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学院
13 10/13 9 10 11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应秉持以团体法和财产法融合为制度架构
· 《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绪论节选(五)
· 需要构建多种治理模式的综合性治理体系
· 深入理解专利价值的本源
· 惠公斩庆郑

《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绪论节选(五)

( 2025-04-0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 《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编写组

  三、学习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的重要意义
  学习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具有政治、理论、专业、实践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学习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的必然要求。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总章程的核心地位和统领作用相适应,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提出了诸如“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我们讲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同西方所谓‘宪政’有着本质区别,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法治权威能不能树立起来,首先要看宪法有没有权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等新概念新论断新观点。加强对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一系列重要判断和科学结论的认真学习,必将加深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立场、理论精髓和实践要求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进而强化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全面认同。
  第二,学习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是增强宪法认知、坚定宪法自信,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必然要求。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宪法的历史沿革、本质特征、显著优势、坚实基础、强大生命力,论述了我国现行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发展成果的确认。我们增强宪法认知,要始终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我们坚定宪法自信,要始终对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奋斗目标充满自信,对我国宪法确认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自信,对我国宪法确认的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
  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深刻论证了“两个确立”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和理论逻辑,深刻阐述了“两个维护”的宪法原则、宪法制度和实践要求。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必将使广大学生从宪法理论与宪法精神、宪法制度、宪法实践的结合上更加深刻认识到,“两个确立”“两个维护”具有坚实的宪法制度根基和深厚的法理依据,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也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宪法原则和基本要求,是党和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从而更加自觉拥护“两个确立”、更加坚定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第三,学习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是坚定法治自信,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指导思想,也必然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遵循。只有坚持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的科学指引,才能更加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深刻理解宪法建设、宪法实施与全面依法治国的逻辑关系,不断增强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自觉和政治意识,为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开创全面依法治国新局面,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功立业。
  第四,学习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是培养德法兼修、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的必然要求。德法兼修的“法”,首先是宪法,核心是树立正确的宪法观。实践证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关键在于用中国自主的而不是从外国搬过来的法学理论和法学知识教育法科学生,其中具有决定性、总体性意义的是对法科学生进行中国自主的宪法理论教育,指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宪法观、新时代中国宪法观,科学看待我国宪法建设成就和宪法领域的复杂斗争形势,进一步坚定法治自信、宪法自信,增强宪法自觉,勇于抵制宪法和法治领域的错误思潮,同一切歪曲、抹黑、攻击中国宪法和法治的错误言行作斗争。我们要坚持用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和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教书育人、传道授业,造就一批又一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第五,学习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宪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必然要求。建设中国宪法“三大体系”,是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宪法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系统工程,是实现从西方宪法理论的“搬运工”到中国宪法理论的创造者和世界宪法知识体系的贡献者根本转变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学术基建。建设中国宪法“三大体系”,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知识体系。知识体系的内核是理论。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作为中国自主宪法学知识体系的内核、主干和最大增量,不仅是建构中国自主宪法学知识体系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而且其本身所包含的一系列原创性宪法概念、判断、命题、观点,就是中国自主宪法学知识体系的思想精华与学术资源。全面系统学习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必将进一步明确建构中国自主宪法知识体系的政治方向、科学范式、理论本原、路径方法,努力把广大学生的宪法意识和法治理论水平提到新高度。
  (《〈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绪论节选(四)》详见于《法治日报》2025年3月26日10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