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习近平法治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基层实践
9 4/9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大数据+大治理”护航贵州高质量发展
· 篝火旁,用侗语唱起新编“法律歌”
· 乌江畔,舜象文化解开当事人心结
· 贵州唱响制度创新与人文浸润“交响乐”

贵州唱响制度创新与人文浸润“交响乐”

( 2025-04-1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习近平法治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基层实践
  □ 冷传莉

  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中,贵州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崇山峻岭间绘制了一幅“法润黔中、平安筑底”的壮丽画卷。
  紧扣省情特色,确立法治护航生态保护与数字经济两大战略。出台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措施,为“山地公园省”的绿水青山护上“法锁”。在重点产茶区创新设立“贵州绿茶司法保护基地”并率先设立了全国首个茶产业环境保护法庭。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颁布了首部地方性大数据法规,为数字经济发展护航“压舱”。贵阳大数据科创城近日被列为国家网信办首批网络立法联系点,标志着贵州进入网络法治建设和法律科技发展的新阶段。
  以“黔微普法”领跑,推出AI数字主持人“黔晓法”“黔晓治”和“法典微剧”等特色普法栏目,开创了新媒体普法的全国范例。借助技术手段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形成贵州法治生态数据云图谱,精准获取群众法律难点、痛点,让“指尖上的法律顾问”激活民众法治基因。在此带动下,贵州民族文化与普法深度融合,涌现出一批优质新媒体普法品牌,如“苗侗普法”发布原创普法短视频,用芦笙吹响法治民歌;铜仁碧江融媒体中心推出“肥尧尧”抖音账号,用幽默情景短剧解析法律条文;贵州威宁的“法治音乐课”则尝试开启青少年普法的新样式,普法从“说教式”转向“沉浸式”。
  注重基层治理,培育法治土壤。“法律明白人”工程是贵州法治建设的点睛之笔,通过培养11万余名基层普法骨干,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让“行走的法典”化身矛盾调解员、政策宣讲员,如福泉“金山嬢嬢调解室”、惠水“房长管家”模式将法治与自治、德治相结合,让“小事不出村”成为现实。
  通过科技赋能,群防群治,实现了从“治安管控”到“平安共创”的质变。如黔南州荔波优化“旅游旺季”警务,在旅游旺季组织警民联动,实现了巡防力量随时可见,突发情况随时处置;龙里县“双网融合”模式将警务网格与基层治理网格叠加,赋能基层治理工作法;瓮安县人民法院着力打造“安家和”离婚纠纷多元解纷调解品牌;长顺县建立“静心调解室”,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贵州的法治建设,既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制度创新,更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文化觉醒,以法治塑形、以平安筑基、以创新赋能、以文化铸魂是法治与平安建设的“贵州范式”,唱响了制度创新与人文浸润“交响乐”,其成功经验体现了三个方面的融合: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既保留“民歌普法”“村规民约”的乡土智慧,又积极拥抱“AI普法”“智慧法庭”的数字浪潮;刚性与柔性的融合,既有扫黑除恶的雷霆之势,又有“法律明白人”的春风化雨;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融合,省级立法与县域创新同频共振,形成“省域统筹、地方创特”的治理生态。
  面向未来,贵州仍需在法治营商环境优化、跨区域协同治理、乡村法治长效化等领域深化探索。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片曾经“地无三里平”的土地上,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途中,美丽的“黔山秀水”将以法治与平安为双翼,飞得更高、更稳、更远,犹如苗岭深处所传唱的法治民歌“法治春风拂黔地,平安灯火暖万家”。这盏灯火,必将照亮贵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作者系贵州大学法学院院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