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习近平法治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基层实践
9 4/9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大数据+大治理”护航贵州高质量发展
· 篝火旁,用侗语唱起新编“法律歌”
· 乌江畔,舜象文化解开当事人心结
· 贵州唱响制度创新与人文浸润“交响乐”

乌江畔,舜象文化解开当事人心结

( 2025-04-1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习近平法治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基层实践
  □ 本报记者   王家梁
□ 本报见习记者 胡特旗
□ 本报通讯员  冯 华

  乌江之畔,位于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素朴镇牛场村的排洪沟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前不久,这项惠及全村的安全工程因青苗补偿纠纷陷入僵局。如今,通过素朴派出所首创的“舜象文化解心结、警民议事解情结、多所联动解法结”邻里纠纷“三解”工作法,20多户村民自愿让出耕地,一场群体性矛盾得以化解。
  作为乌江渡、索风营水电站库区移民重镇,素朴镇牛场村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防汛重点区域。2025年年初,镇政府启动排洪沟建设工程,却因施工运输必经农田引发纠纷。“每株庄稼都是乡亲们的心血,即使有补偿,大家也担心后续影响。”牛场村二组村民孟天敏道出矛盾症结。
  关键时刻,素朴派出所启动“警民议事会”机制。镇政府领导、村委会工作人员与全体村民围坐田间,民警用无人机航拍展示排洪沟全貌,技术人员现场讲解工程原理。经过5小时恳谈,最终确定优化施工路线,最大限度避开成熟作物区,同时建立青苗损失动态补偿机制。
  “这个夏天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牛场村党支部书记贺威感慨道,更让他欣慰的是,通过这场纠纷化解,村民对集体事务的参与意识显著增强。如今,每月的警民议事会成为雷打不动的“例会”,村规民约修订、公共设施维护等事项都在这里共商共议。
  在距离施工现场约5公里的灵博山巅,始建于明代的象祠静静矗立。这座因王阳明《象祠记》闻名的古迹,成为当地化解矛盾纠纷的“精神高地”。素朴派出所所长白源介绍:“我们依托‘包容、博爱、改过、向善’的象祠‘舜象文化’核心,与当地党委、政府共同唱响邻里纠纷‘舜象文化’解‘心结’的和谐曲,让当事人‘事心双解’。”
  2023年至今,已有116人次纠纷当事人在这里接受文化浸润。村民张某与邻居因宅基地争执3年,在参观象祠听取专业讲解后主动和解:“先人尚能化干戈为玉帛,我们更应该互谅互让。”配套建设的心理抚慰室和遍布村镇的文化墙,将传统道德潜移默化植入群众心间,现场平复率达98%。
  对于复杂疑难纠纷,素朴派出所构建了“民警说法—律师讲法—法官释法”的“多所联动”调处机制。在驻所调解室内,电子屏实时播放典型案例,法律工作者与乡贤寨老共同参与调解。2023年以来,通过该机制,87起纠纷被化解。
  邻里纠纷“三解”工作法的创新实践,推动该镇实现“三降两升”显著成效:邻里纠纷诉求数、案件数、信访数分别下降30%、57%、82%,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过去调解靠经验,现在解纷有体系。”白源见证着基层治理的深刻变革。
  “基层治理要传承‘枫桥经验’精髓,更要因地制宜创新。”黔西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李松说,素朴派出所将传统文化、群众自治、法治保障有机融合的实践,为破解农村地区“小纠纷大隐患”难题提供了可复制样本。随着“三解”工作法在全市推广,一幅“德法共治、邻里有爱”的乡村新图景正在水西大地徐徐展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