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调研
9 4/9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着力推进民政法治“四化建设”
· 持续提升司法调研与改革创新能力
· 把好“五对关系”推动法院工作现代化
· 以文化“软实力”铸就检察“硬支撑”

持续提升司法调研与改革创新能力

( 2025-08-1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调研
  符虎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传家宝,也是我们党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承担着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服务大局的重要职责使命。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和护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使命,推动司法领域的调查研究与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对于人民法院持续提升优质司法服务供给能力至关重要。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司法调研与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将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大问题列为12项重点调研内容之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为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人民法院第六个五年改革纲要(2024—2028年)》,其中包括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健全完善诉讼制度机制等9个方面45项改革举措。这些部署对我们做好司法调研与改革创新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期待从“结果可接受”向“全程可感知”升级,从“个案正义”向“制度正义”延伸。司法调研与改革创新是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更高要求的重要抓手,通过精细化调研识别当事人对便捷立案、公正庭审、高效执行等优质司法服务的具体诉求,梳理制约“公正与效率”的负面因素,可精准定位改革靶点,进而以改革创新化解存量问题,实现司法供给侧的动态调适。
  二、坚持系统观念,确保各项工作一体推进
  执法办案是人民法院的第一要务,司法调研是服务领导决策、展现工作成效的重要抓手,改革创新是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举措,三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转变独行观念。司法调研与改革创新工作具有全局性、整体性,牵头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确保灌满综合保障“服务池”,业务部门要以高质量执法办案为基础,做实司法调研与改革创新,形成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协同发展格局。
  注重系统转化。要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将审执工作中突显的问题转化为调研课题和改革创新方向,将疑难复杂、新型案例中的裁判思路以及改革创新成效,总结提炼成调研成果。
  三、聚焦务实管用,提升优质司法服务供给能力
  必须寻求重点突破。法院工作千头万绪,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更要关注重点论。比如,围绕繁简分流机制,关键是要做实繁简案主客观识别标准的优劣论证,拨开案件流转不畅的迷雾。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创建的“法院+商会”机制,以定点对接网格化源头预防降低涉企纠纷总量,以“诉前+诉中”全链条诉调对接以及全流程非诉信息共享,实现涉企纠纷高效调判。目前,通过该机制助力已调解涉企纠纷1.5万余件,审结2000余件,平均审限约30天,这有力说明只要找准“小切口”,就能撬动“大效率”。
  必须反对好高骛远。我们提倡改革创新,但反对“为创新而创新”。要从实际工作出发,从痛点、堵点入手,做好改革创新项目谋划、推动。比如,渝北区人民法院实施的执行事务“一窗通办”、执行法官“集中接待”改革很好解决了执行法官难找、电话难接等问题。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衡量工作好不好,要用数据说话。项目谋划要有数据支撑,项目成效要有数据验证,要用具体可量化的方式推进司法调研与改革创新工作,防止工作停留在“开会部署”“文件传达”层面。
  四、始终坚持融合赋能,做好内外资源的融合融活
  坚持内部挖潜。一方面,盘活人力资源,常态化推进人员制度性交流,培养既懂审判又通管理,既能办案又善调研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打破部门壁垒,以立审执协同改革为抓手,形成“立案提速、审判提质、执行提效”的融合发展模式。
  坚持外部借力。一方面,深化府院联动,积极与党委、政府等建立协作联动机制,提升纠纷前端化解成效。另一方面,深化院校合作,坚持融合赋能,在调研课题、诉讼改革等方面开展多维度合作。
  坚持双向融合。以法官助理分层分类培养为抓手,抓好内部资源融合,形成“内强素质、外引资源”的良性循环。深入分析、全面评估不同元素、主体的融合度,抓好外部资源融合,有效嫁接外部资源和创新理念,注入新活力、提供新方案。反复校验融合模式,抓好内外资源融活,做好经验总结推广,打造具有特色的司法调研与改革创新品牌。
  五、狠抓督导落实,提升司法服务效能
  抓好事前谋划、事中督导、事后转化。深化与党委、政府以及上级法院的纵向联动,强化与新闻媒体、科研机构的横向协同,系统谋划司法调研与改革创新重点项目。完善“跟踪问效+总结成效”督办机制,聚焦重点工作常态化督导,确保落地见效。建立“共享素材库”,对优质素材实行清单化、项目化管理,按“成熟一批、转化一批、宣传一批”原则,推动成果产出。
  压实主管、主抓、主创责任。分管院领导带头部署督导,确保方向不偏、力度不减,重点工作落地有声、创新举措破局有效。部门中层干部抓细抓实项目实施,通过“常态化监督+动态化晾晒、责任化落实+实时化奖惩”倒逼进度。全院干警提升“身在兵位、胸为帅谋”格局,主动贡献“好主意”“金点子”,练就好眼力、笔力、定力,推动工作出新出彩。
  用实、用好、用活考核结果。以成果产出为重要参考,不搞“一团和气”,将成果产出与职业发展深度挂钩,营造能者上劣者下氛围,动态调整入库人才,分层建立优秀干部库、人才储备库,激发干警调研与创新活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