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 本报记者 马 艳 □ 本报通讯员 尚永江 □ 本报实习生 梁 贺
近日,广西见义勇为基金会公布了第十一届广西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名单。面对歹徒挺身而出的荔浦市人民医院临床医生韦仲谋、下水救人不幸牺牲的贺州市钟山县钟山镇居民钟喜礼等75人光荣上榜。 自1994年广西见义勇为基金会成立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已经开展十一届见义勇为英模评选工作。风雨同舟三十载,广西以法治为引领、以制度为保障、以德治润民心,通过完善政策支撑、健全权益保护机制、创新社会动员模式,推动见义勇为精神融入社会治理体系,从传统“单枪匹马式”的壮举,加速向“见义智为、见义众为”的新型模式升级。 滴水聚海 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 2023年8月16日,桂林市灌阳县的山林间,一场生死竞速正在上演。 灌阳县灌阳镇福星村村民陆涛操控无人机航拍时,发现1公里外的澥江上游突发山洪,而一名母亲正带着两个孩子在下游坝口玩水。千钧一发之际,陆涛扔掉无人机遥控器,狂奔一公里冲向坝口,纵身入水将母子三人逐一拽上河岸。30秒后,山洪滚滚而下,冲过母子三人刚刚游玩的坝口。 饱怀大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及时发现险情并奋力施救,陆涛的行动是具有时代特色的见义勇为新壮举。 个人英雄是划破星空的流星,群体协作是照亮人间的火炬。 2023年2月15日,河池丹峨高速天峨县境内一隧道内,一辆轿车与一辆货车相撞后起火,轿车驾驶员受伤昏迷。驾车从此处路过的聂凌、韦秋香、慕光伟、凌杰见状立即靠边停车,冒着大火打开事故车门,救出昏迷不醒的驾驶员。为了不让火势祸及隧道口的车辆,4人利用隧道里的灭火器材,合力将火扑灭。 2023年6月13日8时许,在桂平市桂江中路,一持刀男子向一女子行凶。骑电动车路过的杨家盛不顾个人安危冲了上去,从身后紧紧抱住行凶男子。正带小孩去药店买药路过的陈石钊见状也冲上去,和杨家盛一起抓住行凶男子。 从单枪匹马的挺身而出,到众志成城的协同作战,如今的八桂大地,正演绎着“滴水聚海”的动人篇章,彰显见义勇为精神蓬勃发展的强大力量。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见义勇为不再是某个人的“分内事”,而是所有人共同参与的“全民行动”。 枝叶关情 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权益 要想“正义之花”开得鲜艳热烈,就需要有一片让这份崇高落地生根的肥沃土壤。唯有让见义勇为人员“在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受尊重、经济上有保障”,才能让见义勇为精神生生不息。 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规定在医疗、基本生活、住房、教育、就业等方面给予见义勇为人员优先照顾,为广西见义勇为工作构筑了“法治基石”。 自治区财政补助5999.76万元,在见义勇为人员表彰奖励、优抚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建立见义勇为伤残人员医疗救治和康复标准、完善见义勇为人员子女就学奖学金体系、健全惠及全体见义勇为人员的医疗保障体系……30年来,针对见义勇为人员的优抚体系越来越全面,让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人感受到“身后有靠”的温暖。 社会力量的深度参与,也让保护网更有温度。在2023年9月5日的“八桂见义勇为关爱”公开募捐启动仪式上,广西见义勇为基金会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慈善募捐,在慰藉英魂、伤残扶助、医疗保障、困难帮扶等七大项目上加强对见义勇为人员权益的保障,“众人拾柴”的温暖渗透到每个细节。 见义勇为精神在制度的暖阳中茁壮成长,成为照亮时代的精神之光。“见义勇为从来都不是空中楼阁,而是需要法治基石、财政支撑、社会合力共同托举。”广西见义勇为基金会副理事长邹爱华介绍说,这张“枝叶关情”的保护网,接住的是凡人的勇气,托起的是社会的良心,更让见义勇为“人人敢为、人人愿为”。 广泛传播 凡人善举激荡浩然正气 平凡之躯铸大义,三十春秋守初心。4月24日,广西将举行第十一届广西见义勇为英雄模范暨庆祝广西见义勇为基金会成立三十周年专题晚会,晚会将在广西广播电视台录制播出。 迄今为止,广西已经表彰十一届见义勇为英雄模范,既是对英雄的最高礼赞,更是向全社会传递正确价值观的“精神公开课”。 广西不断探索见义勇为行为的新内涵和新形式,把边民捍卫国家主权、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等纳入见义勇为表彰保护行列。据统计,30年来,广西各级受表彰的见义勇为人员有3519名。其中,受到国家级表彰的英模78人、自治区级表彰的英模479人。 “为勇者喝‘彩’——2023年广西体彩助力见义勇为捐赠仪式暨‘致敬英模与爱同行’公益健步走”活动现场,见义勇为人员和志愿者通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事迹宣讲等形式为现场群众讲述见义勇为的真实故事,号召全社会崇尚、支持、参与见义勇为事业。 与此同时,公益广告牌上的英雄剪影点亮城市街巷、数万册《八桂英模谱》走进社区与校园、短视频平台上的英模短片刷屏社交网络……这些具象化的传播载体,将“见义勇为”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身边故事,让英雄事迹从文件报告走向百姓生活。 通过一系列“线上+线下”的宣传引导活动,见义勇为精神得到广泛传播。凡人善举从个体英雄主义向全民共治共享转变。各地创新建立邻里守望、社区联防等互助模式,街头巷尾的安全联防队、社区组织的应急演练,处处彰显“见义智为、见义众为”的实践成果。 唯有让英雄“流血不流泪”,才能让更多人“见义敢为”;唯有让善举“被看见、被尊重”,才能让正义“被追随、被传承”。邹爱华表示,广西见义勇为事业30年的坚守与创新,终将汇聚成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能,让浩然正气在八桂大地永续流淌。

|
|
英雄赞歌嘹亮三十载
|
广西坚持守正创新推进见义勇为事业蓬勃发展
|
|
|
( 2025-04-2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本报记者 马 艳 □ 本报通讯员 尚永江 □ 本报实习生 梁 贺
近日,广西见义勇为基金会公布了第十一届广西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名单。面对歹徒挺身而出的荔浦市人民医院临床医生韦仲谋、下水救人不幸牺牲的贺州市钟山县钟山镇居民钟喜礼等75人光荣上榜。 自1994年广西见义勇为基金会成立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已经开展十一届见义勇为英模评选工作。风雨同舟三十载,广西以法治为引领、以制度为保障、以德治润民心,通过完善政策支撑、健全权益保护机制、创新社会动员模式,推动见义勇为精神融入社会治理体系,从传统“单枪匹马式”的壮举,加速向“见义智为、见义众为”的新型模式升级。 滴水聚海 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 2023年8月16日,桂林市灌阳县的山林间,一场生死竞速正在上演。 灌阳县灌阳镇福星村村民陆涛操控无人机航拍时,发现1公里外的澥江上游突发山洪,而一名母亲正带着两个孩子在下游坝口玩水。千钧一发之际,陆涛扔掉无人机遥控器,狂奔一公里冲向坝口,纵身入水将母子三人逐一拽上河岸。30秒后,山洪滚滚而下,冲过母子三人刚刚游玩的坝口。 饱怀大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及时发现险情并奋力施救,陆涛的行动是具有时代特色的见义勇为新壮举。 个人英雄是划破星空的流星,群体协作是照亮人间的火炬。 2023年2月15日,河池丹峨高速天峨县境内一隧道内,一辆轿车与一辆货车相撞后起火,轿车驾驶员受伤昏迷。驾车从此处路过的聂凌、韦秋香、慕光伟、凌杰见状立即靠边停车,冒着大火打开事故车门,救出昏迷不醒的驾驶员。为了不让火势祸及隧道口的车辆,4人利用隧道里的灭火器材,合力将火扑灭。 2023年6月13日8时许,在桂平市桂江中路,一持刀男子向一女子行凶。骑电动车路过的杨家盛不顾个人安危冲了上去,从身后紧紧抱住行凶男子。正带小孩去药店买药路过的陈石钊见状也冲上去,和杨家盛一起抓住行凶男子。 从单枪匹马的挺身而出,到众志成城的协同作战,如今的八桂大地,正演绎着“滴水聚海”的动人篇章,彰显见义勇为精神蓬勃发展的强大力量。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见义勇为不再是某个人的“分内事”,而是所有人共同参与的“全民行动”。 枝叶关情 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权益 要想“正义之花”开得鲜艳热烈,就需要有一片让这份崇高落地生根的肥沃土壤。唯有让见义勇为人员“在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受尊重、经济上有保障”,才能让见义勇为精神生生不息。 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规定在医疗、基本生活、住房、教育、就业等方面给予见义勇为人员优先照顾,为广西见义勇为工作构筑了“法治基石”。 自治区财政补助5999.76万元,在见义勇为人员表彰奖励、优抚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建立见义勇为伤残人员医疗救治和康复标准、完善见义勇为人员子女就学奖学金体系、健全惠及全体见义勇为人员的医疗保障体系……30年来,针对见义勇为人员的优抚体系越来越全面,让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人感受到“身后有靠”的温暖。 社会力量的深度参与,也让保护网更有温度。在2023年9月5日的“八桂见义勇为关爱”公开募捐启动仪式上,广西见义勇为基金会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慈善募捐,在慰藉英魂、伤残扶助、医疗保障、困难帮扶等七大项目上加强对见义勇为人员权益的保障,“众人拾柴”的温暖渗透到每个细节。 见义勇为精神在制度的暖阳中茁壮成长,成为照亮时代的精神之光。“见义勇为从来都不是空中楼阁,而是需要法治基石、财政支撑、社会合力共同托举。”广西见义勇为基金会副理事长邹爱华介绍说,这张“枝叶关情”的保护网,接住的是凡人的勇气,托起的是社会的良心,更让见义勇为“人人敢为、人人愿为”。 广泛传播 凡人善举激荡浩然正气 平凡之躯铸大义,三十春秋守初心。4月24日,广西将举行第十一届广西见义勇为英雄模范暨庆祝广西见义勇为基金会成立三十周年专题晚会,晚会将在广西广播电视台录制播出。 迄今为止,广西已经表彰十一届见义勇为英雄模范,既是对英雄的最高礼赞,更是向全社会传递正确价值观的“精神公开课”。 广西不断探索见义勇为行为的新内涵和新形式,把边民捍卫国家主权、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等纳入见义勇为表彰保护行列。据统计,30年来,广西各级受表彰的见义勇为人员有3519名。其中,受到国家级表彰的英模78人、自治区级表彰的英模479人。 “为勇者喝‘彩’——2023年广西体彩助力见义勇为捐赠仪式暨‘致敬英模与爱同行’公益健步走”活动现场,见义勇为人员和志愿者通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事迹宣讲等形式为现场群众讲述见义勇为的真实故事,号召全社会崇尚、支持、参与见义勇为事业。 与此同时,公益广告牌上的英雄剪影点亮城市街巷、数万册《八桂英模谱》走进社区与校园、短视频平台上的英模短片刷屏社交网络……这些具象化的传播载体,将“见义勇为”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身边故事,让英雄事迹从文件报告走向百姓生活。 通过一系列“线上+线下”的宣传引导活动,见义勇为精神得到广泛传播。凡人善举从个体英雄主义向全民共治共享转变。各地创新建立邻里守望、社区联防等互助模式,街头巷尾的安全联防队、社区组织的应急演练,处处彰显“见义智为、见义众为”的实践成果。 唯有让英雄“流血不流泪”,才能让更多人“见义敢为”;唯有让善举“被看见、被尊重”,才能让正义“被追随、被传承”。邹爱华表示,广西见义勇为事业30年的坚守与创新,终将汇聚成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能,让浩然正气在八桂大地永续流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