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地方新闻
13 10/13 9 10 11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以专业力量揭开财产隐匿的“面纱”
· 图片新闻
· 河北鸡泽实现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体系化发展
· “千岗万哨”确保各类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 郑州中原区探索“综治+检察”模式定分止争
· 羊马河战役遗址的蝶变

以专业力量揭开财产隐匿的“面纱”
通辽法院建立第三方财产调查制度破解涉企执行困局

( 2025-09-0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本报记者 刘玉璟

  “没想到会计师机构一介入,僵持两年多的案子终于有了转机!”近日,河南某建设工程发展公司与河南某建设公司达成和解协议,河南某建设公司一次性向申请执行人支付200万元,剩余案款分期履行,同时被执行人以一处房产作为抵押,案件顺利执结。
  记者了解到,该案能够在执行困局中取得突破,得益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中级人民法院首创的第三方财产调查制度,为破解涉企案件“执行难”提供了全新路径,解决了跨区域涉企执行“查不到、控不住、执不了”的问题。
  今年5月,通辽中院在全区首创“法院主导、专业赋能、随机选定、精准调查”的第三方财产调查机制,制定下发《通辽市中级人民法院涉企执行第三方财产调查实施办法(试行)》,通过统一摇号选定专业机构,借助其专业领域知识、财务审计专长,对被执行人财产进行深度排查,为执行工作注入“专业外力”。
  时间回溯至2022年,河南某建设工程发展公司与河南某建设公司、内蒙古某铝材公司因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诉至霍林郭勒市人民法院。法院判令河南某建设公司支付工程款3700余万元,内蒙古某铝材公司承担连带责任。判决生效后,被执行人未履行义务。
  2023年9月,申请执行人向霍林郭勒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经执行法官多次与被执行人沟通,内蒙古某铝材公司决定履行3100余万元案款。对于剩余未执行到位案款,执行法官迅速启动财产查控程序,依法查封被执行人在河南平顶山的房产,却发现该房产无实际价值,申请执行人申请不予处置。随后,执行法官辗转青海西宁、河南洛阳两地,试图扣留被执行人名下到期债权,却查明上述债权已被多次轮候冻结,不具备执行条件。因传统的查控手段未能发现可供执行财产,案件以终本执行暂时画上句号。
  “跑了大半个中国,查了房产、债权,能试的办法都试了,还是没找到突破口。”执行法官坦言,传统执行中,法院受限于地域壁垒、信息不对称、专业能力等问题,对跨区域企业财产的查控往往“力不从心”。
  随着第三方财产调查制度的确立,执行法官迅速向申请执行人释明,申请执行人当即递交第三方财产调查申请,一场针对河南某建设公司的财产深度调查随即展开。
  调查中,第三方机构凭借专业优势,快速切入被执行人财务脉络与资产布局。在调查启动初期,感受到精准调查压力的河南某建设公司主动联系法院,提出给付方案:免除被执行人1.2万余元利息,由被执行人偿还500万元案款,其中200万元于现场支付,剩余300万元按每两个月支付一次、4个月内付清,且被执行人以房产提供抵押。随着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这起僵持两年多的案件终获执结。
  据介绍,第三方财产调查制度不仅打破了传统执行中“法院单打独斗”的局限,更以专业力量揭开财产隐匿的“面纱”,让被执行人意识到“躲不过、藏不住”,从根本上提升了执行威慑力,也让申请执行人感受到司法护航的坚定决心。
  通辽市法院系统将持续深化第三方财产调查制度应用,以创新机制破解执行难题,用专业与高效守护企业合法权益,让司法的温度直抵市场主体,让法治的力度护航民营经济行稳致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