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社会
13 7/13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强化民生保障 推进法治建设
· 保障体育教师享有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
· 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
· 优化激励晋升鼓励措施 健全导游等级退出机制

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

( 2025-02-1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社会
  漫画/李晓军
  □ 蒲晓磊

  近日,某智能汽车公司法务部官方微博发文称,涉嫌恶意抹黑其公司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某平台博主及其同伙多人,已被依法缉拿归案。2月5日,某新能源汽车公司法务部发布公告,在公司协助下,公安机关成功侦破数起恶意攻击其信息系统的案件,法院已经判决相关人员承担刑事责任。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上侵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人格权纠纷案件频发。在一些涉企谣言背后,已经形成了黑色产业链。2024年6月,国家网信办公开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其中有一起案例,曝光了涉企谣言背后的利益链条: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抖音、网易、知乎等多个网站平台上注册“奇偶派”账号,蓄意发布对某信息科技公司年度财务报表负面解读的信息,并在该信息科技公司与其沟通信息内容真实性的问题时,借机胁迫要求签订商业合作协议。
  为整治涉企谣言等侵权乱象,切实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相关部门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民营经济发展的网络环境日趋好转。但从近期的相关案件来看,仍有一些不法分子顶风作案,铤而走险。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能成为肆意侮辱他人、散布传播涉企虚假不实信息的避难所。整治涉企谣言乱象、净化网络环境,需要采取更丰富手段进行有力有效地遏制。
  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2024年12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的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互联网等传播渠道,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恶意侵害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人格权益。可以说,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制定,对于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深挖涉企谣言背后产业链、利益链,推进依法治理、综合治理。要加大司法对网络谣言的惩治力度,尤其是刑事司法打击力度,既要注重对谣言发布传播者的打击,也要加强对背后操纵的金主及MCN机构的惩处,还要关注对网络水军批量交易、操控账号等违法行为的整治。
  此外,还要压实内容平台谣言治理的“守门人”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加强网络信息内容管理,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及时处置恶意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违法信息,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打击涉企谣言,维护市场秩序,相关部门和地方必须向网络造谣者“亮剑”,以雷霆手段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