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地方新闻
13 11/13 10 11 1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网格化“大巡处”让平安触手可及
· 北京交通事故远程处理提档升级
· 图片新闻
· “支持起诉+”维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
· 蹚出以“合”促“和”新路子
· 哈尔滨去年刑事发案同比下降24.9%
· 从“下社区”转变为“在社区”
· 严格落实每日线路巡查制度
· 举办青年干警读书会活动

从“下社区”转变为“在社区”
青岛市南公安创新“警格+网格”激发基层治理效能

( 2025-01-2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本报记者  曹天健
□ 本报通讯员 王丽梅

  “警网”深度融合、“破壁”协同发力、民警从“下社区”转变为“在社区”、矛盾纠纷实施“三色评定”……去年以来,山东省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精准对接社会需求,深度回应民众平安期盼,创新推出“警格+网格”融合机制,充分发挥民警的专业优势和网格员的群众优势,“强强联合”让基层警务高效运转。自该融合机制运行以来,成功化解5000余起矛盾纠纷,显著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融合
  “我们在背街小巷对闲置房屋进行检查时,发现8号院内的小煤屋窗户有灯光透出,好像有人居住。”去年10月的一天,在接到网格员发来的情况报告后,金门路派出所社区民警随即开展入户走访,考虑到小煤屋存在诸多安全风险,民警当即联合相关部门,一方面耐心向务工人员讲解居住隐患,另一方面迅速为他们协调安排妥当的住处,让漂泊的异乡之人在寒夜中感受到浓浓暖意。
  通过大胆创新,市南分局全力推动基层警务力量深度嵌入网格管理体系,实现警务与基层组织全方位、深层次无缝对接。派出所所长进驻街道办事处领导班子,警格长融入社区领导班子,实现警务力量与基层组织的深度融合。在日常运转中,网格员与社区民警相互配合,并肩作战,社区民警不仅加入网格员的工作微信群,实时掌握一线动态,还坚持线下合署办公,线上线下随时沟通,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与民警“懂法律、讲政策、会调解”的优势,着力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探索
  从“下社区”到“在社区”,一字之变,尽显担当,背后是市南分局对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深度优化与升华。为给这一融合机制持续赋能,该局持续发力,将社区民辅警全方位下沉至社区前沿阵地。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党委副书记或委员,常态化参与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小组会议以及“警格+网格”工作例会,民警真正由“下社区”变为“在社区”,身份彻底转变,工作深度嵌入,协助网格员开展信息采集、安全防范、反诈宣传、纠纷调处等日常工作,最大限度延伸工作触角。
  “警网”融合工作机制既为外来务工人员撑起“安居伞”,又为社区老人点亮“暖心灯”。齐东路社区居住的老人数量较多,每周社区民警都会和网格员上门探望,看看老人的身体情况,聊聊天,让老人的家人安心。
解纷
  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复杂棋局中,市南分局精准落子,创新性推行“蓝黄红”三色评定体系与“三所一庭”(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和人民法庭)三级联调机制,为辖区和谐稳定筑牢坚实防线。对矛盾纠纷分级分类,用“蓝黄红”三色评定。对一般性矛盾纠纷评定为蓝色,按照警网联动机制,入户调解、帮扶解忧,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对复杂性矛盾纠纷评定为黄色,按照“综治吹哨、部门响应、社区报到”工作机制,组织社区网格、职能部门、公益律师、心理咨询师等资源力量到社区调解室联合调处化解,做到“大事不出社区”;对疑难性矛盾纠纷评定为红色,启动“三所一庭”工作机制,由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组成矛盾纠纷调处智囊团,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法院调解”的资源互补方式,开展诉调联动,达成协议即提供司法确认,快速修复社会关系,节省社会资源成本,做到“难事不出街道”。
联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市南分局始终走在基层社会治理探索的最前沿,推出了“信息联采、矛盾联调、警情联处、治安联巡、隐患联排”的“五联工作法”。这一工作法坚持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主要阵地,摸清辖区情况、排解隐患纠纷,确保在构建熟人社会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强大动力。
  “警务创新与基层社会治理如一场永无尽头的马拉松,在这条赛道上,单靠公安机关一家肯定不行,我们要和社区、街道办事处、社会组织等紧密携手,形成合力,各司其职,共同为群众排忧解难。”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有关负责人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