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
|
|
平安特稿 随着“文旅热”不断升温,如何让游客出行更加安全,在山水之美与文化之韵中感受到服务温度,成为各地公安机关探索的重要课题。 从成都宽窄巷子的烟火气,到重庆网约房的智能治理,再到贵州大小七孔的山水守护,这些都诠释了新时代旅游警务的内涵。公安机关用实际行动守护游客的诗与远方,护航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美食警长”助游人尽享城市烟火气 □ 廖建文
宽窄巷子,是四川成都最具代表性的老城区文化地标之一。这里浓缩了茶馆文化、美食记忆、非遗手作,是无数游客感受当地文化魅力的“必打卡地”。我作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黄瓦街派出所的社区民警,是这片历史文化街区的“平安守护人”。 宽窄巷子是开放式街区,不设闸门、不售门票,共有163个商家45个院落。其中“宽巷子”不足十米宽,“窄巷子”仅容数人并肩通行,我担任宽窄巷子景区责任段社区民警已经十年了,哪怕闭上眼睛,也能想起巷头到巷尾的场景。 “明天就是假期了,串串尖要剪断。”每逢节假日,这里游人如织,这样的提醒我不知要跟商户说多少遍。这里汇聚了成都的各种特色名小吃,钵钵鸡、赖汤圆、钟水饺、担担面,飘香不断。天南地北的游客纷至沓来,常常向我打听“什么好吃”,我也因此多了一个称号——“美食警长”。我要做的就是让每一个人玩得舒心、吃得安心。 随着文旅热度升高,去年国庆节期间,宽窄巷子景区及周边重点街区日均接待游客超20万人。如何保证在超大客流情况下不发生拥挤踩踏等安全问题、不发生偷摸扒窃等治安案件、不发生燃气失火等重大事故,是摆在黄瓦街派出所面前的一道“综合题”和“必答题”。 在我们的联勤指挥部里,一套先进的“综合指挥系统”正在全天候运行。大屏幕实时显示人流数据、热力成像等,方便民警迅速响应。为了精细化做好超大客流情况下的引导疏散工作,我们依托物联网手段建立了人流密度感知预警平台,实时人流达到阈值后,各个部门会协同行动,按照预案迅速疏散人员。同时,为保持本真传承,片区内多为木质建构,我们在各个高层建筑建立“热力感应系统”,实时监控温度变化,预防火灾发生。 科技赋能之外,“人”的努力更是关键。我们在巷子的4个出入口和重要通道处都安排了警力,在加强观察、做好安全提示的同时,热情服务广大游客。这几年,巷子里偷摸扒窃等案子早已绝迹,我们日常处理得最多的是孩子走失、物品遗失等求助警情。前不久,一家商铺店员少收了客人3000元,我积极帮忙寻找客人说明情况,客人也非常爽快地补齐了少付的款项。另一户商家曾因噪声被旁边中学多次投诉,我顶着烈日督促商家装隔音帘、调喇叭播放时间,现在孩子们能在安静的环境里上课了,商家生意也没受到影响。 随着国家免签政策的放宽以及成都世运会的举行,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宽窄巷子打卡。我们积极拓展警务服务,在宽窄巷子“城市候机楼”前置出入境服务,组建了双语巡逻队,努力让中外游客到宽窄、看蓉城、品蜀味时,都能感受到这是一座令人安心又暖心的城市。 17年来,宽窄巷子保持着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无消防安全事故发生的记录。红砖绿瓦间,我守护的不仅是街区的平静,更是一份温暖的烟火气。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区分局黄瓦街派出所社区民警)
“一房一码”让网约房有了新管家 □ 王鹏
在数字经济与共享经济深度融合的今天,网约房作为住宿新业态迅速兴起,成为游客出行的重要选择。我所在的重庆市渝中区坐拥解放碑、洪崖洞、朝天门等热门景点,仅2025年春节假期,就接待游客1036.4万人次,同比增长11.71%,网约房行业也随之红火起来。 按照《重庆市渝中区网约房管理试行办法》中的相关规定,网约房是指依托互联网技术,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住宿服务,且不具备旅馆业特种行业许可条件的经营场所。通常,可以将网约房理解为传统旅馆业(旅馆、宾馆、酒店等)之外的住宿业新形态,具有网络平台发布房源、网上订房、房源分散、旅馆业式经营等特点,涵盖民宿、日租房、短租公寓、酒店式公寓、客栈、影院房、景观房等经营场所。 截至目前,渝中区共有网约房经营主体1600余家、从业人员6000余人、网约房总量1.6万余间、市场经营规模达数亿元。但问题随之而来,入住房源品质良莠不齐、行业规范缺失等问题,让未经有效监管的网约房极易滋生违法犯罪行为,给社会安全稳定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与此同时,网约房扰民纠纷、旅客住宿纠纷等频频发生,因此,网约房也往往被称为“问题房”。 渝中区的熊猫公馆公寓楼距解放碑商圈步行只需10分钟,楼里920套住宅,有800多套都在经营民宿生意,管理难度很大。 面对挑战,渝中区分局规范网约房经营报备程序和条件,与十余个政府职能部门联动,细化各部门职责,将网约房经营者、房源标准地址、房间平面图等重要基础信息进行统一收集,创新研发生成“房源码”。“房源码”相当于每个网约房的身份证,“一房一码”也让网约房有了新管家。 在对网约房进行监管的过程中,我们采取“绿、蓝、黄、红”四色管理制度,“房源码”默认积分10分,赋色为绿色,当经营者产生违规行为时,由职能部门对网约房进行扣减积分,积分小于6分时,“房源码”赋色为红色,将会对网约房进行强制下架整改处理。 据统计,截至目前,渝中区已线上发放“房源码”13000余个,基本实现了网约房经营底数清、情况明、监管到位,让住客住得更安全、更舒心。 针对督促网约房住宿人员如实登记问题,渝中区分局充分应用物联网技术,重塑网约房入住流程,结合市场化机制为经营者提供智能门锁管理系统,为住客提供配套入住小程序。与以往入住方式不同,如今住客在网上预订房间后,还需要在微信小程序中认证通过,作为开锁入住的必须前提,现场通过将手机与门锁进行蓝牙连接等方式方能开锁,建立住客在手机上“先登记、再开锁”的新模式。 智能门锁与互联技术的有机结合,使得网约房经营模式由原来的“经营者为住客登记”变成了“住客自己规范登记”,并有效封堵了“本人开房、他人入住”和“一人开房、多人入住”的管理漏洞。 2024年12月,《重庆市渝中区网约房管理试行办法》的正式发布,实现了网约房经营的规范化管理,切实保障了经营者和入住人员的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全区各部门协同处置网约房投诉争端、矛盾纠纷近400起,涉网约房矛盾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22.8%。 (作者系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区分局南纪门派出所所长)
女子旅游警队创新形式解治理难点 □ 梁佳瑶
在贵州黔南的群山中,镶嵌着被誉为地球“绿宝石”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樟江景区大小七孔,含瀑布、溶洞、湿地等景观。眼下正值暑期旅游旺季,景区日均人流量在6万人左右。人流量持续攀升,寻人寻物、交通堵塞、涉旅纠纷等问题也随之增多。 为提升景区涉旅警情处置能力,荔波县公安局在2018年成立了全省首支女子旅游警察中队,主要负责樟江景区日常治安秩序、交通安全维护、服务游客等工作。怎样在如画的山水间,维护好平安有序的旅游环境,让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感受到荔波的美?我们这支队伍,就在这样的期盼中应运而生。 因为景区面积大,游客步行到景区中段位置时往往比较疲乏,情绪也“易燃易爆炸”。我们推行网格化管理,让服务更精准、响应更迅速。目前,共将小七孔景区划分为13个网格进行管理,女子中队日常就在这13个网格中开展巡防工作。 网格化管理带来的不仅是速度,更是精细。通过大数据这个“智慧眼”,我们实现了对景区人流、车流、危险点的实时监测。在综合巡查与大数据指挥中心,我们进行点对点、可视化、扁平化指挥调度。科技赋能,让我们的守护更有力,“接警快、调警快、出警快、现场处置快”成了常态。 “我的双肩包丢了,身份证、钱包、车钥匙都在里面!” “我在一个小溪边上、旁边有棵树……”在大小七孔,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收到类似的求助,但这样的描述很难确定报警人的位置。针对这个难点,我们自主研发了灯杆定位报警系统,通过引导报警人寻找附近灯杆、报出灯杆编号,迅速查询报警人所在位置,解决相关诉求。 在景区派出所工作的五年多来,我见证了太多感人瞬间:骑行17公里不断刷新定位,最终追回丢失的手机;花4个多小时地毯式搜查,寻回遗失的小小婚戒;驱车50公里,将走失老人送与家人会合……这些看似繁杂琐碎的小事,都是我们用心用情服务的真实写照。 游客在拍照戏水、列队候车等日常活动中,难免会发生一些小争执和小摩擦,如果处理不及时或不当,极易引发更大的事端。 8月的一天,入园人数近7万人,烈日当头,汗如雨下。突然,晴空一声雷响,暴雨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作为景区的转乘中枢,翠谷站聚集游客近2万人次,现场一片混乱,短短两分钟,空旷的广场和排队的长廊挤满了避雨和赶车的游客。我们迅速呼叫周边网格警力前来支援,同时发放雨衣雨伞,紧急调度大巴车转运游客,摆放锥筒拉警戒线维护秩序。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紧张工作,现场秩序终于恢复平稳。 今年以来,我们寻回丢失物品108件、调解矛盾纠纷119起、挽回群众损失25万余元、解答游客咨询20余万人次。2019年来,樟江景区未发生一起涉旅行政、刑事案件。我们这支年轻队伍也在守护着万千游客的平安与笑容。 (作者系贵州省荔波县公安局旅游警察女子中队中队长) 本报记者张晨整理 漫画/李海英

|
|
|
| “景中警”守护游客诗与远方
|
|
|
|
|
|
| ( 2025-08-2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 |
|
|
平安特稿 随着“文旅热”不断升温,如何让游客出行更加安全,在山水之美与文化之韵中感受到服务温度,成为各地公安机关探索的重要课题。 从成都宽窄巷子的烟火气,到重庆网约房的智能治理,再到贵州大小七孔的山水守护,这些都诠释了新时代旅游警务的内涵。公安机关用实际行动守护游客的诗与远方,护航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美食警长”助游人尽享城市烟火气 □ 廖建文
宽窄巷子,是四川成都最具代表性的老城区文化地标之一。这里浓缩了茶馆文化、美食记忆、非遗手作,是无数游客感受当地文化魅力的“必打卡地”。我作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黄瓦街派出所的社区民警,是这片历史文化街区的“平安守护人”。 宽窄巷子是开放式街区,不设闸门、不售门票,共有163个商家45个院落。其中“宽巷子”不足十米宽,“窄巷子”仅容数人并肩通行,我担任宽窄巷子景区责任段社区民警已经十年了,哪怕闭上眼睛,也能想起巷头到巷尾的场景。 “明天就是假期了,串串尖要剪断。”每逢节假日,这里游人如织,这样的提醒我不知要跟商户说多少遍。这里汇聚了成都的各种特色名小吃,钵钵鸡、赖汤圆、钟水饺、担担面,飘香不断。天南地北的游客纷至沓来,常常向我打听“什么好吃”,我也因此多了一个称号——“美食警长”。我要做的就是让每一个人玩得舒心、吃得安心。 随着文旅热度升高,去年国庆节期间,宽窄巷子景区及周边重点街区日均接待游客超20万人。如何保证在超大客流情况下不发生拥挤踩踏等安全问题、不发生偷摸扒窃等治安案件、不发生燃气失火等重大事故,是摆在黄瓦街派出所面前的一道“综合题”和“必答题”。 在我们的联勤指挥部里,一套先进的“综合指挥系统”正在全天候运行。大屏幕实时显示人流数据、热力成像等,方便民警迅速响应。为了精细化做好超大客流情况下的引导疏散工作,我们依托物联网手段建立了人流密度感知预警平台,实时人流达到阈值后,各个部门会协同行动,按照预案迅速疏散人员。同时,为保持本真传承,片区内多为木质建构,我们在各个高层建筑建立“热力感应系统”,实时监控温度变化,预防火灾发生。 科技赋能之外,“人”的努力更是关键。我们在巷子的4个出入口和重要通道处都安排了警力,在加强观察、做好安全提示的同时,热情服务广大游客。这几年,巷子里偷摸扒窃等案子早已绝迹,我们日常处理得最多的是孩子走失、物品遗失等求助警情。前不久,一家商铺店员少收了客人3000元,我积极帮忙寻找客人说明情况,客人也非常爽快地补齐了少付的款项。另一户商家曾因噪声被旁边中学多次投诉,我顶着烈日督促商家装隔音帘、调喇叭播放时间,现在孩子们能在安静的环境里上课了,商家生意也没受到影响。 随着国家免签政策的放宽以及成都世运会的举行,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宽窄巷子打卡。我们积极拓展警务服务,在宽窄巷子“城市候机楼”前置出入境服务,组建了双语巡逻队,努力让中外游客到宽窄、看蓉城、品蜀味时,都能感受到这是一座令人安心又暖心的城市。 17年来,宽窄巷子保持着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无消防安全事故发生的记录。红砖绿瓦间,我守护的不仅是街区的平静,更是一份温暖的烟火气。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区分局黄瓦街派出所社区民警)
“一房一码”让网约房有了新管家 □ 王鹏
在数字经济与共享经济深度融合的今天,网约房作为住宿新业态迅速兴起,成为游客出行的重要选择。我所在的重庆市渝中区坐拥解放碑、洪崖洞、朝天门等热门景点,仅2025年春节假期,就接待游客1036.4万人次,同比增长11.71%,网约房行业也随之红火起来。 按照《重庆市渝中区网约房管理试行办法》中的相关规定,网约房是指依托互联网技术,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住宿服务,且不具备旅馆业特种行业许可条件的经营场所。通常,可以将网约房理解为传统旅馆业(旅馆、宾馆、酒店等)之外的住宿业新形态,具有网络平台发布房源、网上订房、房源分散、旅馆业式经营等特点,涵盖民宿、日租房、短租公寓、酒店式公寓、客栈、影院房、景观房等经营场所。 截至目前,渝中区共有网约房经营主体1600余家、从业人员6000余人、网约房总量1.6万余间、市场经营规模达数亿元。但问题随之而来,入住房源品质良莠不齐、行业规范缺失等问题,让未经有效监管的网约房极易滋生违法犯罪行为,给社会安全稳定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与此同时,网约房扰民纠纷、旅客住宿纠纷等频频发生,因此,网约房也往往被称为“问题房”。 渝中区的熊猫公馆公寓楼距解放碑商圈步行只需10分钟,楼里920套住宅,有800多套都在经营民宿生意,管理难度很大。 面对挑战,渝中区分局规范网约房经营报备程序和条件,与十余个政府职能部门联动,细化各部门职责,将网约房经营者、房源标准地址、房间平面图等重要基础信息进行统一收集,创新研发生成“房源码”。“房源码”相当于每个网约房的身份证,“一房一码”也让网约房有了新管家。 在对网约房进行监管的过程中,我们采取“绿、蓝、黄、红”四色管理制度,“房源码”默认积分10分,赋色为绿色,当经营者产生违规行为时,由职能部门对网约房进行扣减积分,积分小于6分时,“房源码”赋色为红色,将会对网约房进行强制下架整改处理。 据统计,截至目前,渝中区已线上发放“房源码”13000余个,基本实现了网约房经营底数清、情况明、监管到位,让住客住得更安全、更舒心。 针对督促网约房住宿人员如实登记问题,渝中区分局充分应用物联网技术,重塑网约房入住流程,结合市场化机制为经营者提供智能门锁管理系统,为住客提供配套入住小程序。与以往入住方式不同,如今住客在网上预订房间后,还需要在微信小程序中认证通过,作为开锁入住的必须前提,现场通过将手机与门锁进行蓝牙连接等方式方能开锁,建立住客在手机上“先登记、再开锁”的新模式。 智能门锁与互联技术的有机结合,使得网约房经营模式由原来的“经营者为住客登记”变成了“住客自己规范登记”,并有效封堵了“本人开房、他人入住”和“一人开房、多人入住”的管理漏洞。 2024年12月,《重庆市渝中区网约房管理试行办法》的正式发布,实现了网约房经营的规范化管理,切实保障了经营者和入住人员的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全区各部门协同处置网约房投诉争端、矛盾纠纷近400起,涉网约房矛盾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22.8%。 (作者系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区分局南纪门派出所所长)
女子旅游警队创新形式解治理难点 □ 梁佳瑶
在贵州黔南的群山中,镶嵌着被誉为地球“绿宝石”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樟江景区大小七孔,含瀑布、溶洞、湿地等景观。眼下正值暑期旅游旺季,景区日均人流量在6万人左右。人流量持续攀升,寻人寻物、交通堵塞、涉旅纠纷等问题也随之增多。 为提升景区涉旅警情处置能力,荔波县公安局在2018年成立了全省首支女子旅游警察中队,主要负责樟江景区日常治安秩序、交通安全维护、服务游客等工作。怎样在如画的山水间,维护好平安有序的旅游环境,让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感受到荔波的美?我们这支队伍,就在这样的期盼中应运而生。 因为景区面积大,游客步行到景区中段位置时往往比较疲乏,情绪也“易燃易爆炸”。我们推行网格化管理,让服务更精准、响应更迅速。目前,共将小七孔景区划分为13个网格进行管理,女子中队日常就在这13个网格中开展巡防工作。 网格化管理带来的不仅是速度,更是精细。通过大数据这个“智慧眼”,我们实现了对景区人流、车流、危险点的实时监测。在综合巡查与大数据指挥中心,我们进行点对点、可视化、扁平化指挥调度。科技赋能,让我们的守护更有力,“接警快、调警快、出警快、现场处置快”成了常态。 “我的双肩包丢了,身份证、钱包、车钥匙都在里面!” “我在一个小溪边上、旁边有棵树……”在大小七孔,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收到类似的求助,但这样的描述很难确定报警人的位置。针对这个难点,我们自主研发了灯杆定位报警系统,通过引导报警人寻找附近灯杆、报出灯杆编号,迅速查询报警人所在位置,解决相关诉求。 在景区派出所工作的五年多来,我见证了太多感人瞬间:骑行17公里不断刷新定位,最终追回丢失的手机;花4个多小时地毯式搜查,寻回遗失的小小婚戒;驱车50公里,将走失老人送与家人会合……这些看似繁杂琐碎的小事,都是我们用心用情服务的真实写照。 游客在拍照戏水、列队候车等日常活动中,难免会发生一些小争执和小摩擦,如果处理不及时或不当,极易引发更大的事端。 8月的一天,入园人数近7万人,烈日当头,汗如雨下。突然,晴空一声雷响,暴雨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作为景区的转乘中枢,翠谷站聚集游客近2万人次,现场一片混乱,短短两分钟,空旷的广场和排队的长廊挤满了避雨和赶车的游客。我们迅速呼叫周边网格警力前来支援,同时发放雨衣雨伞,紧急调度大巴车转运游客,摆放锥筒拉警戒线维护秩序。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紧张工作,现场秩序终于恢复平稳。 今年以来,我们寻回丢失物品108件、调解矛盾纠纷119起、挽回群众损失25万余元、解答游客咨询20余万人次。2019年来,樟江景区未发生一起涉旅行政、刑事案件。我们这支年轻队伍也在守护着万千游客的平安与笑容。 (作者系贵州省荔波县公安局旅游警察女子中队中队长) 本报记者张晨整理 漫画/李海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