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
13 8/13 7 8 9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标本兼治敷良药 综合治理除病灶
· 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不可同时收费
· 全国保交房有力推进已交付285万套
· 一腔热血拭金盾 满怀壮志护平安
· 图片新闻
· 适老诉讼服务维护银发群体司法权益
· 海上网格“吹哨” 调解力量“速到”

海上网格“吹哨” 调解力量“速到”
晋江市深沪镇探索“网格+N”海上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

( 2024-11-1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本报记者   王  莹
□ 本报通讯员 陈江彬

  晋江市深沪镇是福建省十大渔业强镇之一,海岸线总长达21.8公里,全镇管理船舶428艘,渔船民两万余人,渔业产值占晋江市渔业总产值的70%以上。随着海洋经济迅猛发展,当地涉渔矛盾纠纷调处压力逐年增加。
  为此,深沪镇整合多方力量,探索“网格+N”海上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把“枫桥经验”从陆上“嫁接”到海上,实现“简单纠纷就地调解、复杂纠纷多方联调”的大调解格局。2024年1月至9月,深沪港区共调解重大类、疑难类海事渔事纠纷73件,涉及金额超920万元,真正做到“小事不下船、大事不出港、矛盾不上交”。
网格+智慧赋能
前置预警“零距离”

  深沪镇整合12345便民热线、派出所、海防所等部门现有的信息系统,加强镇综治中心和港区综治中心信息平台共享共用,矛盾纠纷情况“一屏展示”,实现前置预警“零距离”。
  “对渔港苗头性、倾向性突出问题,我们定期集中排查和研判,实行镇村领导干部包案负责制,并定期组织督查回访。”深沪镇党委书记孙晋展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船过留痕、人过留影。深沪镇升级治理“智能装备”,布建北斗雷达等先进设备,实现船舶移动跟踪、全时空、全要素感知动态轨迹。同时,天通电话、宽带入海也让岸上下达的指令第一时间直达船上,随时调度人员和船只,实现“及时到场、应急处置、控制事态”的安全防控。
  为打通治理“神经末梢”,深沪镇设置7个岸线管控执勤点,在派出所、海防所、海警、海事等部门和村级巡逻队联巡联防基础上,增加无人机+巡逻艇岸线24小时巡防,通过“物防+技防+人防+群防”手段,全面掌握岸线巡逻死角及易发案区域情况,建立警务警情与纠纷预防调解的对接机制。
网格+多方联动
格中处置“零缺位”

  河南籍渔民刘某在渔船停靠码头时不慎从驾驶台二楼摔下致颈椎严重受伤,由此产生损害补偿费用纠纷。深沪渔业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第一时间主动介入调解,联系厦门海事法院法官商讨案情,并找来渔船保险方,根据刘某实际情况,协调合理保险理赔金额。
  在充分掌握各方信息后,调委会拟定调解方案,协同渔船所在社区的渔业纠纷调解员一起向渔船方讲解渔船人身损害赔偿法律规定,并告知保险理赔事宜。同时,与刘某及其家属分析其受伤原因,梳理理赔方案,承诺帮助其向厦门海事法院申请《人民调解协议书》司法确认,打消了刘某及其家属的顾虑。最终刘某与渔船方达成协议。
  近年来,深沪镇将陆地网格化治理模式向水上延伸,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划分成7个网格,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责任体系,保证格中处置“零缺位”。同时,对接区域内各部门和村(社区)、企业,吸纳网格内党员、老船长、法律顾问、村民代表等人员在“第一现场”调解海上纠纷,实现“网格吹哨,调解速到”。
  此外,深沪镇建立诉调对接“绿色通道”,与厦门海事法院开展海事纠纷调解工作的全方位协作,设立“海事诉调对接深沪调解室”。由厦门海事法院选派法官到深沪镇,对调解难度大的海上人身损害责任纠纷、渔船买卖合同纠纷等海事纠纷参与协商,提前介入调解,及时化解矛盾,彰显了深沪渔业调解的法律效力和权威性。
网格+协商议事
多元服务“零盲区”

  为引导渔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深沪镇在华侨古民居内建立渔民普法教育基地,配齐一站一法律顾问,在渔民中培育法治带头人,并招募了200多名综治平安志愿者作为信息员,及时将发现的纠纷信息上报。
  “休渔期间,这些普法力量面对面为船东、船长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以及买卖、用工、租赁合同合法审查,并提供防范经营风险、安全生产等法律意见,真正实现多元服务‘零盲区’。”孙晋展介绍说。
  深沪镇鼓励群众“常讲、爱讲、多讲”,结合全镇“民声网格”活动,在海上网格站设置“网格问计”二维码,解决渔民长期在外与网格交流不畅的问题,实时收集激活网上联动“面”,推进意见“码”上说马上办。
  据了解,深沪镇还组织各渔业村(社区)网格员会同渔业互助保险业务人员“按船、按人”落实入户宣讲,鼓励渔船船东提高人身、财产及责任的保险金额,紧贴渔区安全需求,做到海难事故“预赔、快赔、足赔”,出海渔船参保率达1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