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经纬
|
|
□ 本报记者 邢东伟 翟小功 夏夜微风,华灯初上。云洞图书馆的弧形穹顶下,椰影婆娑,市民游客悠闲漫步,孩子们在父母目光所及之处欢笑奔跑。 这是《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走访时看到的生动一幕。这份夜晚的安宁,正是海口平安建设的一个缩影。 作为海南省省会,伴随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进,海口市流动人口激增、城市规模扩张、社会结构多元化,安全稳定面临新挑战。近三年来,海口市委政法委统筹推进平安与法治“双轮”驱动,从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探索到未成年人保护创新,再到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一条主动预防、源头化解、高效处置的平安之路清晰铺展,擦亮平安椰城底色,提升群众幸福成色。 2023年以来 因地制宜多元解纷 “纠纷双方人平等,调解向理不向人。矛盾双方定定神,得饶人处且饶人……”在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委会美社村的大榕树下,悠扬的民谣《劝解歌》时常响起。 “石山民谣是我的调解‘法宝’,能让争执双方冷静下来。”施茶村乡贤说事团成员、专职人民调解员王建平手持《石山民谣唱法治》手册向前来采访的记者介绍。记者看到,手册扉页写着“党建促和谐,民谣唱法治,乡贤化纠纷”。 早在2023年,海口市各镇村便结合本地特色,成立乡贤协会,引入乡贤第三方参与调处矛盾纠纷,依托乡贤说事室和乡贤合议制,让“矛盾不越村界”成为田间地头最生动的治理注脚。 2023年以来,海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大平台、大联动、大调解的基层矛盾化解体系,完善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有机衔接的多元化解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法协调、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大调解格局。目前全市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497名、兼职3302名,实现专职人民调解员全覆盖,推动基层治理力量下沉、防线前移。 机制创新不断涌现:市区两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诉调对接中心,在乡镇法庭、村(社区)设法官驻点工作室或法官联系点,在小区建基层法官调解工作站,形成多层级的诉调对接平台;专职人民调解员进驻法院调解室,专门对接诉调案件;“12345热线+人民调解+综治中心+网格化”模式确保紧急办件30分钟响应;率先建立民办非企业性质的“海口市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开辟国际商事解纷新途径。 2024年以来 护苗行动筑牢防线 2024年4月1日,海口市为全市882所学校、幼儿园的438名健康副校(园)长颁发聘书。 这源于海口在全国率先建立的医疗机构对口帮扶校园机制,以及在全省创新推出的护苗联盟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工作。 记者了解到,2024年以来,海口市整合多方资源力量,建立起“家校社企警”联动多元教育帮扶工作机制,创新打造“烈火”篮球集训队等一批深受未成年学生喜爱的课外活动品牌,不良行为学生帮扶转化成效明显。 “我们推动建立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综合体系,有效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海口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郑维权说,在全市重要、繁华、交通流量大的路段设立交通护学岗,加大重点时段、重点人员、重点水域巡查力度,预防未成年人安全事故。 这一年,海口市还建成市区两级公安、检察机关“一站式”联合办案区,实现涉未成年人案件询问、取证、疏导、法援等一次性完成;建立教职员工违法犯罪信息动态核查机制;试点“保洁员即安全员”校园巡逻新模式,消除卫生间等盲区隐患;多部门联合建立“爱润椰苗”护苗联盟,成立全省首个模拟法庭社团联盟“秀晓法”;率先建立未成年人文身线索倒查惩处、举报奖励及问题通报机制,对违规商家开出全省首张行政罚单。 目前,海口市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和人数大幅下降,护苗行动成效显著。 2025年以来 合力打造解忧驿站 “本来怀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从案件受理、组织调解到司法确认仅用了5个工作日。”2025年7月22日,当事人程某欣喜地告诉记者。 事情要从2022年5月12日说起。程某与某机电公司签订合同,约定由程某作为居间人为机电公司协调项目安装分包合同签订事宜,居间费10万元。居间目的达成后,机电公司仅支付4万元,剩余款项经程某多次催要未果。 5月27日,程某来到海口市龙华区综治中心求助。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受理并将案件移交入驻的海口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考虑到机电公司住所地在外省,调解员采取线上方式反复沟通,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分期付款协议。6月3日,龙华区人民法院向双方送达了确认协议的《民事裁定书》。 程某纠纷的高效化解,是龙华区综治中心协同作战的成果。 2025年以来,海口市全力推进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目前,1个市级、4个区级综治中心已挂牌并实体化运作,43个镇(街道)中心规范化建设有序推进。 海口市以各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打造区级综治中心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平台,不断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各区的综治中心里,握手言和的场景一幕接一幕。 4个区综治中心均选址交通便利处,科学设置引导受理、多元化解、指挥调度等功能区,实现群众解纷“最多跑一地”。区委政法委推动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信访、人社6部门常驻区综治中心,实现“部门常驻、服务前置”;住建、卫健等行业主管部门定期轮驻,解决专业领域矛盾;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及专业调解组织动态随驻,形成多元共治合力。市级层面制定《矛盾纠纷分流交办工作制度》等6项制度及流程图,全程跟踪督办,确保群众诉求依法依规解决。 当夜幕降临,云洞图书馆的灯光次第亮起,映照着椰城安宁的日常。从田间地头的民谣调解,到校园内外的细致守护,再到群众身边的“解忧驿站”,海口正以扎实的平安建设,托举起市民稳稳的幸福,让平安真正融入椰城夜晚的甜梦。

|
|
海口:下好“先手棋”铺实平安路
|
|
|
|
( 2025-08-0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经纬 |
|
□ 本报记者 邢东伟 翟小功 夏夜微风,华灯初上。云洞图书馆的弧形穹顶下,椰影婆娑,市民游客悠闲漫步,孩子们在父母目光所及之处欢笑奔跑。 这是《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走访时看到的生动一幕。这份夜晚的安宁,正是海口平安建设的一个缩影。 作为海南省省会,伴随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进,海口市流动人口激增、城市规模扩张、社会结构多元化,安全稳定面临新挑战。近三年来,海口市委政法委统筹推进平安与法治“双轮”驱动,从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探索到未成年人保护创新,再到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一条主动预防、源头化解、高效处置的平安之路清晰铺展,擦亮平安椰城底色,提升群众幸福成色。 2023年以来 因地制宜多元解纷 “纠纷双方人平等,调解向理不向人。矛盾双方定定神,得饶人处且饶人……”在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委会美社村的大榕树下,悠扬的民谣《劝解歌》时常响起。 “石山民谣是我的调解‘法宝’,能让争执双方冷静下来。”施茶村乡贤说事团成员、专职人民调解员王建平手持《石山民谣唱法治》手册向前来采访的记者介绍。记者看到,手册扉页写着“党建促和谐,民谣唱法治,乡贤化纠纷”。 早在2023年,海口市各镇村便结合本地特色,成立乡贤协会,引入乡贤第三方参与调处矛盾纠纷,依托乡贤说事室和乡贤合议制,让“矛盾不越村界”成为田间地头最生动的治理注脚。 2023年以来,海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大平台、大联动、大调解的基层矛盾化解体系,完善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有机衔接的多元化解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法协调、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大调解格局。目前全市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497名、兼职3302名,实现专职人民调解员全覆盖,推动基层治理力量下沉、防线前移。 机制创新不断涌现:市区两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诉调对接中心,在乡镇法庭、村(社区)设法官驻点工作室或法官联系点,在小区建基层法官调解工作站,形成多层级的诉调对接平台;专职人民调解员进驻法院调解室,专门对接诉调案件;“12345热线+人民调解+综治中心+网格化”模式确保紧急办件30分钟响应;率先建立民办非企业性质的“海口市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开辟国际商事解纷新途径。 2024年以来 护苗行动筑牢防线 2024年4月1日,海口市为全市882所学校、幼儿园的438名健康副校(园)长颁发聘书。 这源于海口在全国率先建立的医疗机构对口帮扶校园机制,以及在全省创新推出的护苗联盟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工作。 记者了解到,2024年以来,海口市整合多方资源力量,建立起“家校社企警”联动多元教育帮扶工作机制,创新打造“烈火”篮球集训队等一批深受未成年学生喜爱的课外活动品牌,不良行为学生帮扶转化成效明显。 “我们推动建立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综合体系,有效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海口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郑维权说,在全市重要、繁华、交通流量大的路段设立交通护学岗,加大重点时段、重点人员、重点水域巡查力度,预防未成年人安全事故。 这一年,海口市还建成市区两级公安、检察机关“一站式”联合办案区,实现涉未成年人案件询问、取证、疏导、法援等一次性完成;建立教职员工违法犯罪信息动态核查机制;试点“保洁员即安全员”校园巡逻新模式,消除卫生间等盲区隐患;多部门联合建立“爱润椰苗”护苗联盟,成立全省首个模拟法庭社团联盟“秀晓法”;率先建立未成年人文身线索倒查惩处、举报奖励及问题通报机制,对违规商家开出全省首张行政罚单。 目前,海口市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和人数大幅下降,护苗行动成效显著。 2025年以来 合力打造解忧驿站 “本来怀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从案件受理、组织调解到司法确认仅用了5个工作日。”2025年7月22日,当事人程某欣喜地告诉记者。 事情要从2022年5月12日说起。程某与某机电公司签订合同,约定由程某作为居间人为机电公司协调项目安装分包合同签订事宜,居间费10万元。居间目的达成后,机电公司仅支付4万元,剩余款项经程某多次催要未果。 5月27日,程某来到海口市龙华区综治中心求助。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受理并将案件移交入驻的海口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考虑到机电公司住所地在外省,调解员采取线上方式反复沟通,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分期付款协议。6月3日,龙华区人民法院向双方送达了确认协议的《民事裁定书》。 程某纠纷的高效化解,是龙华区综治中心协同作战的成果。 2025年以来,海口市全力推进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目前,1个市级、4个区级综治中心已挂牌并实体化运作,43个镇(街道)中心规范化建设有序推进。 海口市以各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打造区级综治中心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平台,不断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各区的综治中心里,握手言和的场景一幕接一幕。 4个区综治中心均选址交通便利处,科学设置引导受理、多元化解、指挥调度等功能区,实现群众解纷“最多跑一地”。区委政法委推动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信访、人社6部门常驻区综治中心,实现“部门常驻、服务前置”;住建、卫健等行业主管部门定期轮驻,解决专业领域矛盾;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及专业调解组织动态随驻,形成多元共治合力。市级层面制定《矛盾纠纷分流交办工作制度》等6项制度及流程图,全程跟踪督办,确保群众诉求依法依规解决。 当夜幕降临,云洞图书馆的灯光次第亮起,映照着椰城安宁的日常。从田间地头的民谣调解,到校园内外的细致守护,再到群众身边的“解忧驿站”,海口正以扎实的平安建设,托举起市民稳稳的幸福,让平安真正融入椰城夜晚的甜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