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文化
8 8/8 7 8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浪浪山小妖怪》爆火映射时代拼搏精神
· 前行的诗人
· 从二十四道拐走来
· 热辣滚烫
· 桂花记
· 丁香柿的情怀
· 阅卷有感
· 长姐
· 硕果图

从二十四道拐走来

( 2025-08-3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文化
  □ 殷选择
  
  暮色漫过青翠欲滴的连绵山脊,燃烧的火把赤焰与车灯流光争相绽放,在“S”形公路的腰间勾勒出红彤彤、金灿灿的灵动画卷,无人机群在夜空点亮“抗战生命线”的图腾……这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彝族火把节在二十四道拐的盛景,亦是跨越历史记忆的时空对话。
  满天星斗与一弯新月都看到,今昔的灿烂烟火与崭新的盛世繁华里,有红蓝相间警灯闪烁,还有挺立的藏蓝身影相随相伴。从一条山路到一条大道,世事变迁又绚丽多彩,忠诚的足迹穿梭其间。
  二十四道拐,在晴隆县城南郊,古称鸦关,雄奇险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其弯道追溯至明清古驿道,马帮驼铃曾在此响鸣数百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广大军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如火山喷发。为打通出山之路,人民以血肉构筑天梯,以钢钎铁锤开山劈石,云崖之上起苍龙,创造了一段人间奇迹。
  从山脚到山垭,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50米,山坡的倾角达到惊人的60度,4公里长、6米宽的公路顺山势修建,蔚为壮观。在那个以命搏路的年代,每一道拐和每一寸路基,都淬炼着民族的铮铮铁骨。群山环抱的生命大动脉,承受了千钧之重。
  在战火连天的岁月里,东部沿海交通要道被日军封锁,国际援华物资经滇缅公路、驼峰航线等运抵昆明后,总计45万吨战略物资经二十四道拐滇黔线运送至贵阳、重庆和湘桂前线。
  路是有记性的。二十四道拐上的每一颗石子记得当年的苦,也看到了现在的甜。为留住这份滚烫的记忆,一直没有铺设沥青的路,让每一块砂石都成为活着的史书和新时代新气象的见证。
  路是有荣光的。它以“抗战公路”之名,被国务院列为唯一以公路为主题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目,是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抗战遗址;被中宣部命名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获评中国十大最美公路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路是有生命的。硝烟散尽,岁序更迭,挺过侵略者铁蹄的二十四道拐蜿蜒前行如故,本色不改,与时俱进。从电视剧《二十四道拐》到抗战历史研学、汽车运动、自驾游等,正在让八方来客流连忘返,助力后人勇毅开创美好未来。
  看,那一道拐旁新修的“黔滇公路”国道复线,已承接起新的使命。听,那青翠山峦间的欢声笑语,已奏响幸福的乐曲。绿茶、脐橙、辣子鸡等黔货沿道出山;阿妹戚托小镇非遗舞步、彝族火把节与毕摩吟诵的古老经文传播悠远……
  从二十四道拐景区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到为游客找到走散的孩子、遗失的手机;从排查化解涉旅矛盾纠纷,到如家常便饭般的治安与森林巡查宣防……人民公安的保驾护航一直都在。清新的晚风轻拂,皎洁的月光倾泻,火把节“彝火燎原”巡游、璀璨的非遗表演、热烈的篝火晚会,无处不有民辅警的忙碌与坚守,无声地呵护着每场热闹与欢腾,再不似战火当年。
  公路弯弯,星光闪闪。过去与现在炽烈交融,正赋予二十四道拐日新月异的时代内涵。这条镌刻着中华民族永不屈服和奋进密码的盘山路,恰似火把节的圣火世代相传。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西南州公安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