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社区
8 3/8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部门围着群众转 矛盾走到终点站
· 榆林交警危急时刻秒变“救生员”
· 图片新闻
· “茶话室+指尖警务”打造警民共治新模式
· 肃北百余“骑手”化身基层治理“移动探头”
· 二审法官走进田间地头
十年土地纠纷一朝化解
· 巩义检察建议推动母婴行业健康发展

“茶话室+指尖警务”打造警民共治新模式

( 2025-05-2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社区
  图为社区民警在查看新安装的充电桩电动自行车充电情况。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文/图
□ 本报通讯员 刘争艳 吴成渝
  
  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公安局米东区分局东山派出所碱沟社区警务室,墙上“茶香解千结,警心暖万家”的绣金字格外醒目。这是今年2月,居民张女士为感谢社区民警张庆耐心为她调解噪声纠纷送来的锦旗。
  “那天在警务室喝的那杯茉莉花茶,现在还记忆犹新……”张女士说。自米东区公安分局开展“警务机制改革”以来,东山派出所深耕“警格+网格”融合治理,以“为群众沏杯茶、陪群众聊会儿天”的方式,拉近警民距离,为群众纾困解难。
  “很多矛盾都是情绪上头,一杯茶的时间,往往能让当事人平复心情,民警再进行调解,就会有效很多。”东山派出所所长李守江说。
  辖区居民无论打电话报警还是到社区投诉,绝大部分是邻里间、生活中的小矛盾。社区民警张庆和同事们独创了“三步调解法”:一杯热茶让当事人平复情绪;两把椅子确保双方平等对话;三番走访巩固调解成果,确保每一件矛盾纠纷见结果,有反馈。
  去年秋天,楼上楼下两户居民因装修导致水管破损引发漏水闹得不可开交,红着脸进了社区警务室,张庆没有急着划分责任,而是沏了两杯热茶。“来,先喝杯茶。”张庆双手将茶杯稳稳推到两位当事人面前,听双方倒苦水。
  氤氲茶香中,剑拔弩张的气氛渐渐缓和。三泡茶过,争执变成了商量,张庆又拉着双方到现场,联系物业、施工方现场划分责任、估算损失,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一个月后,张庆回访,随后在警务室调解档案里标注了“圆满和解”的红星标记。
  像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一杯茶”是尊重、是体谅,是化解矛盾纠纷的积极尝试,更是从“刚性执法”迈向“柔性治理”的为民实践。
  今年以来,东山派出所推广“茶话会”调解模式,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20起,群众满意率达99.6%。
  “小区入住半年没有电动车充电桩”“我们小区怎么没有直饮水设备”……在张庆手机里,30多个居民微信群每天消息不断,居民们在这里反映问题、咨询政策,偶尔还唠唠家常。
  张庆在群里给居民解答问题,进行安全宣传的同时,将手机变成“移动办公桌”,把群聊记录当作了“民生台账”。一条条群消息不仅记录着居民的急难愁盼,更见证着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
  辖区某小区电动车“飞线充电”问题让居民提心吊胆,张庆在群里看到反映后,立即联合社区、物业现场办公,一周内完成充电桩安装,方便了居民,又消除了安全隐患,居民们拍手称快。这种“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速度,正是基层派出所创新“指尖警务”的缩影。
  东山派出所推动社区警务从传统的“走街串巷”向“线上线下双联动”转变,通过建立覆盖辖区的微信群,民警、社区干部、物业实时在线,形成“小事群里办、大事协商办、难事合力办”的治理模式。
  今年以来,东山派出所已通过微信群收集群众诉求300余条,解决率达97%,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东山派出所将“茶话室”的温情与“指尖警务”的便捷深度融合,用茶香浸润人心,以数据连通民意,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警民共治新路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