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社会
13 7/13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促进幸福和谐婚姻家庭建设
· 加强党对教育改革的全面领导 保障教育事业行稳致远
· 打造“塞上枫桥” 提升治理成效
· 石嘴山石炭井老矿区“涅槃重生”

加强党对教育改革的全面领导 保障教育事业行稳致远

( 2024-08-2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社会
  □ 郑文阳 尹铭育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不仅为我国推进改革举旗定纲,也为教育领域深化改革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一股强劲力量。《决定》作为党的规范性文件,其对教育改革的指导是党领导教育改革的生动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党一贯重视教育工作,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继往开来,党领导教育事业的历史经验总结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度重视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的历史进程,不仅充分体现党历来重视教育工作的事实,也在发展过程中总结提炼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诸多宝贵经验。
  坚持党领导教育事业的根本底色。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不同的历史主客观条件,制定符合历史条件的不同具体教育政策。这体现出党保障教育事业发展、顺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情怀。值得注意的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是不变的内核。这是中国教育事业的根本底色,也是中国教育事业行稳致远的根本原因。
  注重把教育投入作为基础性战略性投资的独到眼光。重视教育投资不仅是资源分配问题,更是党站在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高度上作出的一项宏观规划。寓于背后的基础逻辑,是对于教育功能定位的正确认知,对于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
  重视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关怀。党领导教育事业不仅有高屋建瓴的宏观规划,还不忽视对学生个体的微观关怀。教师队伍培养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决定》中强调,“坚持强教必先强师,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进一步总结提炼这一科学要求。
  砥砺前行,教育现代化助力党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教育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党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可或缺的一块“拼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从普遍性来看,教育坚持党的领导是这一重要论断逻辑周延的必然要求。从特殊性来看,这是对“我们的教育决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这一科学要求的遵循。教育是党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为党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主体动力。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教育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基本方法,应当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军”。
  教育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动力泵”,为“为我所用”提供良好的环境。文明交流互鉴不是一座“飞来峰”,而是随着教育的发展不断滋生其产生并发展的土壤。
共筑华章,党领导教育事业行稳致远
  针对党领导教育改革的具体领域,如何推进党领导教育事业行稳致远才是问题的“第一提琴手”。
  首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推进教育事业行稳致远的指导,是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用“九个坚持”为推进党领导教育事业行稳致远提供行动指南,是新时代党推动教育事业改革的根本遵循。
  其次,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要求“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各级党委要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职责”。对此,应当建立相应的监督问责机制,筑牢党领导教育的“最后一道防线”。
  最后,各级党组织要提高自我适应能力,把握时代脉搏,在“变与不变”中寻求平衡。一方面,各级党组织要遵循《决定》对于教育相关方面提出的“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要求,在理念、配套设施、实践等各方面跟上《决定》的脚步。另一方面,在调整变动时不能与党领导教育事业的初心相背离,恪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等底线。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地方立法研究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