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环球法治
8 6/8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田纳西州爆炸暴露美高危工业监管漏洞
· 世卫组织点名印度产三款口服液存安全风险
· 美单边行动冲击国际海洋法体系
· 阿根廷政府将对《刑法》大幅修改
· 巴西众议院通过临时迁都贝伦法案
· 日本拟设大学本硕“五年一贯制”

看似“天罗地网”层层设防 悲剧却为何接连上演
田纳西州爆炸暴露美高危工业监管漏洞

( 2025-10-2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环球法治
  图为当地时间10月12日,美国田纳西州韦弗利,民众聚集在汉弗莱斯县法院,为炸药厂爆炸事件的遇难者举行烛光守夜活动。 CFP供图
  □ 本报记者 王艺茗
  
  当地时间10月10日清晨,美国田纳西州乡村地区一军用炸药工厂(AES)发生剧烈爆炸,整座工厂被夷为平地。截至记者发稿时,此次爆炸已造成16人死亡,现场无任何幸存者。目前,当地执法和联邦调查局(FBI)等机构已介入调查。
  这是美国工业监管体系的又一次警讯。表面看,美国高危产业的安全制度繁多、分层细致,但每当灾难重演,人们才发现执行规章制度过程中,部门虽各司其职,却无人能统筹全局。因此,业内人士指出,在美国的工业安全体系中,真正缺少的不是标准,而是协调。
军用炸药工厂发生剧烈爆炸
  报道称,爆炸发生在当地时间10月10日清晨7时45分。巨大火球从AES厂区升起,爆炸声传出十余英里外,附近居民的窗户被震碎,天空中飘散着焦黑的烟雾和燃烧后的化学粉尘,工厂瞬间化为火海。消防与急救部门赶到时,厂房已被彻底摧毁,夷为平地,只剩下扭曲的金属、焚毁的车辆与废墟中仍在冒烟的坑洞。事故现场仍有区域无法安全进入。爆炸产生的残骸散落的直线距离超800米,约24公里外的居民都能感受到爆炸冲击。目前,爆炸原因尚不清楚。
  事发工厂隶属于一家名为美国“精确能量系统”的企业,该企业主要为美军方研发和提供各种高爆炸药和特种产品。据官网介绍,“精确能量系统”公司为军事、航空航天、爆破及采矿行业生产炸药和高能装置。公开记录显示,该公司已获得来自美国海军和陆军的多项军方合同,供应产品涵盖大宗炸药、地雷及小型破障炸药,包括C4炸药。
  美国广播公司(ABC)的报道称,事发工厂所在地的汉弗莱斯县警长戴维斯强调,由于现场环境的特殊性且事发地存放的各类化学物质容易挥发,调查工作正“慢速、有序”地进行。美国烟酒枪炮及爆炸物管理局(ATF)的爆炸物专家和炸弹处理技术人员也前往现场协助执法部门。当地政府通过手机数据确认事发时在场人员身份,并调派“快速DNA身份核验小组”协助识别遗体。戴维斯表示,要排除人为作案的可能性至少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时间。
  爆炸发生后,整个社区陷入哀痛与不安。对当地几百户家庭而言,这场事故意味着亲人的离去以及未来生活的不确定。对美国军方而言,这家企业的停摆,意味着一条关键的炸药供应线被迫中断。
“多头共治”造成制度缝隙
  这场灾难并非毫无征兆,因为这并不是AES第一次发生事故。2014年,该厂区就曾发生过一起爆炸事故,造成一人死亡、多人受伤。事故发生后,“精确能量系统”公司对外几乎没有发布完整的调查报告,也未见公开披露的整改成果。2019年,该厂再度被田纳西州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TOSHA)处以罚款,原因包括危险化学品储存不当、员工培训不足、工人健康风险监测缺失等。但这笔罚款仅为7200美元,整改措施的执行与复查情况从未被透明公布。更令人担忧的是,工厂员工曾向州机构投诉称,有人在工作后出现癫痫发作与昏厥症状,疑与长期接触高能材料或有害化学物质有关。
  表面上看,美国对军工爆炸物行业的监管体系堪称严苛、完备——从联邦到州,再到县级,几乎没有任何环节被遗漏。然而,在这种看似层层设防的监管之下,悲剧依然发生。这不禁令人追问:悲剧为何接连上演?
  AES这类军工爆炸物企业是接受监管最严格的企业之一。它们受到联邦与州多层级机构的交叉监管。在联邦层面,ATF负责爆炸物制造与储存的许可,确保炸药来源、库存与去向均可追溯;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负责监督作业安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聚焦化学废弃物与空气、水体污染,报告潜在环境风险。此外,还有国防合同管理局(DCMA)与国防部负责监督军工承包企业的安全与质量标准,确保生产符合军用规格与保密要求。与此同时,国土安全部(DHS)还会通过《化学设施反恐标准》评估高危化工厂的反恐级别和出入控制措施。在州一级,AES需接受TOSHA的监管。到县级层面,则需要由地方消防局与应急事务管理署(EMA)监管其消防通道、危险品标识与灾害预案。
  这看似“天罗地网”的监管,实际上,复杂的“多头共治”往往造成制度缝隙。这些机构有明确分工却缺少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ATF管炸药是否合法、OSHA管操作是否安全、EPA管污染是否超标、DCMA管军方合同是否合规——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能统筹全局。每一次事故发生后,报告都指向“执行失误”或“管理疏忽”,但真正的漏洞往往是制度之间的断层。
“事后监管”导致改革滞后
  事故发生后,田纳西州州长比尔·李在社交平台上呼吁民众为遇难者家属祈祷。州政府安排心理咨询师为受影响的学生提供心理支持。68岁的居民巴格斯比认识事发工厂的员工,他表示:“很难用言语表达,只有无尽的悲痛。”
  田纳西州军工厂的悲剧再次暴露了美国高危工业监管的核心困境——有机构、无协调;有标准、无整合。美国的工业安全体系以部门法为基础,规则繁复而严格,但缺乏一条能在日常监管中串联各方的主线。除非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各部门几乎不会形成常态化协作。以AES为例,AES的安全体系长期处于“被动修补”状态。监管部门虽然屡次介入,却始终未建立起持续、系统的审查机制。旧问题非但未被彻底解决,如今反而以更惨烈的方式重新出现。
  回顾美国工业史,每一次制度性进步几乎都是建立在血的代价之上。2005年得州得克萨斯城BP炼油厂爆炸造成15人死亡、180人受伤,调查报告直指企业安全文化缺失与监管碎片化;2008年佐治亚州帝国糖厂粉尘爆炸致14人死亡,灾难促成了粉尘防爆法规的完善;2010年以来,尽管工艺安全管理体系(PSM)不断修订,但其覆盖范围仍未能真正囊括所有高能材料行业。监管的改进始终“事后而非事前”,形成了美国工业安全的惯性——事故驱动型改革。
  有分析指出,田纳西州军工厂的灾难,既是一场地方悲剧,也是一面镜子。它让人们看到,美国在监管制度上缺乏的是协调性与执行连贯性。灾难面前,监管制度的缝隙比火光更可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