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9 1/9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两山”理念改变中国引领时代
· 只此青绿法韵浓
· 服务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 划清医疗广告边界守护百姓健康
· 图片新闻
· “灾后这几天,脚不沾地是常态”
· 法治护航革命旧址焕发新生机
· 近九成矛盾在镇街村社化解
· 以法治之力护祖国北疆稳如磐
· 图片新闻
· 二维码

只此青绿法韵浓
浙江政法干警将“两山”理念融入血脉

( 2025-08-1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本报记者 王春

  青山巍巍,绿水潺潺,只此青绿,法韵最浓。
  绿色是浙江发展最动人的颜色,法治是山水画卷最隽永的守护。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安吉余村考察调研,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
  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从安吉余村出发,“两山”理念深刻塑造浙江、深远影响中国、深度引领时代。
  20年来,浙江政法系统全面贯彻落实“两山”理念,在深化平安浙江与法治浙江建设大场景中守青山护绿水促共富,以政法工作现代化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良性互动之路,为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构筑坚实法治屏障。
守青山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余村村头镌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静静诉说这个浙北小山村从“脏乱差”向“绿富美”蝶变的故事。
  青山敞开怀,青年入乡来。

  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在余村“青来集”人才社区,安吉公安依托余村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提供人才引进落户等32项高频事项“一站式”办理,该社区两年来入驻企业29家,吸引来村青年千余人。
  作为一个被“两山”理念召唤回来的返乡青年,全国人大代表、余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6年来始终处于奔忙之中,他说:“绿水青山就是幸福靠山,余村发展美丽经济离不开政法机关助力。”
  秉持着“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坚定信念,安吉县不仅组建生态安全委员会,还设立三级林长231名、警长83名,配备120名森林法官、55名森林检察官,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环保责任,率先编制完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开出首张“环境保护税完税证”,优化全链条生态法治建设,为绿色低碳共富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从2020年开始,湖州市公安局创新探索生态警务机制,通过技术、体制、运行模式等全方位变革,助力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3年底,浙江省公安厅推动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全面推进生态警务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江成为全国首个以省政府层面部署生态警务的省份。
  浙江公安勇当生态警务领跑者,一体推进“共富、共治、生态”三大警务建设,助力打造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标杆之地。
  8月的百山祖,林海氤氲,绿意盎然。
  “山上有目前世界上仅存的3株百山祖冷杉母树。”庆元县生态警长毛时鹏巡山已有4年,从派出所到山顶的路记不清走了多少遍,早已习惯与大山为伴、和野生动植物为邻。
  人防还需技防,庆元县公安局整合升级生态数智赋能体系,织密立体式智慧感知网络,更好守护生态红线。
  山林田野间,到处活跃着生态警长和生态义警的身影。浙江因地制宜发展“山海守护人”“瓯越生态义警”“西子生态义警”等生态义警队伍70余支,实现从全警到全民携手守护绿色。
护绿水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
  走进淳安县生态共治指挥中心,“数字第一湖”执法监管平台正在高效运转,无人机、船载终端等设备织就立体监控网,2018艘船舶“一船一码”尽在掌握。
  “从过去九龙治水到如今一支队伍管执法,不仅实现了部门物理集中、数据贯通,执法模式跃升至‘线下+线上’3.0版。”淳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武感慨道,以改革破局、以数字赋能,一支队伍管执法,管出了千岛湖水域的清澈澄净,管出了水岸产业的绿色勃发,更管出了跨区域协同共治新范式。
  西湖、运河、钱塘江……坐拥五百里山水,用五千年文明造就一座东南名郡,杭州以司法之力守护一江春水向东流。
  杭州是江、河、湖、海、溪“五水共导”之城,杭州法院系统坚持构建全市生态保护“一盘棋”,全市7家大运河(杭州段)沿线法院共签“护河盟约”,9个国家森林公园所在地7家基层法院同发“护林强音”,此外,还将执行、破产程序纳入生态司法保护全链条,实现“两山”理念全流程深度贯穿。
  浙江法院坚持系统治理,构建起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严惩、责任追究和充分修复的现代环境治理司法保障体系,全面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2024年以来,共审结环境资源案件23355件,5个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环境资源类典型案例,18个案例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为推进生态修复,浙江法院积极推广碳汇代偿、增殖放流等责任承担方式,推动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人文遗产地等设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基地107个,补植复绿6942.8亩。
  宁波海事法院推动宁波产权交易中心设立首个海洋生态产品账户,并审结全省首例适用认购“蓝碳”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被告将生态功能价值补偿金存入该海洋生态产品账户,完成全省首例“司法+蓝碳交易”的闭环运行。
促共富
  青山有价,绿水含金。
  用脚步丈量山水、用智慧守护生态,浙江政法干警将“两山”理念融入血脉,让每一寸绿色都成为共同富裕底色的坚定决心。
  游走绍兴,古桥林立,河网纵横,浙东运河穿城而过,吸引游人如织,为寻觅水乡文味古韵而来。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共富底色中,涌动着一抹鲜亮的“检察蓝”。
  绍兴市检察机关结合“稽山鉴水·公益检察”特色品牌建设,将加强浙东运河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为重点任务,以专项监督行动为抓手,自2023年以来共办理以水环境治理、沿岸古迹保护、通航安全等为重点的浙东运河保护案件88件,切实以“检察蓝”守护“运河美”。
  今年国际环境日来临之际,龙游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缪某某、龙游某建材公司污染环境一案在该建材公司现场进行公开开庭审理。庭审结束后,龙益有心公益诉讼团队成员迅速跟进排查潜在污染风险,提出针对性举措建议。事后,检察官又回访确保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助力企业实现绿色发展。
  海宁市素有“潮城”之称,秉承“金山银山,法治是靠山”的法治护航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多措并举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方面的守法普法工作,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绿色基底。
  舟山向海而生,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态资源有序利用关系?为此,舟山市司法局立足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环境、生态资源保护、人居环境提升,深度参与海洋海岛生态文明建设地方立法,推动形成一系列具有辨识度的地方立法成果,加速推进“海岛共富”,打造碧水蓝天的美丽海上大花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