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调研
9 4/9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效能
· 为蒙东振兴发展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 创新机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 持续优化民事检察类案监督工作

创新机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 2025-09-2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调研
  高航 吉林省白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近年来,吉林省白城市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机遇,推动经济社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与此同时,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白城市秉持系统思维,探索构建社会稳定形势分析研判指标体系,全力破解社会治理难题,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一、构建体系回应时代需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织密社会安全风险防控网,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科学的分析研判指标体系,同时依托大数据的辅助,可精准识别、防控社会稳定风险,为经济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当前,各地区各部门积累了海量原生数据,但不同部门间数据分散割裂、缺乏联动,决策时难以形成整体认知。通过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可以打破数据壁垒,让分散的数据“联起来”“活起来”,为社会稳定形势评估提供可测量、可比较、可预警的科学依据,形成对社会稳定形势的系统研判,推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从“事后救火”转向“源头防控”,切实把矛盾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创新模式打造全链条“体检”机制
  社会稳定形势分析研判指标体系借鉴了经济运行分析模式,核心由“体检指标”和“体检报告”构成,形成了覆盖数据采集、分析研判、成果应用、督促落实的全流程机制,实现了系统化处理社会稳定问题的完整闭环。
  主线设定,做到矛盾全程追踪。紧扣矛盾纠纷“初显、升级、激化、处置”的演变规律,构建分析闭环。从风险苗头出现(初显)到矛盾升级扩散(升级)、冲突激化爆发(激化),再到问题妥善解决(处置),各阶段指标相互衔接,覆盖矛盾演变全周期,为精准施策提供清晰指引。
  要素构成,做到指标多维呈现。体系采用“门类指标—大类指标—小类指标”三级架构,形成系统集成的研判框架。呈现方式为“1张总表+10张分表+10幅统计图+1份体检报告”,总表展现整体态势,分表剖析领域详情,统计图直观呈现趋势,报告提供决策建议,实现社会稳定形势的可视化解读。
  逻辑架构,做到细致分类解析。体系涵盖4个门类、10个大类、101个小类指标,层级清晰且覆盖全面。4个门类中,三级涉稳风险指标(初显阶段)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10报警平台2大类22小类指标开展监测,数据源自政数部门和公安机关,可捕捉矛盾初始信号;二级涉稳风险指标(升级阶段)包含网络舆情、信访诉求2大类23小类指标,数据来自网信和信访部门,能跟踪矛盾扩散趋势;一级涉稳风险指标(激化阶段)涉及治安、刑事案件2大类16小类指标,数据由公安机关提供,反映矛盾冲突的激烈程度;涉稳矛盾调处指标(处置阶段)涵盖综治中心受理、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4大类40小类指标,数据取自综治中心、审判机关及司法行政部门,可评估问题解决成效。
  数据采集,做到严格把控质量。采集过程严格遵循四项原则:真实性是首要前提,确保所有数据来源可靠、记录准确无误;代表性是核心要求,选取能反映社会稳定整体态势的关键数据;可比性是重要基础,通过规范统计标准,实现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数据的对比分析;关联性是逻辑保障,确保形成完整连贯的证据链。
  研判分析,做到深度交叉验证。体系采用三维交叉验证的方法:总量分析通过数据汇总勾勒整体走向,清晰判断风险规模与发展趋势;结构分析深入拆解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矛盾占比,精准定位高发问题;区域分析则横向对比各地区风险分布差异,有效识别区域性特征与突出问题。三重维度相互支撑、交叉印证,共同完成对社会稳定形势的“精准画像”。
  报告解码,做到辅助科学决策。通过形成三类“体检报告”,实现差异化支撑决策。“月度体检报告”聚焦环比分析;“季度体检报告”以同比分析为核心,对比本季度与上年同期数据,剖析变化特征及成因,支撑中期部署;“专项体检报告”作为补充,围绕区域热点开展专题研判,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督改落实,做到制度倒逼见效。通过健全五项制度,保障部署从“决策层”直抵“执行端”:分析研判制度明确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每季度听取社会稳定形势分析研判报告,预警提示制度对高风险区域挂牌督办,化解处置制度推动问题有效解决,督查督办制度跟踪整改效果,责任落实制度问责失职行为。同时,要求相关单位对照研判结论制定整改方案并实行销号管理,对整改不到位的及时约谈提醒,倒逼风险防范落地见效。
  三、实践运用精准赋能科学决策
  指标体系的有效运用,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关键。通过持续优化运行,该体系已深度融入社会治理全流程,在实战中释放出强大效能。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从“运动式”变为“制度化”。如今,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每季度听取社会稳定形势报告已成“固定动作”。就像给城市定期“做体检”,不再是出了问题突击抓,而是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矛盾化解从“头痛医头”变为“精准溯源”。通过指标体系,既能找到个案成因,也能锁定长期问题的责任主体。公安机关依据数据发现侵财类案件中电信网络诈骗占比超60%,随即开展“反诈行动全民行”专项行动,全市电诈案件发案数、损失数均同比下降,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
  部门协作从“各管一段”变为“全局协同”。体系运行后,有效推动跨区域、跨部门联动调处,矛盾纠纷化解整体效能显著提升。市政府依托指标体系建立“民生问题快速办理工作机制”,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数据信息从“沉睡资源”变为“治理动能”。在指标体系的支撑下,已成功打通政数局、信访局、网信办、综治中心等部门的数据通道,累计梳理数据1.2万余条,输出预警信息500多条,原本碎片化、闲置化的数据资源转化为治理动能,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白城市通过建立体系化、规范化的分析框架,动态研判社会稳定风险,从“治已病”转向“治未病”,为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在未来工作中,我们将立足现有实践成效,深化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更好把握社会矛盾新形态、新特征,推动社会治理更为精细、更加高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