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身影
8 8/8 7 8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冯祝苗:察微析疑找出真相开“良方”
· 李华:找对人用对力理顺“乱麻”
· 李毅豪:一针一线“绣”出社区好“枫”景

李毅豪:一针一线“绣”出社区好“枫”景

( 2025-08-1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身影
  ①
  ②
  □ 本报记者   周孝清
□ 本报通讯员 曹泽晖
  
  在江西省鹰潭市月湖区交通街道的街头巷尾,总能看到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身影穿梭其间。他,就是月湖公安分局交通派出所民警李毅豪。
  李毅豪入警不到两年,却已经荣获个人嘉奖两次,获评2024年度“全市公安机关十佳社区民警”、全省公安机关深化“三大专项行动”治理能手。他的工作没有惊心动魄的大案要案,只有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社区琐事,却用自己的真诚、智慧和汗水,以社区为“布”,以责任为“线”,一针一线绣出了社区的和谐与安宁。
真诚引线 串起警民“连心结”
  初入社区,李毅豪还是个对社区情况一无所知的新人。如何快速融入群众,得到群众的认可,成了他面临的第一大挑战。然而,李毅豪并没有退缩,而是凭借着一股“既下基层,必沉到底”的韧劲与狠劲,一头扎进了社区。
  走街串巷成了李毅豪的日常。遇到大爷大妈,他总是热情地打招呼;遇到困难群众,他总是热心帮扶。李毅豪经常面对面与群众唠家常,实打实帮群众解困扰、化纠纷。就这样,他一步步摸清了辖区的情况,也一次次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用真诚叩开了一扇扇紧闭的“心门”。
  4月19日,暴雨如注,一位患病老人不慎走失。接到求助后,李毅豪心急如焚,立即开展视频侦查,他根据家属提供的时间节点,迅速还原了老人的轨迹,确定了老人最近出现的位置。李毅豪带领辅警顶风冒雨奔赴现场,不到15分钟便找到了全身湿透、冷得瑟瑟发抖的老人。随后,他迅速上前为老人撑起雨伞,将自己的执勤服披在老人身上,轻声安慰道:“老人家,别怕,咱们这就回家。”这雨中温暖的一幕,不仅焐热了老人冰冷的身心,也深深烙印在现场每个人的心底。
  今年以来,李毅豪入户走访500余次,在社区内发放了1000余张新的警民联系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群众的小事不‘小视’,件件当成‘心上事’”的深刻内涵。
耐心编织 巧缝商圈“平安扣”
  李毅豪刚到交通街道二二三队社区工作时,辖区嘉乐城商圈凌晨时段警情高发,成为治安管控的难点。面对困难,他没有退缩,而是下定决心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压降这里的警情。
  李毅豪深入调研,组织嘉乐城商圈义警队、平安商户联盟、社区义务巡防队、重点单位内保力量4支群防队伍,在商圈内形成了一张警民共治的平安网,并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规范和奖惩制度,推动义警工作规范化、细致化。同时,广泛听取商户意见,激发创新思维,在酒吧内设置动态消防疏散指示灯牌,组织商户安装AI云眼探头32个,实现实时监测预警等功能,逐渐推动商圈内酒吧管理由传统的单一人员管理模式转向数字化智慧型管理模式。
  今年以来,嘉乐城商圈内重大刑事警情零案发,治安类警情同比下降80%,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72%。
用心缝补 巧系邻里“和谐结”
  社区噪声扰民,是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李毅豪主动出击,多次带领社区辅警,联合城管、商管及酒吧商户,前往投诉集中的居民家中实地走访。
  现场测试音量,亲身体验音频振动,真切感受居民的困扰……依据居民诉求,李毅豪督促各酒吧强化隔音设施建设,并发动义警队在午夜时段定点值守、耐心劝导,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此外,李毅豪积极“穿针引线”,协调商圈和酒吧商户调整经营布局,努力从源头管控噪声污染。这些用心用情的举措,不仅有效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也赢得了群众由衷的赞许。
  邻里磕碰、物业争执……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李毅豪眼中,却是关乎社区和谐稳定的“大学问”。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他提炼总结出“四心”调解工作法——初期介入树立信心,坚定履职尽责化解矛盾,推广“1+N”多元联调;前期了解保持耐心,耐心听取双方诉求,厘清矛盾纠纷的关键;中期调解温暖民心,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暖心消除思想隔阂;后期化解坚守真心,清晰讲明法规情理,真诚化解双方矛盾。今年以来,李毅豪成功排查化解矛盾纠纷92起,化解率达100%,有效避免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李毅豪虽年轻,却用智慧与真诚弥补了经验的不足;他的工作看似平凡,却在细微处传递着温暖与力量。李毅豪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不仅照亮了身边民辅警前行的路,更让辖区群众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平安与和谐。

  图① 李毅豪(左二)走访社区群众。
  图② 李毅豪带领义警队员在嘉乐城商圈开展零时夜巡。
鹰潭市公安局月湖分局供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