷达监测和LED语音提醒,保障行人安全。通过推进轻微交通事故线上视频快处、优化道路通行管理等具体举措,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将多模态大模型、AI算法、数字孪生等技术嵌入社会治理全领域,实现治理范式颠覆式升级。”徐州市公安局大数据实战支队副支队长杨峰介绍,在智慧公安领域,创新应用“公安视图大模型”,通过多模态识别技术,自动分析聚众斗殴、交通事故等特征行为,实现从人工巡查向智能研判的跨越,推动案件侦破效率提升四成以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