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律服务·说法
8 6/8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司法护苗多策并举 惩戒挽救同向发力
· 直播讲师离职,受竞业限制约束吗
· 警惕付费包录陷阱
违背公序协议无效
· 借款为妻付律师费
认定共债担责四成
· 反催收减债是骗局
信赖司法方为正道

反催收减债是骗局
信赖司法方为正道

( 2025-09-2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律服务·说法
  □ 本报记者 申东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法院金融共享法庭处理了一起信用卡纠纷案件,背后涉及的“反催收”陷阱再次为消费者敲响了警钟。
  沈某某因信用卡欠款问题被某银行诉至金融法庭,面对诉讼压力,沈某某并没有选择直接与银行沟通或通过法院寻求帮助,而是联系了一家自称能“专业处理债务”“减免欠款”的反催收机构。该机构向沈某某收取了一笔不菲的服务费,并“接管”了她的手机号,声称由其“专业”应对银行催收和法院诉讼程序。
  随后,这家机构以沈某某的名义向法院提交了管辖权异议申请书,试图通过质疑法院受理案件程序的正当性来拖延诉讼进程,为其所谓的“本金减半”谈判策略争取时间。承办法官通过申请书中的联系方式向沈某某询问具体情况时,发现接听电话的是一名外地年轻女性的口音,其对沈某某的欠款情况及身份信息了如指掌,而沈某某的实际年龄为50岁左右,与电话中的声音差异甚远。
  沈某某本以为委托了“专业机构”便可高枕无忧,直到开庭日期临近,她在一次与银行的沟通中才得知案件即将开庭。此时,沈某某才意识到自己被隔绝在关键信息之外,差点面临法院的缺席判决。沈某某于开庭当日赶到金融法庭。在法官的主持下,她抛开了中介机构的干扰,直接与银行代理人进行沟通。双方基于实际情况,很快就欠款金额、还款方式等进行了务实协商,在银行减免部分费用后,达成了一次性还款协议,案件最终圆满解决。
法官说法
  承办法官提醒,当你遭遇还款困难时,切勿消极回避,第一时间主动联系银行是化解困境的关键之举。金融机构开通有客户服务和投诉渠道,可协商分期还款、延期支付等个性化方案,这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解决方式。对于已进入诉讼的金融案件,金融法庭有高效的多元解纷调解机制,调解成功率高,部分调解成功的案件还可免收诉讼费。主动沟通、善用调解、信赖司法,方能真正走出困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