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军事广角
13 7/13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铸“铁军”风范 扬大国威仪
· 航天气象装备精准保障亚冬会
· 《关于聚焦“铸牢政治忠诚、打好攻坚
之战”深化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
· 我国火箭技术水平迈上新台阶
· 图片新闻

铸“铁军”风范 扬大国威仪
记武警北京总队国宾护卫中队

( 2025-02-1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军事广角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 本报通讯员 杨  选 李世昭

  作为护卫者和见证者,武警北京总队国宾护卫中队深刻领悟新时代中国“为世界谋大同”的智慧担当。
  2014年10月21日,国宾护卫中队重组后首次亮相执行护卫任务。全新的阵容、威武的形象,队员们历经500余天严格训练后,掀开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崭新一页。
  10年来,国宾护卫中队共完成140多个国家,900多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执政党领袖,3000余场次护卫任务;先后被中共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四铁’先进单位标兵”。
展示国家形象
  走进国宾护卫中队荣誉室,官兵们驾驶摩托车执行国宾护卫任务的风采定格在一张张照片里,成为展示中国形象的世界名片。展示着140多个国家国旗的墙面,见证了他们行进在外交前沿的新征程。
  “国宾护卫中队是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亲切关怀下组建成长起来的一支忠诚分队、威武分队,这是崇高的荣誉,更是无上的光荣!”支队领导说。
  从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到二十国集团峰会,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中国主场外交不仅成为展示国家形象、传播文化理念的窗口,更是推动国际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高效平台。
  作为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执政党领袖踏上中国土地最先看到的礼仪分队之一,国宾护卫队员不仅展示的是国家威仪,同时还肩负着保卫安全的神圣使命;不仅要有娴熟的驾车技术,还要在高速行驶中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不允许出现一丝一毫闪失。
  “护卫重于生命,形象高于一切”,这是国宾护卫队员庄严的誓词。
  268公斤是国产春风650G摩托车的重量,也是每名新队员必须跨越的第一个“数字鸿沟”。为了尽快掌握摩托车性能,队员的第一个课目就是推车适应训练。面对相当于自己体重三倍多的摩托车,他们必须找准发力点、平衡正直操控车辆,才能顺利完成。
  “胳膊经常疼得抬不起来,有时还梦见自己在推车。”回忆起刚开始训练的感受,战士董坤记忆犹新。刚到中队,严格的训练、顶级的标准、超高的淘汰率给了他极大压力,也激起他的好胜心。每当训练坚持不住时,只要一想到护卫使命无上荣光,身体里就有源源不断的动力。董坤和一茬茬护卫队员一样,一步一步掌握技巧,一圈一圈坚持不懈,一个月内体重从85公斤掉到70公斤。从艰难的适应性训练到轻松推车3公里,他在挥汗如雨中日渐和摩托车合为一体。
留下光荣印记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国宾护卫队员,要经历驾驶准备、基础驾驶、特技驾驶、战术基础、战术应用、编队演练6大模块50多个科目艰苦训练,每个科目只有“优秀”才能过关。这个过程平均需要训练2300个摩托小时、18000公里行驶里程,最快需要一年时间,慢则两三年。
  中队长邵明路介绍,为了激发训练热情,中队每月都会组织“王者竞赛”,每个项目第一名会光荣接受集体敬礼,他们称之为“向王者敬礼”。
  为了成为“王者”,官兵们练本领、强技能。“驾姿王”王先勇每天头正、颈直、目平、身体与车体成90度直角,可以两个小时纹丝不动;“标齐王”李彪练就了通过听引擎声音判断行驶中摩托车速度和位置的诀窍;“排障王”景达在训练中磨烂了手套、戳掉了指甲,最终做到5秒内从0公里到80公里时速加速,2秒内弯腰捡拾排除障碍物一气呵成……
  训练虽然艰苦,标准虽然严苛,却无一人退缩。炎炎夏日,摩托车发动机表面温度高达六七十摄氏度,头盔内温度超过40摄氏度,几个小时任务下来,浑身会湿透好几回;凛凛寒冬,身着礼宾服的队员们迎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刺骨寒风,经常冻得手脚麻木透心凉,一些官兵还因此患上风湿病和关节炎。强化训练期间,官兵平均每半月磨坏一双骑行手套,每两天就要更换一条轮胎,每两个月就要踢破一双马靴。营区里贴满破损手套和轮胎的“手套墙”“轮胎墙”、腿上被气缸烫伤的疤痕,都是队员们艰辛付出留下的光荣印记。
  进入新时代,他们牢牢把握科技强军要求,用大数据理念支撑训练,把每日训练数据收集分析作为一项铁律坚持,做到科学施训、精准施训。
  入伍17年的武警部队“十大标兵士官”、一级上士孙朋磊,是中队重组后第一批队员,也是“王者竞赛”中多年稳坐头把交椅的“技能王”。他深有感触地说:“部队建设发展逐年迈上新台阶,训练条件不断改善,摩托车不断升级换代,我们驰骋护卫之路的底气和信心更足了。”
  迎宾路上一分钟,练兵场上十年功。每一次护卫任务圆满完成的背后,都是官兵们追求极致、力求完美的生动缩影。2016年,中队首次跨区赴杭州执行G20峰会护卫任务,仅用6天时间就完全适应陌生环境精彩亮相,网友称赞他们为“西子湖畔最亮丽的风景”。
护卫重于生命
  “如果把整个中队比作一辆摩托车,那么党员干部就是提供动力的马达,始终带动我们勇往直前。”副中队长张超说。
  中队刚组建时,重任务轻建设的思想苗头开始显现。在当年季度考评中,未进入优秀的现实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作风优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队,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中队党支部深刻认识到,任务特殊不代表单位特殊,更不代表个人特殊,无论形势如何发展变化,部队抓强基固本的建设标准绝不能放松。
  中队荣誉室内,锦旗奖牌数不胜数,但官兵们提及更多的却是传承至今的一本厚厚的讲评稿。2018年9月26日,中队参加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首播,队员们威武文明的形象和娴熟精湛的操控技能赢得广泛赞誉,但当日训练讲评内容却显示“二排加减车不流畅扣2分、四班绕圈训练2次压线扣4分”。2021年7月1日,中队圆满完成建党百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国宾护卫任务,但当日工作讲评稿仍记录三班副班长因“网络学习室总电源未关”“图书室擦拭不到位”受到批评……
  “这些讲评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不足,时刻提醒我们,越是在关键时刻越要坚持从零开始。”排长魏波说。
  他们把每一次任务都当作第一次,队伍驶出营门那一刻,每个人都百倍警惕。直到最后一辆摩托车驶入营门,大家悬着的心才会放下。为确保任务万无一失,中队经常开展任务研究,科学设置50多种情况下实战化训练,采用360°VR影像校准队员站位,复盘推演合练,预设突发情况。
  “铸‘铁军’风范,扬大国威仪。”这是外交部领导对国宾护卫中队的表扬和肯定。
  去年5月某国总统访华,护卫任务政治要求高、标准要求严。中队一天之内组织挑选队员、保养车辆、专勤专训,第一时间形成护卫能力,24小时连续奋战,圆满完成3场次护卫任务。同年9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京举行。受领任务后,中队上下团结一致、精益求精,为展现一流形象,队员们一次次组织合练,对车距、车速、队形反复磨合,最终顺利完成护卫任务。
  “我宣誓:永远树立‘护卫重于生命、形象高于一切’的思想,坚决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爱护车辆装备,钻研业务技能,苦练护卫本领;英勇战斗,顽强拼搏,坚决完成任务!”警灯闪烁、马达轰鸣,铿锵有力的宣誓响彻云霄,国宾护卫中队队员们再次出发,奋进在护卫新时代大国外交的征程上。

  图① 武警北京总队国宾护卫中队队员执行护卫任务。
  图② 武警北京总队国宾护卫中队队员。
本报通讯员 武炎龙 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