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地方新闻
13 11/13 10 11 1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海防共同体
· 福建诏安法院把案件“办对办准办好”
· 巴中恩阳公安“基层微危治”织就乡村平安网
· 图片新闻
· 拒执罪案件立案成功率提升67%
· 吉安中院“吉诉即调”为环卫工人雪中送炭

吉安中院“吉诉即调”为环卫工人雪中送炭

( 2025-09-2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本报记者   黄辉
□ 本报通讯员 王钥 伍凌云

  一把扫帚,一辆垃圾车,几乎是63岁环卫工人吴某日常工作的全部。
  然而,在垃圾中转站俯身作业时的一次意外,让吴某的人生瞬间蒙上阴影——头部及身体多处受伤,十级伤残的鉴定结果如同巨石一般压向这个本不宽裕的家庭。
  此前,吴某与某公司签订劳务合同,负责江西省吉安市城南垃圾中转站压缩机的操作。后双方因赔偿问题诉至法院。一审法院虽作出责任划分(吴某承担40%,某公司承担60%),但双方分歧难平,矛盾升级,案件上诉至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为探寻真相背后的细微因果关联,二审法官踏入事发的垃圾中转站。湿滑的地面、繁复的操作流程、压缩机的具体位置……法官俯身细察,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此刻都成了掂量责任、丈量公正的重要砝码。
  在充分掌握现场情况后,承办法官立即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调解桌上,气氛一度凝重。赔偿金额、责任认定,双方各执一词,情绪激动。但法官始终保持耐心,将专业的法律知识化作春风细雨,将丰富的调解经验融入情理交融的疏导中。
  法官一边向某公司阐述相关法律规定,一边耐心向吴某释法析理,解释责任划分的依据,引导其理性看待赔偿诉求。
  在承办法官的不懈努力下,坚冰开始消融。某公司展现出积极态度,自愿在一审判决基础上增加补偿额度,以此表示对吴某境遇的理解和对妥善解决纠纷的诚意。
  此次事件,也促使某公司对环卫作业安全环境进行全面检查,全面提升职业安全防护水平。这既是对安全短板的积极修补,更是对一线环卫工人工作环境的切实改善。
  案件的圆满解决,是吉安中院发挥“吉诉即调”机制效能的一个温暖注脚。对吴某来说,增加的赔偿款如同雪中送炭,解了燃眉之急,让他能够安心疗伤、重拾生活信心。对某公司而言,有效的整改优化了管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