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今天,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介绍,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我国瞄准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4月24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这也是神舟系列飞船首次在航天日飞赴太空。 执行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陈冬、陈中瑞、王杰3名航天员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乘组包括2名航天驾驶员和1名飞行工程师,陈冬即将成为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位三次飞天的航天员,陈中瑞、王杰均为第三批航天员,即将踏上个人首飞之旅。 林西强介绍,此次任务主要目的是: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务。 按计划,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 在轨驻留期间,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来访,计划于今年10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计划于本月29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值得一提的是,港澳航天员作为载荷专家,预计最早将在2026年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发布会后,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 第三次执行任务的陈冬说,心情非常激动。“这次任务最重要的就是以零失误、零差错为标准完成好本职工作。同时注重传承,让两位新人能够通过任务尽快成长,也要专注于在狭小密闭的工作环境中保持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陈冬说,“我对我们的团队充满信心:合,三头六臂,群策群力;分,各司其职,独当一面。” 即将首次飞上太空的陈中瑞表示,刚开始一起训练的时候有些紧张也有压力,毕竟指令长已经是第三次飞行了。“现在,我们融合得就像一个人,达到了‘1+1+1=1’的状态。”陈中瑞说,“今天,我即将实现飞天梦想出征太空,我最想表达的是,能够生逢新时代,我是幸运的;能够将个人梦和中国梦、航天梦紧密相连,我也是幸福的。” 作为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杰主要负责平台照料、设备维护维修以及失重防护新技术、人机协同等空间科学实验项目。他说,这次飞行任务很繁重,挑战也很严峻。相信在指令长的带领下、在地面科研人员的全力支持下,乘组一定会以昂扬的状态、密切的配合、精准的操作,管好用好维护好我们的“太空家园”。 本报酒泉(甘肃)4月23日电

|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24日出征
|
|
|
|
( 2025-04-2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今天,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介绍,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我国瞄准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4月24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这也是神舟系列飞船首次在航天日飞赴太空。 执行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陈冬、陈中瑞、王杰3名航天员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乘组包括2名航天驾驶员和1名飞行工程师,陈冬即将成为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位三次飞天的航天员,陈中瑞、王杰均为第三批航天员,即将踏上个人首飞之旅。 林西强介绍,此次任务主要目的是: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务。 按计划,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 在轨驻留期间,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来访,计划于今年10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计划于本月29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值得一提的是,港澳航天员作为载荷专家,预计最早将在2026年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发布会后,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 第三次执行任务的陈冬说,心情非常激动。“这次任务最重要的就是以零失误、零差错为标准完成好本职工作。同时注重传承,让两位新人能够通过任务尽快成长,也要专注于在狭小密闭的工作环境中保持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陈冬说,“我对我们的团队充满信心:合,三头六臂,群策群力;分,各司其职,独当一面。” 即将首次飞上太空的陈中瑞表示,刚开始一起训练的时候有些紧张也有压力,毕竟指令长已经是第三次飞行了。“现在,我们融合得就像一个人,达到了‘1+1+1=1’的状态。”陈中瑞说,“今天,我即将实现飞天梦想出征太空,我最想表达的是,能够生逢新时代,我是幸运的;能够将个人梦和中国梦、航天梦紧密相连,我也是幸福的。” 作为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杰主要负责平台照料、设备维护维修以及失重防护新技术、人机协同等空间科学实验项目。他说,这次飞行任务很繁重,挑战也很严峻。相信在指令长的带领下、在地面科研人员的全力支持下,乘组一定会以昂扬的状态、密切的配合、精准的操作,管好用好维护好我们的“太空家园”。 本报酒泉(甘肃)4月23日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