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13 1/13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更多企业了解复议信赖复议依靠复议
· 澜沧江—湄公河执法安全合作部长级会议举行
· 公布《外国驻华外交领事机构中国籍雇员管理条例》
· 中美就TikTok等经贸问题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谈
·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典型案例
· 数智公安释放警力提升战力
· 治理“薄弱带”变发展“融合点”
· 图片新闻
· 关于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的公示
· 二维码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典型案例

( 2025-09-1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本报北京9月15日讯 记者张维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今年3月以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这次专项行动中,各地各部门形成了不少为民办实事的好做法和行政执法监督的典型案例。今天司法部发布了8个典型案例,主要涉及乱罚款、乱查封、违反执法行为规范、裁量不当、执法不作为等问题。
  据了解,随着专项行动不断深入,全国涉企行政检查数量大幅下降,精准发现问题水平有效提升,为企业退还违法收费、依法变更或解除冻结账户,解决了一批企业关切的执法标准不一致、信用修复难等急难愁盼问题,动真碰硬整肃执法队伍纪律作风,依法查处一批“吃拿卡要”“粗暴执法”和执法不作为案件,将一批不具备执法资格、严重违规人员清除出执法队伍,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追责。
  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意在强调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监督违法执法行为。严格规范执法是高质量执法的重要保障。例如,四川某区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通过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发现并纠正区市场监管局“罚款缴入本局账户”的违法行为,推动本地市场监管全系统落实罚缴分离制度,从源头防范趋利性执法。湖南某市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办公室对滥用职权、参与搭车收取会费的执法人员,作出取消执法资格、移送纪检监察机关的处理,强化“执法权不可滥用”的红线意识。江西某县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通过信息协作共享,发现并纠正县交通运输局执法人员违规检查、基本执法程序缺失等问题,为拓宽问题线索收集渠道提供思路。广西某市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通过跨部门会商、请教上级主管部门等方式,精准界定法律适用范围,纠正了执法部门扩大执法权限、随意扣押财物的错误行为。
  二是规范适用行政裁量权。滥用行政裁量权、类案不同罚是企业反映强烈的“痛点”。各地对于执法标准不一致、裁量权基准不完善等问题,通过个案监督推动裁量标准统一,实现“过罚相当”“处罚与教育相结合”。例如,吉林某区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指出卫生健康局裁量不当,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行政处罚予以纠正,推动执法机关重事实、守标准。河南某市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针对同类违法案件处罚差异过大的问题,监督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进行整改,维护法律适用统一性。
  三是纠治执法不作为。行政执法既不能“乱作为”,也不能“不作为”。各地聚焦执法部门监管缺位、该严不严等问题进行纠治,推动落实执法责任。例如,新疆某县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责令城市管理局限期履职,纠正办理企业许可申请“不告知、不处理”的不作为行为,保障企业正常经营权益。山东某县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监督消防救援大队执法不严,针对小区飞线充电隐患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加强执法监督,有效督促县消防救援大队积极整改,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切实履行执法职责。
  司法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司法部将督促指导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切实履行好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机构的职责,会同各地、各部门发挥好专项行动工作专班的作用,持续狠抓问题纠治,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推进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走深走实,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