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 本报记者 赵晨熙 今年7月中旬的一个深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一位百岁高龄老人突发胸痛并伴有胸闷、气促,自行服用速效救心丸后,症状无明显缓解,被紧急转入吐鲁番市人民医院治疗。 “时间就是生命”,吐鲁番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张宇为老人检查后认为,只有第一时间开通闭塞的血管才有生的希望,在紧急进行急诊介入治疗后成功挽救了老人的生命……这样的生命救援,在吐鲁番并不鲜见。 张宇是湖南省第十批援疆医疗队成员,成员们带着精湛医术和满腔热忱来到吐鲁番,在这片火洲大地上书写着一段段动人的医疗援疆故事,用心用情助力当地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援疆医疗队被当地人亲切称为“毛医生”。2022年,第九批湖南援疆医疗队在吐鲁番市人民医院救治了一位当地老人,因为语言不通,老人一直没能记住医生姓名,但她知道,这是来自毛主席家乡湖南的医生,“毛医生”的称呼就这样在当地传开了。 2023年5月,湖南省第十批援疆工作队进吐工作,正式创立红石榴·湖南援疆“毛医生”医疗队,持续加大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力度。 9月9日,《法治日报》记者跟随“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大型集中采访活动团来到吐鲁番市广汇社区,在社区的润心长廊内,“毛医生”们正在耐心地为社区居民义诊。 “叔叔,您的餐后血糖已经14了,有糖尿病患病风险,一定要特别注意,日常主食要适量吃一些粗粮,像西瓜、哈密瓜、葡萄这类比较甜的水果先不要吃了,最近每天都要测一下血糖,如果还是这么高,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您目前长期服用的既有降压药也有降糖药,还有治疗前列腺疾病的药物,我要根据您的身体状况稍微调整一下用药量”…… 润心长廊内,挤满了前来问诊咨询的居民,在这里,有神经内科、眼科、肿瘤科、心内科、骨科、健康咨询等领域的专业援疆医生,每位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寻求解决方案。 采访中,记者遇到了刚刚结束问诊的社区居民龚淑英,她手里正拿着医生刚开好的药品单和注意事项清单。“我的眼睛有早期白内障症状,需要定期用药延缓。”龚淑英告诉记者,“毛医生”们每个月都会利用节假日到社区为居民义诊,医生们不仅会耐心检查患者病情,根据每个人的情况给出用药建议或治疗方案,还会为居民讲解如何预防疾病。提起“毛医生”,大家无不竖起大拇指。 吐鲁番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湖南援疆医疗组组长戴亮向记者介绍,自2023年5月开始,湖南省第十批共117名医疗卫生领域援疆医生分两批陆续进入吐鲁番市。“毛医生”的选派基于当地医院具体需求,比如吐鲁番地区发病率最高的是心血管疾病和因光照强烈带来的眼病,就会选派专业对口的医生前来支援。“毛医生”利用节假日到基层社区、偏远乡村、百姓家中送医送药,让民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诊疗服务,已惠及3.4万余人。 援疆工作不仅带来了人才,更推动了当地医疗技术跨越式发展。两年来,在援疆优势资源的帮扶指导下,全市开展医疗新技术新项目201个,填补吐鲁番地方空白37个、自治区空白7个。 医师法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有宣传推广健康科普知识,对患者及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的义务。为当地民众宣传通俗易懂的健康科普,也是“毛医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为一名心内科专家,张宇发现,当地患者普遍缺乏慢性病管理意识,很多高血压、糖尿病人症状稍有缓解就自行停药,下次复诊时病情反而更严重。对此,他会在诊疗结束后耐心向每位患者进行健康科普,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培养出一支本土高素质医疗人才队伍,才能实现吐鲁番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秉持“输血”与“造血”并重理念,“毛医生”通过完善“师带徒”人才培养机制,打造出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目前已培养学员196人,助力吐鲁番市人民医院、鄯善县人民医院等多家当地医院诊疗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升。 医疗援疆不仅是增进各族群众健康福祉的重要举措,同样是促进民族团结的民心工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温暖例证。 张宇对此深有体会,他在诊疗中接触过很多少数民族患者,一位突发心梗被他抢救回来的维吾尔族小伙子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从病床上下来时的第一句话,就是用汉语对我说了声‘谢谢毛医生’。那时候我深刻感受到,我们的工作不仅是在救死扶伤,也是在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各族群众的凝聚力。”谈及未来发展,张宇的眼神中充满坚毅,他坚信通过“毛医生”们的共同努力,必将让医疗援疆的成效在吐鲁番生根发芽,持续惠及各族群众。他们也将继续用心用情书写新时代医疗援疆工作者的担当。

|
|
吐鲁番迎来“毛医生”
|
|
|
|
( 2025-09-1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本报记者 赵晨熙 今年7月中旬的一个深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一位百岁高龄老人突发胸痛并伴有胸闷、气促,自行服用速效救心丸后,症状无明显缓解,被紧急转入吐鲁番市人民医院治疗。 “时间就是生命”,吐鲁番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张宇为老人检查后认为,只有第一时间开通闭塞的血管才有生的希望,在紧急进行急诊介入治疗后成功挽救了老人的生命……这样的生命救援,在吐鲁番并不鲜见。 张宇是湖南省第十批援疆医疗队成员,成员们带着精湛医术和满腔热忱来到吐鲁番,在这片火洲大地上书写着一段段动人的医疗援疆故事,用心用情助力当地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援疆医疗队被当地人亲切称为“毛医生”。2022年,第九批湖南援疆医疗队在吐鲁番市人民医院救治了一位当地老人,因为语言不通,老人一直没能记住医生姓名,但她知道,这是来自毛主席家乡湖南的医生,“毛医生”的称呼就这样在当地传开了。 2023年5月,湖南省第十批援疆工作队进吐工作,正式创立红石榴·湖南援疆“毛医生”医疗队,持续加大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力度。 9月9日,《法治日报》记者跟随“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大型集中采访活动团来到吐鲁番市广汇社区,在社区的润心长廊内,“毛医生”们正在耐心地为社区居民义诊。 “叔叔,您的餐后血糖已经14了,有糖尿病患病风险,一定要特别注意,日常主食要适量吃一些粗粮,像西瓜、哈密瓜、葡萄这类比较甜的水果先不要吃了,最近每天都要测一下血糖,如果还是这么高,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您目前长期服用的既有降压药也有降糖药,还有治疗前列腺疾病的药物,我要根据您的身体状况稍微调整一下用药量”…… 润心长廊内,挤满了前来问诊咨询的居民,在这里,有神经内科、眼科、肿瘤科、心内科、骨科、健康咨询等领域的专业援疆医生,每位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寻求解决方案。 采访中,记者遇到了刚刚结束问诊的社区居民龚淑英,她手里正拿着医生刚开好的药品单和注意事项清单。“我的眼睛有早期白内障症状,需要定期用药延缓。”龚淑英告诉记者,“毛医生”们每个月都会利用节假日到社区为居民义诊,医生们不仅会耐心检查患者病情,根据每个人的情况给出用药建议或治疗方案,还会为居民讲解如何预防疾病。提起“毛医生”,大家无不竖起大拇指。 吐鲁番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湖南援疆医疗组组长戴亮向记者介绍,自2023年5月开始,湖南省第十批共117名医疗卫生领域援疆医生分两批陆续进入吐鲁番市。“毛医生”的选派基于当地医院具体需求,比如吐鲁番地区发病率最高的是心血管疾病和因光照强烈带来的眼病,就会选派专业对口的医生前来支援。“毛医生”利用节假日到基层社区、偏远乡村、百姓家中送医送药,让民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诊疗服务,已惠及3.4万余人。 援疆工作不仅带来了人才,更推动了当地医疗技术跨越式发展。两年来,在援疆优势资源的帮扶指导下,全市开展医疗新技术新项目201个,填补吐鲁番地方空白37个、自治区空白7个。 医师法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有宣传推广健康科普知识,对患者及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的义务。为当地民众宣传通俗易懂的健康科普,也是“毛医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为一名心内科专家,张宇发现,当地患者普遍缺乏慢性病管理意识,很多高血压、糖尿病人症状稍有缓解就自行停药,下次复诊时病情反而更严重。对此,他会在诊疗结束后耐心向每位患者进行健康科普,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培养出一支本土高素质医疗人才队伍,才能实现吐鲁番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秉持“输血”与“造血”并重理念,“毛医生”通过完善“师带徒”人才培养机制,打造出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目前已培养学员196人,助力吐鲁番市人民医院、鄯善县人民医院等多家当地医院诊疗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升。 医疗援疆不仅是增进各族群众健康福祉的重要举措,同样是促进民族团结的民心工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温暖例证。 张宇对此深有体会,他在诊疗中接触过很多少数民族患者,一位突发心梗被他抢救回来的维吾尔族小伙子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从病床上下来时的第一句话,就是用汉语对我说了声‘谢谢毛医生’。那时候我深刻感受到,我们的工作不仅是在救死扶伤,也是在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各族群众的凝聚力。”谈及未来发展,张宇的眼神中充满坚毅,他坚信通过“毛医生”们的共同努力,必将让医疗援疆的成效在吐鲁番生根发芽,持续惠及各族群众。他们也将继续用心用情书写新时代医疗援疆工作者的担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