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社区
|
|
□ 本报记者 王春 □ 本报通讯员 张睿 “店里晚上关门,记得上锁。”“老房子容易走水,一定要记得人走关灯。”近日,在浙江省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的大小店铺里,李祖“微管家”志愿者马未正在向商户们认真提示安全细节,询问经营上的问题,同时提醒他们要注意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这是义乌市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建平安家园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义乌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创新推行“四大四提升”战法,统筹推进“大巡防、大排查、大整治、大化解”行动,通过全员大巡防,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全域大排查,提升重大风险防范能力;全面大整治,提升安全发展保障水平;全链大化解,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用实实在在的成效筑牢了平安义乌的坚实底座,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
多元力量织就立体防控网 “我为大家守一天,大家为我守一年”的理念在义乌深入人心。 义乌市委政法委以“万人参与”群防群治为抓手,推动1.1万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组建2330支平安志愿服务队,日均万余名群众接力巡逻,让平安“24小时不打烊”。同时,市委政法委以智慧巡控深化“全员大巡防”,建成2458个“警保民”共治单元、340个平安“瞭望哨”联动发力,让每一条街巷都有守护者。 义亭镇的“吾亭哥”平安哨兵队正是“大排查”机制里的街头探头。快递小哥陈卓飞随手拍下损坏的监控照片上传至联络群,不仅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还获得3个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 这一积分兑换制度实施一个多月,就发动了近70名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街头瞭望者”。 外卖骑手陈超送餐时发现货车与电动车驾驶人发生争执,拍照上传后,群内迅速响应处置,避免了纠纷升级。 在稠城街道宾王社区,“联户联防”机制让商圈平安更有保障。社区整合专业巡防队、网格员、外籍志愿者等力量,将83名酒吧、餐饮等场所的工作人员设为“守城联动员”,构建“线上+线下”警商联防机制。 在三挺路夜市,400余名夜市商户组成若干个“十户联防”组,实现冲突1分钟预警、3分钟到场的快速响应。 伊朗商人老莫作为外籍志愿者,利用语言优势协助化解涉外纠纷,他自豪地说:“巡逻时戴上臂章,外国顾客都对我竖大拇指!” 自机制推行以来,该社区街面治安警情同比下降42%。 福田街道的“一楼一辅警”机制把“大整治”端口前移到楼宇门口。240名物业保安经培训转型为“治安前哨”,发现消防隐患、欠薪纠纷等问题第一时间预警处置。 柔性力量架起和谐连心桥 义乌市委政法委整合调解资源,用“大化解”软功夫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通过综治中心“一窗受理”、线上线下热线联动,让群众诉求有处诉、有人管。发挥女性耐心细致的优势,组建多支巾帼调解队伍,用“柔力量”守护“大和谐”。 “义乌商姐”涉外公益调解队是市场里的“和谐使者”。巴基斯坦外商阿里与货运公司因提单扣押产生纠纷,“商姐”朱胜郎用流利的英语沟通,结合法官专业指导,最终化解矛盾。截至目前,“义乌商姐”已由成立初期的20人发展到41人,共参与调处矛盾纠纷124起,帮助经营户挽回损失1913万元。 上溪镇“云溪嫂”则专注守护家庭“小平安”。1000余名志愿者用“婚调+”工作法,5年化解矛盾4099起。辅警李明霞在“情感驿站”接待一对母女,母亲抱怨女儿“不听话”,李明霞以自身经历开导,从中午聊到傍晚,终于让母女打开心结。 苦竹塘村妇联主席杨希玲用“掏心窝子的话”调解家事,她说:“每次看到矛盾双方握手言和,我觉得再累都是值得的。” 廿三里街道“廿廿嫂”依托“四必访四必应”机制,用“乡音调解”化解邻里纠纷14起。她们开设“平安夜话”微课堂,邀请法律顾问授课,提升调解专业性,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精准发力筑牢安全防线 义乌市委政法委围绕“除险清患守底线、护企优商促发展”,推动全域风险排查整治,6.5万家次企事业单位接受检查,2.5万个隐患第一时间整改,同时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为企业和群众筑牢安全屏障。 后宅街道李祖村的“微管家”是创客们的“安全卫士”。50余名志愿者定期走访创业店铺,检查老房电路、消防通道,提醒防范诈骗。有新店客流量不佳,“微管家”邀请老创客支招,从店铺产品优化到产品摆设陈列、宣传推广方式等方面一一指导,助其客流量明显提升。 李祖村相关负责人表示,“微管家”在村民与创客的沟通交流过程中起到了“大排查、大整治”连心桥作用。 “义安服务”团队则为企业安全“把脉问诊”。63名党员干部与60名行业专家组成的团队,按9大高危领域分组,开展“开工第一课”培训,覆盖员工4.3万人次,用“大整治”硬举措守护生产线。北苑街道推行“日巡+夜查”,走访残疾妇女、困境儿童等群体,整改老旧线路、杂物堆放等隐患,用细致排查守护弱势群体安全。 从街头巷尾的“全员大巡防”,到调解室里的“全链大化解”,再到企业车间的“全面大整治”和“全域大排查”,义乌以“四大四提升”战法为纲,汇聚起330万新老义乌人的平安力量。
图为李祖村“微管家”开会讨论如何更好地为创客服务。 梁烽 摄

|
|
“四大四提升”筑牢平安义乌坚实底座
|
|
|
|
( 2025-09-2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社区 |
|
□ 本报记者 王春 □ 本报通讯员 张睿 “店里晚上关门,记得上锁。”“老房子容易走水,一定要记得人走关灯。”近日,在浙江省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的大小店铺里,李祖“微管家”志愿者马未正在向商户们认真提示安全细节,询问经营上的问题,同时提醒他们要注意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这是义乌市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建平安家园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义乌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创新推行“四大四提升”战法,统筹推进“大巡防、大排查、大整治、大化解”行动,通过全员大巡防,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全域大排查,提升重大风险防范能力;全面大整治,提升安全发展保障水平;全链大化解,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用实实在在的成效筑牢了平安义乌的坚实底座,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
多元力量织就立体防控网 “我为大家守一天,大家为我守一年”的理念在义乌深入人心。 义乌市委政法委以“万人参与”群防群治为抓手,推动1.1万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组建2330支平安志愿服务队,日均万余名群众接力巡逻,让平安“24小时不打烊”。同时,市委政法委以智慧巡控深化“全员大巡防”,建成2458个“警保民”共治单元、340个平安“瞭望哨”联动发力,让每一条街巷都有守护者。 义亭镇的“吾亭哥”平安哨兵队正是“大排查”机制里的街头探头。快递小哥陈卓飞随手拍下损坏的监控照片上传至联络群,不仅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还获得3个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 这一积分兑换制度实施一个多月,就发动了近70名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街头瞭望者”。 外卖骑手陈超送餐时发现货车与电动车驾驶人发生争执,拍照上传后,群内迅速响应处置,避免了纠纷升级。 在稠城街道宾王社区,“联户联防”机制让商圈平安更有保障。社区整合专业巡防队、网格员、外籍志愿者等力量,将83名酒吧、餐饮等场所的工作人员设为“守城联动员”,构建“线上+线下”警商联防机制。 在三挺路夜市,400余名夜市商户组成若干个“十户联防”组,实现冲突1分钟预警、3分钟到场的快速响应。 伊朗商人老莫作为外籍志愿者,利用语言优势协助化解涉外纠纷,他自豪地说:“巡逻时戴上臂章,外国顾客都对我竖大拇指!” 自机制推行以来,该社区街面治安警情同比下降42%。 福田街道的“一楼一辅警”机制把“大整治”端口前移到楼宇门口。240名物业保安经培训转型为“治安前哨”,发现消防隐患、欠薪纠纷等问题第一时间预警处置。 柔性力量架起和谐连心桥 义乌市委政法委整合调解资源,用“大化解”软功夫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通过综治中心“一窗受理”、线上线下热线联动,让群众诉求有处诉、有人管。发挥女性耐心细致的优势,组建多支巾帼调解队伍,用“柔力量”守护“大和谐”。 “义乌商姐”涉外公益调解队是市场里的“和谐使者”。巴基斯坦外商阿里与货运公司因提单扣押产生纠纷,“商姐”朱胜郎用流利的英语沟通,结合法官专业指导,最终化解矛盾。截至目前,“义乌商姐”已由成立初期的20人发展到41人,共参与调处矛盾纠纷124起,帮助经营户挽回损失1913万元。 上溪镇“云溪嫂”则专注守护家庭“小平安”。1000余名志愿者用“婚调+”工作法,5年化解矛盾4099起。辅警李明霞在“情感驿站”接待一对母女,母亲抱怨女儿“不听话”,李明霞以自身经历开导,从中午聊到傍晚,终于让母女打开心结。 苦竹塘村妇联主席杨希玲用“掏心窝子的话”调解家事,她说:“每次看到矛盾双方握手言和,我觉得再累都是值得的。” 廿三里街道“廿廿嫂”依托“四必访四必应”机制,用“乡音调解”化解邻里纠纷14起。她们开设“平安夜话”微课堂,邀请法律顾问授课,提升调解专业性,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精准发力筑牢安全防线 义乌市委政法委围绕“除险清患守底线、护企优商促发展”,推动全域风险排查整治,6.5万家次企事业单位接受检查,2.5万个隐患第一时间整改,同时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为企业和群众筑牢安全屏障。 后宅街道李祖村的“微管家”是创客们的“安全卫士”。50余名志愿者定期走访创业店铺,检查老房电路、消防通道,提醒防范诈骗。有新店客流量不佳,“微管家”邀请老创客支招,从店铺产品优化到产品摆设陈列、宣传推广方式等方面一一指导,助其客流量明显提升。 李祖村相关负责人表示,“微管家”在村民与创客的沟通交流过程中起到了“大排查、大整治”连心桥作用。 “义安服务”团队则为企业安全“把脉问诊”。63名党员干部与60名行业专家组成的团队,按9大高危领域分组,开展“开工第一课”培训,覆盖员工4.3万人次,用“大整治”硬举措守护生产线。北苑街道推行“日巡+夜查”,走访残疾妇女、困境儿童等群体,整改老旧线路、杂物堆放等隐患,用细致排查守护弱势群体安全。 从街头巷尾的“全员大巡防”,到调解室里的“全链大化解”,再到企业车间的“全面大整治”和“全域大排查”,义乌以“四大四提升”战法为纲,汇聚起330万新老义乌人的平安力量。
图为李祖村“微管家”开会讨论如何更好地为创客服务。 梁烽 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