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窗口
8 2/8 1 2 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巧用“金钥匙” 企业焕新生
· 易县打造“法治景区”助推文旅高质量发展
· 大连边检党建引领破解口岸治理难题
· 同频共振 互促共进
· 快侦快破民生案 黄冈公安出实招
· 杭州临平区商事调解见成效

大连边检党建引领破解口岸治理难题

( 2025-10-1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窗口
  □ 本报记者 韩宇
  
  清晨的大连港口岸,阳光洒在粼粼海面上,巨轮鸣笛靠港,吊臂装卸不停。这幅图景的背后,是大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以下简称大连边检站)以国门党建推动口岸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口岸要发展,党建必须挺在最前面。”大连边检站党委书记、站长吕子龙表示。2022年,大连5个海港边检站攥指成拳整合为一,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作为东北全面振兴的“龙头”和“一带一路”陆海枢纽,大连港肩负重任:承担东北地区60%以上中转原油、98%以上外贸集装箱和100%商品车进出口任务。
  面对“国门守护”与“港口发展”双重使命,大连边检站着力以党建为“金钥匙”破解口岸治理难题,让党旗在国门一线高高飘扬。
  在过去,大连口岸的码头泊位管理曾是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全市 40个码头、212个泊位中,不少因开放性质不明、审批依据不清、手续材料不全等,长期处于“监管模糊地带”,既影响港口运营效率,也存在安全隐患。
  “30年的泊位‘身份难题’,终于解决了!”大连某港务集团总经理站在新验收的泊位旁,难掩心中激动。为啃下这块“硬骨头”,大连边检站建立“泊位排查”联合专班、搭建“港航会商”党建平台、成立“党员解难”帮扶对子,三大攻坚载体协同发力。
  最终,规范认定185个泊位,撤废27个,促推95个新建及临开泊位正式验收,泊位开放率从47%跃升至98%,一举破解延续30余年的历史遗留问题。
  “可别小看这把‘锁头’,当年可是立过大功的。”大连边检站副站长姜振林口中的“锁头”,正是用于出口集装箱箱门封锁的“反偷渡封志”。2001年,为打击集装箱偷渡活动,边检机关对部分出口航线的集装箱实施“反偷渡封志”管理(用于防止集装箱调换货物、藏匿人员的物理锁具),有效遏制了偷渡势头。
  随着口岸发展,原有封志管理虽能保障安全,但企业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难以适应高效通关需求。大连边检站党委经走访47家企业,决定推进改革。
  2023年9月,运行22年之久的“反偷渡封志”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这一变革,年均节约人工作业时间7000余工时、节约企业成本1500余万元。
  如今,大连边检站与海关、海事、网安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池”和“信息互通链”,常态化开展反走私、反偷渡等专项演练,组建“党员民警突击队”,强化数据研判、动态抽检、智能监控,以党员先锋作用和业务流程再造,有效防控走私、偷渡等潜在风险。
  近三年来,大连边检站党委将“国之大者”的使命感融入“边检之为”的具体行动,紧扣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建立“技术攻关党小组”和“模块党员责任田”,连续三年推出三项制度创新案例,构建党建引领口岸治理的“创新矩阵”。
  “现在能源船到港就能作业,效率翻倍!”大连边检站创新推出的“绿色直通车”模式,让代理公司人员点赞。针对能源运输需求,大连边检站提供全流程专属服务,累计保障油品、LNG等船舶1000余艘次快速通关,压缩作业时间2000余小时。
  同时,大连边检站自主研发“边检即时通”小程序,实现通关进度“一键可查”、业务流程“秒级衔接”,覆盖37个码头、1000余家涉港企业及10万余名服务对象,年均节约企业运营成本超2000万元。
  12名“党员先锋岗”民警组建潮汐研判小组,结合港口潮汐特点,创新“潮前办”乘潮通关模式,通过“边检窗口、码头卡口、船舶梯口”三口联动实现手续并联办理,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4400余万元。
  党旗飘扬,硕果满枝。大连边检站正以炽热的“党建红”,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边检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