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社区
8 3/8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一核多元共治”织就黎乡平安网
· “甘蔬尖兵”守护一湾绿
· “百姓安心,就是边境辖区最美风景”
· “望闻问切”,高效化解物业纠纷
· 岐山检察以“小切口”撬动食药安全系统治理

“甘蔬尖兵”守护一湾绿
大通甘树湾村打造“1441”群防群控模式

( 2025-09-1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社区
  □ 本报记者 徐鹏
  
  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景阳镇甘树湾村的广袤田野里,夏日的热浪掠过菜田,成片的绿似被风拂过的绸缎,泛起层层柔波。
  “咱村产的‘蔬菜’可比地里的菜还要珍贵,有他们在,夜里睡觉都踏实,日子过得比蜜甜!”村民保大爷念叨着,他口中的“蔬菜”正是甘树湾村群防群控力量的独特代号——“甘蔬尖兵”。
  近年来,大通县以县委“转作风、夯基础、抓落实”专项行动为契机,以景阳镇甘树湾村为试点,探索建立甘树湾村“甘蔬尖兵”队伍,打造“1441”群防群控工作模式,以一条“蔬菜共富链”为主线,以四色梯次形式将村级群防群控队伍“排兵布阵”,通过“网格联动、部门协同、公众参与、技术赋能”的四级联动模式,绘就一张村级平安网络“全景图”。
打造共富链绘就全景图
  甘蓝、菜心、茼蒿、菜籽、豌豆尖、奶白菜……这些高原上生长的蔬菜,如同被阳光吻透的翡翠,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土地上舒展着清嫩的身姿。甘树湾村的村民们在“党建引领统种共富”产业发展模式下,让高原蔬菜在乡土间扎根生长,串联了一条高原蔬菜共富链,守护着这份来自云端的新鲜。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1441”模式中,“1”是指一条高原蔬菜共富链,即以“党建引领统种共富”产业发展模式为基础,打造集生产、储藏、保鲜、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的冷凉蔬菜全产业链体系,将全村257户998人串联成一条共富链;“4”是指四色梯次管理矩阵,将村级群防群控队伍按照岗位职责、优势特长、居住位置等进行划分,“喻人于菜”,梯次管理、排兵布阵,紫甘蓝是冲锋在前的“平安尖兵”,黄菜籽是扎根邻里的“秘密信使”,绿菜心是牵头抓总的“贴心管家”,白菜叶是十户联防的“暖心卫士”;“4”是指四级联动防控模式,即网格联动、部门协同、公众参与、技术赋能四级联动防控模式;“1”是指一张平安网络全景图,即多措施、多形式绘就甘树湾村平安网络“全景图”。
  为厘清村级治理脉络,甘树湾村精心绘制了平安网络“一张图”,以紫色甘蓝象征刚毅、绿色菜心代表温润、白色菜叶凝聚力量,明确守护坐标,展现群防群控力量;黄色菜籽踪迹则作隐性标注,体现细腻关怀。这张“蔬菜网络图”已成为村民的“平安罗盘”,直观呈现多元守护力量,为村庄治理提供清晰指引。
四色矩阵实现梯次管理
  紫甘蓝是平安图景中最沉稳的底色。这支由18名骨干力量组成的队伍,是乡土间最可靠的“平安锚点”——村级调解委员会引航定向、穿警服的党支部副书记保驾护航、村“三委”成员整装待命、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坐镇把关、热血担当的退役军人冲锋在前。
  “以前夜里走路总有点慌,现在好了,不管什么时候回家,都能碰到村警或者治安巡逻员,还会主动送到家门口哩!”村里谢大姐道出了村民的心声。结合甘树湾村的乡土肌理,穿警服的党支部副书记、村警迅速融入“紫色阵营”,红袖标、蓝马甲在村口值守,在巷道巡逻中,这道由专业力量与群众力量共同筑就的“紫色防线”,不仅守住了村里平安,更焐热了群众的心。
  黄菜籽是平安图景中最温润的底色。5名“贴心人”是村里的“隐形守护者”,虽然年纪不同、身份各异,却有共同点:嘴勤、心细、威望高,擅长在家长里短中听出弦外之音,在日常闲聊中摸清矛盾症结。为了让这份“隐形守护”没有顾虑,村里从不在公开场合提及他们的身份,村民或许说不清“黄菜籽”是谁,却都能感受到踏实——邻里间的红脸少了,互帮互助的暖心事多了;背后的嘀咕少了,当面说开的坦诚多了。这抹藏在烟火里的黄色,正以最温柔的方式,守护着村庄最本真的和谐。
  绿菜心是平安图景中最具生命力的底色,是全村五个村组小队的“掌事管家”,5名小队长将整个甘树湾村串在了一起,他们攥着民情记录本走在石板路上,叩开斑驳的木门,问问东家新装的水管是否通畅,西家独居的老人降压药还够不够。每一步脚印都落在民生的褶皱里,每一页记录都写着细碎的牵挂——窗沿下漏雨的瓦片、巷口裂开的路面,甚至是因两家晒被褥争了晒场,在他们眼中也是关乎民生安稳的“大事”。
  白菜叶是平安图景中最质朴的底色,是村级十户联防联控的“贴心骨架”。在村里,每十户就像一畦菜苗扎成一个联防单元,牵头的都是土生土长的“热心肠”——可能是种了一辈子地的老支书,也可能是嗓门大、人缘好的卸任村妇联主任,或是年轻力壮的返乡小伙子,他们带着“一户有事、十户搭手”的实在劲儿,把街坊邻居的心拧成了一股绳。
  “前阵子我家老头子夜里突发疾病,半夜三更的,我正慌得没主意,敲开隔壁老王家门,人家二话不说就叫上联防的几户,有的找车有的联系医院,把人及时送进了县城医院!”村民党大妈说起这件事,眼里总含着泪,“这十户联防,联的是人心,是咱庄稼人最实在的互帮互助!”
四级联动筑防线守平安
  近日,第三网格的“甘蓝”志愿者王大叔在走访时发现,一农户家后墙因汛期长期积水,有往院内倒灌风险,于是立即通过网格微信群上报村委会,村支书第一时间组织人员上门查看,当天就协调物资帮助加固挡水墙,并疏通周边排水渠。
  甘树湾村构建了网格联动、部门协同、公众参与、技术赋能四级联动防控模式。正如上述问题的解决,甘树湾村以基层网格为单位,将“紫色甘蓝”力量纳入网格体系,以“村—组—户”三级网格为脉络,聚焦村级高频风险,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
  同时,由景阳镇政府统筹,甘树湾村联合苏家堡派出所、景阳镇司法所、镇城建办等部门,与村“两委”形成联动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将乡镇专业力量下沉到村,形成“上门服务+联合处置”闭环机制。
  现在,甘树湾村的村民遇到事儿,总爱说一句:“打12345试试,准有人管!”镇村两级依托12345政务服务热线,打通村民反馈风险的便捷通道,辅以村级公示栏、大喇叭等传统方式引导参与,让村民感受到“呼声有回应”,而村口的公示栏和大喇叭,也成了大家的“定心丸”。
  甘树湾村贴合村级实际,用视频监控补人力巡查短板,用手机让村民成为“移动监测点”。现在,甘树湾村的人都摸清了门道:监控帮着盯死角,手机随时传信息,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挨家挨户跑着查隐患,村里的事管得更顺了,大家心里也更踏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