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经纬
5 4/5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不用刷题,考完即可30天拿证
· “相让工作室”传承古训解纷争
· 制定健身教练职业资格管理办法整治行业乱象

“相让工作室”传承古训解纷争
河南永城探索检察环节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

( 2025-10-1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经纬
  □ 本报记者   赵红旗
□ 本报通讯员 胡仲宇

  在河南省永城市中山街中段路南,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巷子,被称为“相让胡同”。相传明代嘉靖年间,此地住着练、汪两家大户。有一年,两家为了宅基地发生争执,都想把墙往外扩,谁也不肯相让。练家有位在京做都堂的家人,他得知后,修书一封劝家人谦让,家人阅信后主动退让一墙。汪家深受感动,亦退让一墙,于是形成了这条“相让胡同”。
  如今,胡同两侧已建起现代楼房,但“相让胡同”的故事仍是当地居民茶余饭后的谈资。而近年来,永城市人民检察院设立的“相让工作室”,又成为当地居民热议的话题。
  “‘相让胡同’的典故告诉我们,矛盾纠纷化解不仅需要刚性的法律裁决,更需要柔性的情理融合。检察工作不能就案办案,而要延伸触角,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站在“相让胡同”中,永城市检察院检察长杨亚东感慨道。
搭建平台参与社会治理
  2024年,永城市检察院组织干警深入调研基层社会治理时,受到“相让胡同”的启发,经过充分论证,决定成立“相让工作室”,取其“相让”精神,旨在传承“礼让、和睦、包容”的传统文化精髓,秉持“德法相济、以和为贵”的核心理念,探索检察环节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
  “相让工作室”设立一个综合协调办公室,统筹管理刑事调解组、民事行政调解组、公益诉讼调解组三个专项调解小组。综合协调办公室负责案件分流、资源调配、信息汇总及与外部单位对接;刑事调解组聚焦轻微刑事案件和解、认罪认罚矛盾化解;民事行政调解组处理婚姻家庭、合同纠纷、行政争议等;公益诉讼调解组围绕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开展公益损害修复协调工作,实现专业领域精准覆盖。
  “相让工作室”成为永城市检察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平台,成员包括检察业务骨干、心理咨询师、律师以及人民监督员等。检察官凭借深厚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办案经验,把控矛盾化解的法律方向;心理咨询师负责对情绪激动或心理压力较大的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律师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人民监督员发挥监督作用,增强矛盾化解工作的公信力。
  “‘相让工作室’将传统文化智慧与现代法治精神相结合,聚焦三大职能:一是轻微刑事案件诉前调解,促进社会关系修复;二是民事申诉案件和解,减轻当事人诉累;三是下沉乡村社区,预防化解源头矛盾。”杨亚东介绍说。
依法调解修复社会关系
  今年夏天,一起轻伤害案件被移送到“相让工作室”。犯罪嫌疑人小李与被害人小张原是好友,因酒后发生争执,小李一拳致小张鼻梁骨骨折,涉嫌故意伤害罪。
  “若一诉了之,小李可能面临刑事处罚,两个家庭也将结怨。”办案检察官刘怀轩没有就案办案,而是深入调查了解矛盾根源。原来,两人酒后发生冲突只是导火索,根源是此前的一场误会。刘怀轩遂邀请心理咨询师介入,分别与双方进行了6次谈心谈话,逐渐解开了双方的心结。
  “如果你们愿意,我们可以组织调解。”在温馨的“相让工作室”调解室里,刘怀轩和心理咨询师引导两人回忆起多年友情。“唉!真不该冲动!”小李诚恳向小张道歉,并积极赔偿其损失。小张对小李的行为也表示了谅解。
  永城市检察院经研究,依法对小李作出不起诉决定。两人如今已经重拾友谊。
  “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依法办案也能充满温度。”刘怀轩深有感触地说,“许多轻微刑事案件当事人之间本是熟人,我们通过耐心调解,让当事双方互谅互让,使破裂的社会关系得到修复。”
  “你们的释法说理解开了堵在我心头的疙瘩,‘相让胡同’的故事也让我反思了好久。我以后遵纪守法,干好自己的事儿,不给你们添乱了。”前不久,当地某村村民戚某激动地给“相让工作室”检察官王萌打来电话说。
  前些年,戚某私占基本农田搭建了铁皮棚。某行政机关发现后,向其送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限其3日内拆除非法用地上的建筑物并恢复土地原状。然而,次日某行政机关便组织人员强制拆除了其搭建的铁皮棚。
  “某行政机关违法拆除,给我造成损失,应该赔偿。”戚某申请永城市检察院进行监督的同时,多次到有关部门信访。王萌与律师、人民调解员密切配合,共同向某行政机关、戚某进行释法说理,促使双方达成共识,某行政机关在合理范围内给予戚某2万元行政赔偿款。
礼让和睦化解矛盾纠纷
  今年以来,“相让工作室”还开展“带案下乡”活动,在顺和镇李大庄村设立了驻村工作站。
  村里两户村民因宅基地边界问题争执多年,多次发生冲突。一方认为对方新建院墙侵占了自家土地,另一方则坚称未越界。村里多次调解无果。驻村工作站检察官王仕民接手此事后,先找到当年参与划界的村委会人员了解相关情况,又找到村庄当年的地图并查阅原始资料,发现争议地块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双方都有一定道理。
  “相让工作室”驻村工作站决定组织一场“现场调解会”,邀请村委会成员、乡贤和双方亲属参与调解。王仕民提出:“‘相让胡同’的故事,咱们家喻户晓,为了一点地界伤了邻里情,值得吗?不如各退一步,以现在实际界线为准,共同使用这条通道如何?”在众人调解下,当事双方达成协议:维持现有界线,共用通道。
  河南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永城市酇城镇丁桥村党支部书记丁凤杰颇有感触地说:“‘相让工作室’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永城实践,将‘礼让和睦’的传统文化精髓注入矛盾纠纷化解中,证明了中国传统智慧在现代社会治理中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检察机关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更展现了一条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法治道路,展现出司法刚性与温情的结合,传统智慧与现代治理的融合。”
  河南省商丘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建波实地调研后说:“‘相让工作室’延伸服务触角,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将检察职能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有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