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强
以人民为中心的平安建设,是将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平安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是最高评价标准。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发案少、秩序好”是安全感最直接的来源。平安建设必须时刻以群众期盼为导向,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和治安突出问题,一手抓防控,一手抓打击,在持续织密织牢治安防控网络的同时,始终保持“以打开路、打防并举”的主动进攻态势。 政法机关需要履行好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职责,特别需要打造更具震慑力的立体化防控体系,坚持“打防治”并举,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违法犯罪,真正守住人民群众的“钱袋子”。党委政府需要在完善平安建设评价标准、强化公共安全保障、提高城市安全治理效能等方面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更好维护城市安全有序运转和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网,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身边的矛盾能不能得到解决,是群众对平安建设水平最直观的评价。平安建设必须从人民群众身边的问题入手,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综治中心是深入基层群众的第一端口,在收集社情民意、解决群众诉求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综治中心的建设必须摒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理方式,牢固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聚焦解决传统治理“条块分割”的问题,高效整合行政资源和社会力量,建立组织化治理载体及专业化协作网络,构建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一站式”解决流程,让老百姓的各类诉求在综治中心“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实现矛盾纠纷全量汇聚、精准预警、分流化解、闭环管理,让老百姓更安心、放心、舒心。 建设平安中国,群众既是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与建设者。平安建设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党领导基层治理不是大包大揽,而是要最广泛地把辖区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在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下,搭建以基层党委为领导核心,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居民等积极参与和有序运转的治理架构。各级党组织需要着力构建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工作机制,拓宽群众诉求表达和反馈渠道,以制度化的方式回应群众的平安需求,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意见、化解分歧、凝聚共识,真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让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石不断夯实,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作者系大连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

|
|
平安建设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
|
|
|
( 2025-08-0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经纬 |
|
□ 林强
以人民为中心的平安建设,是将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平安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是最高评价标准。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发案少、秩序好”是安全感最直接的来源。平安建设必须时刻以群众期盼为导向,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和治安突出问题,一手抓防控,一手抓打击,在持续织密织牢治安防控网络的同时,始终保持“以打开路、打防并举”的主动进攻态势。 政法机关需要履行好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职责,特别需要打造更具震慑力的立体化防控体系,坚持“打防治”并举,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违法犯罪,真正守住人民群众的“钱袋子”。党委政府需要在完善平安建设评价标准、强化公共安全保障、提高城市安全治理效能等方面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更好维护城市安全有序运转和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网,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身边的矛盾能不能得到解决,是群众对平安建设水平最直观的评价。平安建设必须从人民群众身边的问题入手,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综治中心是深入基层群众的第一端口,在收集社情民意、解决群众诉求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综治中心的建设必须摒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理方式,牢固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聚焦解决传统治理“条块分割”的问题,高效整合行政资源和社会力量,建立组织化治理载体及专业化协作网络,构建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一站式”解决流程,让老百姓的各类诉求在综治中心“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实现矛盾纠纷全量汇聚、精准预警、分流化解、闭环管理,让老百姓更安心、放心、舒心。 建设平安中国,群众既是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与建设者。平安建设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党领导基层治理不是大包大揽,而是要最广泛地把辖区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在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下,搭建以基层党委为领导核心,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居民等积极参与和有序运转的治理架构。各级党组织需要着力构建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工作机制,拓宽群众诉求表达和反馈渠道,以制度化的方式回应群众的平安需求,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意见、化解分歧、凝聚共识,真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让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石不断夯实,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作者系大连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