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
13 8/13 7 8 9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案件办理期限嵌入“法治闹钟”
· “一站式”办案 闭环式保障
· 乌海公安全程护航秋收确保颗粒归仓
· 图片新闻
· 织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防护网
· 临泽法院推进民事诉讼示范文本应用
· 新乡税务推广应用涉税专业服务信用码

织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防护网
浙江省未管所积极打造法治教育实践平台

( 2025-10-1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本报记者  王 春
□ 本报通讯员 姚俊翔
  
  “妈妈,我以后放学一定按时回家。”近日,在浙江省未成年人成长教育基地的沉浸式体验区内,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正通过360度全景VLOG和智能触控交互系统,“穿越”高墙,直面“一步错、步步错”带来的沉重代价。
  这一场景,正是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积极开展“法育青蓝”专项行动的生动缩影。该基地由省未管所建设并运营,面向全社会未成年人开放,是生动的法治教育实践平台。
建强法治教育平台
  作为“法育青蓝”专项行动的重要载体,浙江省未成年人成长教育基地于今年4月完成全面升级。走进该基地,科技感十足的全景网上云展馆率先映入眼帘,这里是融合科技与知识的“沉浸式法治星球”。
  “请注意,你现在正在进入‘法治现场’区域。”在民警的引导下,学生们佩戴VR设备,瞬间“穿越”至高墙之内。逼真的虚拟场景完整呈现监狱的日常生活:狭窄的监舍、严格的作息制度、受限的活动空间……每一处细节都让大家真切体会到失去自由的煎熬。
  “在监狱里,连吃饭、睡觉都要严格按规定来,完全没有自由,也无法与家人相见,更别提实现梦想了。”一名学生在体验结束后感慨道。通过这场沉浸式互动体验,大家深刻认识到违法犯罪行为所要付出的沉重代价。
  据悉,该基地常态化为全省中小学提供法治教育服务,并与检察院、社会公益机构等联合开展研学活动,实现对在校师生的法治教育全覆盖。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参观500余场、超1.3万人次,线上场馆浏览量突破18万。
筑牢校园法治防线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校园欺凌吗?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开学伊始,省未管所青少年法治宣讲团走进杭州市采荷中学,开展专题宣讲。宣讲团成员结合真实案例,生动讲解校园欺凌与网络暴力的危害,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现场气氛热烈,学生们踊跃提问:“如果有同学被欺负,我们该怎么做?”“在网上看到不当言论该如何应对?”宣讲团民警逐一详细解答,并传授实用的自我保护技巧。
  讲座结束后,不少学生仍意犹未尽,主动围拢在民警身边继续请教。“原来一句伤人的话、一次冲动的推搡,都可能成为校园欺凌的开端,甚至触及法律底线。今后我不仅要更好地保护自己,也要及时提醒身边的同学,避免伤害他人。”该校一名学生说。
  近年来,省未管所持续参与地方中小学的校园欺凌治理,深入推进“十城百校”法治宣传工作。目前,“青年民警法治宣讲团”已累计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40余场,覆盖超1万人次。他们用生动的讲述,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努力撑起一片法治蓝天。
提升综合治理成效
  通过选派经验丰富的民警担任法治副校长,省未管所协同学校、街镇、社区和家委,共同建立“校家政社”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在省司法厅和省监狱管理局的统一部署下,省未管所还与浙江电视台少儿频道合作录制“浙江普法百校行”法治班课,网上点播量已突破10万人次,赢得社会广泛好评。
  据介绍,省未管所与杭州市人民检察院联袂打造“浙里花开、西子童行”互动区,借助AR技术让青少年亲手“播种”法律知识,见证法治精神从萌芽到绽放,让规则意识深植于心。场馆共建、业务共通,充分体现了监检协同“1+1>2”的综合治理成效。
  省未成年人成长教育基地让未成年人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法治的严肃与温度,也推动全社会更加关注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性。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将继续立足社会治理前端定位,为织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防护网、打造浙江法治教育窗口贡献积极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