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声音
13 5/13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知产保护须与科技创新协同共进
· 权益有保障消费者才能后顾无忧
· 绿色国宝需要法治“浇灌”
· 法治铠甲让传统文化走得更远
· 图说世象
· 全链条防治未成年人犯罪
· 企业反内卷不妨从“不准加班”开始

法治铠甲让传统文化走得更远

( 2025-03-1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声音
  □ 武 杰

  在刚刚落幕的全国两会上,“哪吒”这一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新活力的IP,受到不少代表委员的关注。他们认为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成功不仅得益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也离不开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新生产模式的赋能。
  说起电影《哪吒2》,不禁让人想起去年同样凭借深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引发全球游戏爱好者关注的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以及北京故宫推出的可线上入画观、游、学的《探秘丹青》系列数字出版作品,以AI算法实现文物复原、用裸眼3D还原考古“方舱”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吸引全球超过78个国家2300万人次访问的多语言版本“云游敦煌”……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中国文化产业已踏上文化升级的新征程,不断改写着“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定义,推动中国从以制造业为主的“世界工厂”向数字经济的新领域迈进。而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升级,我国对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也在持续“加码”。近年来,国家层面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从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到管理机构的日益健全,再到针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专项执法行动,一系列举措彰显了我国鼓励创新的坚定决心。同时,许多权利人也通过提前进行知识产权布局、技术赋能等方式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黑神话:悟空》就提前进行了版权登记、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多项工作,同时采用数字版权管理技术防止未经授权的拷贝和传播,大大提高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效率。
  然而,由于盗版侵权的途径、手段和技术愈发多样,在超级IP的巨大利益诱惑之下,仍有不法分子心存侥幸、铤而走险,导致侵权现象屡禁不止。尤其随着中国IP在全球范围内知名度的提升,海外盗版市场也随之兴起,部分盗版者利用法律漏洞或监管缺失,在海外复制、发行、传播中国IP内容。以《哪吒2》为例,影片多次被非法盗摄并被翻译上传至外网;部分电商平台销售未经授权的角色周边,并利用电影元素进行广告宣传,损害了版权方经济利益。
  知识产权保护具有严格的地域性,不同国家对版权的认定和保护存在差异。国内注册的版权难以自动获得国际保护,中国IP在海外容易面临版权不被承认或保护力度不足的问题。同时,由于跨国法律体系和司法程序的差异,中国IP在海外遭遇侵权时,跨境执法难度大,维权过程相对漫长且成本高昂。
  为使中国传统文化搭乘技术创新之船航行得更远,需要法治铠甲来护航。首先,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提高盗版等违法行为的成本,增强法律威慑力。同时,加大执法力度,针对各类盗版侵权行为开展专项整治,建立常态化、全方位的打击机制,让侵权者无所遁形。其次,应加强国际合作,构建跨国合作机制,通过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方式,维护权利人相关权益。再者,要优化维权机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搭建高效维权平台,简化流程、缩短周期,为创作者提供法律援助,解决取证难题。此外,还应创新版权监管手段,通过区块链、数字水印、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监管手段,加强监测能力,提高执法有效性和精准度,压实电商平台、社交平台责任,提升监测能力,及时对侵权行为进行预警和处理。
  当“悟空”的金箍棒挥舞出中国游戏的新高度,当“哪吒”的混天绫在国际影坛飘扬,这些传统IP的重生印证了:文化传承需要创新赋能,而创新活力离不开法治的有力支撑。唯有构建起法律、技术、文化三位一体的保护体系,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市场上散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系本报记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