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社会
13 7/13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强化民生保障 推进法治建设
· 保障体育教师享有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
· 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
· 优化激励晋升鼓励措施 健全导游等级退出机制

强化民生保障 推进法治建设
各省级政协会议取得丰硕议政成果

( 2025-02-1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社会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两会已全部结束。在各省级政协会议举行期间,委员们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取得丰硕议政成果。
  助力经济发展,强化民生保障,推动文旅创新,推进法治建设……委员们积极建言、认真履职,把实干、责任、担当书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
发展人工智能
  谁能把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经济发展机遇,谁就把准了时代脉搏。委员们共议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发展,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广东省政协委员俞祝良建议,搭建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的常态化供需对接平台,降低场景建设中的开发成本和部署成本。培育专业技术服务商,为企业提供场景应用定制化架构设计服务等支持,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
  山西省政协委员王晶建议,设立省级信息化专项基金,支持重点项目及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支持,帮助降低信息化转型的成本。同时,完善激励政策,对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项目补贴。此外,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
  “贵州作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区,拥有丰富的算力和数据资源,应将这些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贵州省政协委员周文捷建议,围绕数据这一关键生产要素,积极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并通过数据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产业生态的繁荣。
增进民生福祉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委员们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等备受关注的民生话题建言献策,呼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福建省政协委员林菁提出,要聚焦内涵发展,创新育人机制,促进义务教育提质,特别是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深化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打造新时代实践育人新范式。同时,推进“教—学—评”一体化改革,丰富课后服务课程资源体系,并以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为主线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抓好体质强健、美育浸润、劳动养成等课间课余活动,提升科体艺素养,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河南省政协委员蒋士卿提出,要加大医改力度,对过度医疗进行综合治理。建议推广三明模式,将医生的绩效奖励与“创收”脱钩。发挥中医药优势,重视中医药在医改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医务人员医疗执业行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形成监管建议指南。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医保医疗协同监管。
  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孙凤玲建议,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加快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对此,要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培养环境。重点给予设立养老护理专业院校资金支持。参照公费师范生政策免费招生办学,对报考该专业的学生免除学费、住宿费、技能考评费并补助生活费。完善激励奖励机制,新增或调剂工勤技能岗位编制,将养老护理专业人才作为急需紧缺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引进目录,享受相应政策待遇。
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近年来,各地文旅市场呈现一派火热的场面。委员们提出,要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北京市政协委员张振军表示,北京人文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在科技赋能、品牌塑造、国际开发等方面有待持续发力,应大力推动科技与文化、演艺、旅游、体育、商业的跨界融合。比如基于北京中轴线文化打造多点支撑、穿珠成链的“超级大IP情感故事线”,推动北京中轴线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一体化最大化发展。
  甘肃省政协常委石培文表示,对品质较高的旅游度假区、4A级以上景区,应由省级层面统一建设高品级资源库,打造“政产学研”统筹咨询决策体系,优先鼓励省属企业竞争开发。可借鉴一些做得较好的省份的经验,出台支持省属文旅企业发展意见,培育世界一流、国内知名文旅企业,每年统筹实施2至3个业态丰富、产品多元、消费体系完善的重大文旅项目,引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政协委员陈敏建议,加快推动数文商旅融合创新发展,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推进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在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方面,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文化旅游产品的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打造并输出定制化、国际化和高端化的文旅产品,提升文化消费的质量和体验,促进国内外文化交融。
回应群众法治需求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委员们表示,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法治需求。
  江苏省政协委员任洁建议,相关执法司法部门应加大对侵害劳动者权益行为的打击力度,畅通维权渠道,为新业态劳动者在调解纠纷、解决劳动争议、支持起诉方面提供更实效的法律支持,把确认劳动关系纳入法律援助范畴。同时,加强区域性、行业性工会引导平台企业、关联企业与新业态劳动者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确定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职业培训、职业安全保障等事项。
  “希望更关心关注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四川省政协委员陈亚建议,强化律师职业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决策合法合规,对决策法律风险的评估意识也越来越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委员金小孟认为,进一步发挥好法律顾问作用,应制定更细致的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规则,明确具体流程、职责边界和时间节点,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上海市政协常委游闽键认为,中国企业在新一轮“出海潮”中,保护需求大幅增加。但当前涉外法律服务水平仍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对此,建议注重普通法系统性教育,以实践为导向培养涉外法治人才。鼓励国外高水平法学类院校来沪合作办学,引进国际一流教学人才和国外实务专家,提高涉外法学师资水平。培育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为涉外法律服务走出去提供更多助力。
制图/李晓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