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广角
|
|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 本报通讯员 王伟童
今天17时30分,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2组卫星发射升空。此次任务是长征八号系列运载火箭第559次飞行,也是新构型首飞,以及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通用氢氧末级模块首次飞行。该模块后续将通用至其他型号运载火箭,进一步提高我国运载火箭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长八甲火箭总设计师宋征宇告诉记者,长八甲火箭是在长八火箭基础上,针对未来中低轨道巨型星座组网发射需求改进研制而成,使用5.2米直径整流罩。主要特点是运载能力更大、整流罩尺寸增大,并进一步提升可靠性;在增压输送系统、结构系统、发动机、电气系统等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 火箭院刘立东介绍,长八甲火箭二子级暨通用氢氧末级箭体将现有的3米直径升级为3.35米,配置氢氧发动机,具备双向摇摆,两次起动能力,采用共底贮箱。 通用氢氧末级的研制始于2017年,火箭院面向“先进性、低成本、高可靠、易操作”的市场需求,按照“模块化、组合化、系列化”研制思路,启动前期论证和相关技术攻关工作。2022年8月,长八甲火箭启动研制,二子级明确采用通用氢氧末级方案。 为什么设计氢氧末级通用?而不是其他模块通用?刘立东告诉记者,以液氢、液氧为燃料的火箭末级具有比冲高的特点,使火箭能够以较少的燃料获得比较大的推力,是目前我国掌握的比冲比较高的推进剂。 在通用氢氧末级出现前,我国仅有3米直径氢氧末级,从箭体直径、动力系统优化方面已不能满足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发展需求。选择氢氧末级这一模块进行通用化设计,可满足后续我国新一代中型火箭统一产品规格,提升模块级产品化程度,提升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成本。 “通用氢氧末级结构效率接近0.87,这一数值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刘立东说。 在通用氢氧末级研制过程中,火箭院采用总体一体化设计技术,针对产品需要适应基于多个型号的接口及功能,对电气、机械、气液、箭地等接口采用通用型设计。同时,优化各系统功能,合并统一单机接口、优化生产流程、简化工艺状态,采用大直径氢氧共底贮箱以适应大规模批产设计。 “此次发射任务不仅验证了火箭院3.35米直径通用氢氧末级共底贮箱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而且为未来火箭院新型号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刘立东说。 本报文昌(海南)2月11日电

|
通用氢氧末级模块首飞告捷
|
我国火箭技术水平迈上新台阶
|
|
|
|
( 2025-02-1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军事广角 |
|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 本报通讯员 王伟童
今天17时30分,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2组卫星发射升空。此次任务是长征八号系列运载火箭第559次飞行,也是新构型首飞,以及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通用氢氧末级模块首次飞行。该模块后续将通用至其他型号运载火箭,进一步提高我国运载火箭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长八甲火箭总设计师宋征宇告诉记者,长八甲火箭是在长八火箭基础上,针对未来中低轨道巨型星座组网发射需求改进研制而成,使用5.2米直径整流罩。主要特点是运载能力更大、整流罩尺寸增大,并进一步提升可靠性;在增压输送系统、结构系统、发动机、电气系统等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 火箭院刘立东介绍,长八甲火箭二子级暨通用氢氧末级箭体将现有的3米直径升级为3.35米,配置氢氧发动机,具备双向摇摆,两次起动能力,采用共底贮箱。 通用氢氧末级的研制始于2017年,火箭院面向“先进性、低成本、高可靠、易操作”的市场需求,按照“模块化、组合化、系列化”研制思路,启动前期论证和相关技术攻关工作。2022年8月,长八甲火箭启动研制,二子级明确采用通用氢氧末级方案。 为什么设计氢氧末级通用?而不是其他模块通用?刘立东告诉记者,以液氢、液氧为燃料的火箭末级具有比冲高的特点,使火箭能够以较少的燃料获得比较大的推力,是目前我国掌握的比冲比较高的推进剂。 在通用氢氧末级出现前,我国仅有3米直径氢氧末级,从箭体直径、动力系统优化方面已不能满足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发展需求。选择氢氧末级这一模块进行通用化设计,可满足后续我国新一代中型火箭统一产品规格,提升模块级产品化程度,提升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成本。 “通用氢氧末级结构效率接近0.87,这一数值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刘立东说。 在通用氢氧末级研制过程中,火箭院采用总体一体化设计技术,针对产品需要适应基于多个型号的接口及功能,对电气、机械、气液、箭地等接口采用通用型设计。同时,优化各系统功能,合并统一单机接口、优化生产流程、简化工艺状态,采用大直径氢氧共底贮箱以适应大规模批产设计。 “此次发射任务不仅验证了火箭院3.35米直径通用氢氧末级共底贮箱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而且为未来火箭院新型号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刘立东说。 本报文昌(海南)2月11日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