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
|
|
□ 本报记者 曹天健
“这么点事,怎么还解决不了?”山东省胶州市的王先生因房屋漏水问题,5天内连发3条投诉。这一情况被“尚和平安指数”风险隐患预警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精准锁定并触发红色预警—— 一份加急的风险预警提示函直达责任街道。街道综治中心快速响应,联合相关部门兵分两路:一组火速敲定维修方案,一组登门进行专业疏导,在高效行动与精准干预下,导火索被提前剪断,真正实现了“事心双解双赢”。 近年来,胶州作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上合示范区)所在地,坚持平台思维、系统思维,创新开发平台,建立全市社会治安风险形势全面感知、风险动态可视监测、风险因素多维分析、重点风险预警整改的闭环管理机制。自平台运行以来,生成《平安指数分析报告》6期,预警风险隐患166个,下发《风险提示函》12期,有效实现了风险预警预判,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36.7%、57.1%,社会治安风险防控水平全面提升。 胶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孙连杰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平台取名“尚和”,即“和为贵”,是胶州市政法精神品牌“明政、崇法、尚和”之一;同时“尚和”谐音“上合”,意为以平安建设护航上合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据悉,平台按照“大平安”理念,设置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等七大维度,选取与平安建设最密切、影响最直接的187项治理要素,形成三级指标体系。依据指标特性,将三级指标划分为指数类和统计类,制定差异化计分规则。创新采用“红、黄、蓝、绿”4色管理法,分别对应较差、及格、良好、优秀,及时反映各镇街、功能区平安状况。自平台运行以来,四色指数预警生成次数共2次,均为蓝色,对此,涉及街道迅速召开专题研判会,深入分析查找成因,提出整改措施,有效避免风险上行外溢。 此外,平台建立月度数据对比分析机制,将当月指标数据与上月数据进行全方位对比,动态监测指标变化趋势,生成《平安指数分析报告》,包含平安指数得分、指标变化趋势、风险隐患分布等基础信息,并对各镇街、各领域存在的问题及短板弱项进行分析研判,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推动镇街矛盾纠纷吸附率提升至82.7%,“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治理格局更加完善。数据显示,3月以来,全市通过预警模型成功消除公共安全隐患116处。 记者了解到,平台按照“可量化、易操作、重客观”原则,制定治理数据需求清单,明确数据汇集单位、类型、字段、更新频次等要求,综合采取数据归集、业务协同和系统端口对接等方式。共汇聚公安等20个“一排底线”部门治理数据,贯通7个主要平台数据,搭建起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池”,实现治理数据“一本账”。 5月,平台突然闪起警报红灯,工作人员小李火速点开查看,原来是5月接处警情数据环比出现激增,经平台分析显示,大量非警情警务矛盾纠纷事项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平台研判后,及时向部门推送相关情况,部门合力高效分流转办,有效化解大量潜在纠纷,避免了风险升级。 据平台工作人员介绍,针对“平安指数”反映的共性问题和得分较低的指标,平台向相关镇街、功能区及时下发预警“提示函”,研究制定督办、整改、反馈“三张清单”,督促制定针对性强、可行有效的整治措施。今年以来,共下发“三张清单”11件次,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和属地单位集中整治风险隐患9个。 据了解,今年以来,平台在与12345热线平台数据贯通的基础上,还通过AI算法深度分析居民诉求与平安稳定态势动态,智能抓取为民办事高频投诉热点,推动隐性矛盾排查精准度提升20个百分点。

|
胶州开发“尚和平安指数”风险隐患预警平台
|
治理数据“一本账”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
|
|
|
( 2025-08-2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 |
|
□ 本报记者 曹天健
“这么点事,怎么还解决不了?”山东省胶州市的王先生因房屋漏水问题,5天内连发3条投诉。这一情况被“尚和平安指数”风险隐患预警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精准锁定并触发红色预警—— 一份加急的风险预警提示函直达责任街道。街道综治中心快速响应,联合相关部门兵分两路:一组火速敲定维修方案,一组登门进行专业疏导,在高效行动与精准干预下,导火索被提前剪断,真正实现了“事心双解双赢”。 近年来,胶州作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上合示范区)所在地,坚持平台思维、系统思维,创新开发平台,建立全市社会治安风险形势全面感知、风险动态可视监测、风险因素多维分析、重点风险预警整改的闭环管理机制。自平台运行以来,生成《平安指数分析报告》6期,预警风险隐患166个,下发《风险提示函》12期,有效实现了风险预警预判,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36.7%、57.1%,社会治安风险防控水平全面提升。 胶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孙连杰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平台取名“尚和”,即“和为贵”,是胶州市政法精神品牌“明政、崇法、尚和”之一;同时“尚和”谐音“上合”,意为以平安建设护航上合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据悉,平台按照“大平安”理念,设置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等七大维度,选取与平安建设最密切、影响最直接的187项治理要素,形成三级指标体系。依据指标特性,将三级指标划分为指数类和统计类,制定差异化计分规则。创新采用“红、黄、蓝、绿”4色管理法,分别对应较差、及格、良好、优秀,及时反映各镇街、功能区平安状况。自平台运行以来,四色指数预警生成次数共2次,均为蓝色,对此,涉及街道迅速召开专题研判会,深入分析查找成因,提出整改措施,有效避免风险上行外溢。 此外,平台建立月度数据对比分析机制,将当月指标数据与上月数据进行全方位对比,动态监测指标变化趋势,生成《平安指数分析报告》,包含平安指数得分、指标变化趋势、风险隐患分布等基础信息,并对各镇街、各领域存在的问题及短板弱项进行分析研判,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推动镇街矛盾纠纷吸附率提升至82.7%,“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治理格局更加完善。数据显示,3月以来,全市通过预警模型成功消除公共安全隐患116处。 记者了解到,平台按照“可量化、易操作、重客观”原则,制定治理数据需求清单,明确数据汇集单位、类型、字段、更新频次等要求,综合采取数据归集、业务协同和系统端口对接等方式。共汇聚公安等20个“一排底线”部门治理数据,贯通7个主要平台数据,搭建起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池”,实现治理数据“一本账”。 5月,平台突然闪起警报红灯,工作人员小李火速点开查看,原来是5月接处警情数据环比出现激增,经平台分析显示,大量非警情警务矛盾纠纷事项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平台研判后,及时向部门推送相关情况,部门合力高效分流转办,有效化解大量潜在纠纷,避免了风险升级。 据平台工作人员介绍,针对“平安指数”反映的共性问题和得分较低的指标,平台向相关镇街、功能区及时下发预警“提示函”,研究制定督办、整改、反馈“三张清单”,督促制定针对性强、可行有效的整治措施。今年以来,共下发“三张清单”11件次,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和属地单位集中整治风险隐患9个。 据了解,今年以来,平台在与12345热线平台数据贯通的基础上,还通过AI算法深度分析居民诉求与平安稳定态势动态,智能抓取为民办事高频投诉热点,推动隐性矛盾排查精准度提升20个百分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