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社区
|
|
□ 本报记者 马艳 □ 本报通讯员 曹长青 冯莱莱 一起看似简单的纠纷,却是延续10年的家族矛盾。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西山瑶族乡一对姐妹分割竹林,因界线产生纠纷,积怨渐深。今年4月,双方再次起争执,西山派出所运用“警司合署”机制,联合司法所一个月内四次劝和,为矛盾双方化解了仇怨。 “近年来,桂林市扎实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溯源中抓预防、早排查、重化解、防反弹,提升诉源治理质效。在平安时谋平安为平安,久久为功夯实平安基础,才能更加有效筑牢平安底座,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促进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桂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卉如是说。 今年以来,桂林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462起,成功率达98.87%。 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敲起锣来打起鼓,依法依理好相处;远亲不如近邻好,遇事冷静莫冲突。”仲夏的平乐县张家镇榕津村鼓乐声声,大嫂子法治宣传服务队不定期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寓教于乐,吸引群众和游客驻足观赏。 “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商量,矛盾纠纷自然就少了。”平乐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镇感慨。近年来,平乐县按照“一行业一品牌”“一乡镇一品牌”的目标,打造符合本地实际、叫得响的调解品牌。张家镇榕津村创建大榕树调解工作室,大发瑶族乡福瑶村成立“瑶胞巾帼”调解工作服务队,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 桂林市着眼构建平安和谐环境,围绕矛盾纠纷对症下药,持久做实道德宣讲、普法宣传、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活动,培塑群众的文明素质、团结精神和法治观念。同时,培育“法律明白人”参与基层治理,引导群众互助互让、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预防为重,源头管控。桂林市雁山区草坪回族乡成立石榴籽工作室,通过法律宣传、以案释法,让法治观念入脑入心,凝聚共治共享力量。资源县规范“一约三会”“四议两公开”等机制,指导基层成立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开展“最美家庭”“道德模范”创评活动,引导群众文明行事、和谐相处。兴安县在基层设立党员示范岗、共建责任区,推动党员下沉一线,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治理效能。 借“网”排解预防激化 调百家事,聚千万心。桂林市完善网格并发挥其作用,及时发现、有效调处矛盾。 无“网”不胜,一“网”多功。兴安县推行“一格多员”模式,将“法律明白人”、辅警、乡村振兴工作队员等纳入网格员队伍,各网格有若干网格协管员、公益员和微网格员配合工作,利用“网格长+治保主任+网格员+村民”四级网格体系排查矛盾纠纷,科学评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把矛盾纠纷化解于源头和萌芽状态。 阳朔县借力网格做实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摸排,坚持村社每周、乡镇每半月、县每月一排查化解,重要时期集中大排查、大化解,突出排查涉邻里、土地、婚姻家庭、情感等纠纷,精准掌握纠纷苗头,及时处置风险隐患。 网格给力,信息助力。荔浦市推行邻长制,发挥邻长与联系户相近的优势,第一时间发现上报“邻”网格的矛盾纠纷、群众诉求,保持底数清、民意清。同时,落实“邻长吹哨、双长(党建网格长、综治网格长)报到”机制,对易引发极端案事件的日常矛盾,合力劝和化解。去年9月以来,全市邻长协助综治网格长采集信息12290条,化解矛盾纠纷1000余起。 秀峰区研发“守护家”微信小程序,开设网格服务、信息上报、事件处理等功能,提供隐患排查、矛盾化解、精细服务等线上一站式服务。“守护家”使用以来,共收集事件信息70余条,处置率100%。 多元化解共促和谐 6月4日,永福县苏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历经4天,为桂林市惠昌盛实业有限公司成功化解一起员工意外受伤引发的赔偿纠纷。苏桥镇自2022年3月创建“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中心以来,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800余人次,统一受理登记矛盾纠纷476起,帮助企业化解重大矛盾纠纷30多件。 调解为百姓,解纷促稳定。永福县完善调解组织,打造调委会和特色调解室,整合资源、明晰责任、跟进调处。他们抓住“黄金时段”,对矛盾纠纷实行1日交办、3日答复、1月办结、1周回访。 专业力量攻坚克难,专家出面事心双解。桂林市借助专业资源化解疑难矛盾和信访问题,邀请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人大代表、心理专家等参与化解,释法明理。 唐某某多次向国家信访局网站投信访件,首席法律咨询专家6次登门面对面对他进行法律解释和心理疏导,促其思想转化,化解“心结”。 全州县人民法院把非诉讼纠纷化解机制挺在前,推动解纷关口前移“走出去”、多元调解力量“引进来”,探索出“法院+人社+工会”“多元调解+司法确认”等特色诉前矛盾纠纷化解模式,2023年以来诉前化解纠纷2100余起,避免可能衍生的3000余起案件进入诉讼程序,有效减轻了当事人诉累、节约了司法资源。
|
|
深挖症结提效能 溯源解纷促和美
|
桂林扎实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
|
|
( 2024-08-1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社区 |
|
□ 本报记者 马艳 □ 本报通讯员 曹长青 冯莱莱 一起看似简单的纠纷,却是延续10年的家族矛盾。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西山瑶族乡一对姐妹分割竹林,因界线产生纠纷,积怨渐深。今年4月,双方再次起争执,西山派出所运用“警司合署”机制,联合司法所一个月内四次劝和,为矛盾双方化解了仇怨。 “近年来,桂林市扎实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溯源中抓预防、早排查、重化解、防反弹,提升诉源治理质效。在平安时谋平安为平安,久久为功夯实平安基础,才能更加有效筑牢平安底座,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促进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桂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卉如是说。 今年以来,桂林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462起,成功率达98.87%。 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敲起锣来打起鼓,依法依理好相处;远亲不如近邻好,遇事冷静莫冲突。”仲夏的平乐县张家镇榕津村鼓乐声声,大嫂子法治宣传服务队不定期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寓教于乐,吸引群众和游客驻足观赏。 “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商量,矛盾纠纷自然就少了。”平乐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镇感慨。近年来,平乐县按照“一行业一品牌”“一乡镇一品牌”的目标,打造符合本地实际、叫得响的调解品牌。张家镇榕津村创建大榕树调解工作室,大发瑶族乡福瑶村成立“瑶胞巾帼”调解工作服务队,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 桂林市着眼构建平安和谐环境,围绕矛盾纠纷对症下药,持久做实道德宣讲、普法宣传、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活动,培塑群众的文明素质、团结精神和法治观念。同时,培育“法律明白人”参与基层治理,引导群众互助互让、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预防为重,源头管控。桂林市雁山区草坪回族乡成立石榴籽工作室,通过法律宣传、以案释法,让法治观念入脑入心,凝聚共治共享力量。资源县规范“一约三会”“四议两公开”等机制,指导基层成立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开展“最美家庭”“道德模范”创评活动,引导群众文明行事、和谐相处。兴安县在基层设立党员示范岗、共建责任区,推动党员下沉一线,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治理效能。 借“网”排解预防激化 调百家事,聚千万心。桂林市完善网格并发挥其作用,及时发现、有效调处矛盾。 无“网”不胜,一“网”多功。兴安县推行“一格多员”模式,将“法律明白人”、辅警、乡村振兴工作队员等纳入网格员队伍,各网格有若干网格协管员、公益员和微网格员配合工作,利用“网格长+治保主任+网格员+村民”四级网格体系排查矛盾纠纷,科学评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把矛盾纠纷化解于源头和萌芽状态。 阳朔县借力网格做实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摸排,坚持村社每周、乡镇每半月、县每月一排查化解,重要时期集中大排查、大化解,突出排查涉邻里、土地、婚姻家庭、情感等纠纷,精准掌握纠纷苗头,及时处置风险隐患。 网格给力,信息助力。荔浦市推行邻长制,发挥邻长与联系户相近的优势,第一时间发现上报“邻”网格的矛盾纠纷、群众诉求,保持底数清、民意清。同时,落实“邻长吹哨、双长(党建网格长、综治网格长)报到”机制,对易引发极端案事件的日常矛盾,合力劝和化解。去年9月以来,全市邻长协助综治网格长采集信息12290条,化解矛盾纠纷1000余起。 秀峰区研发“守护家”微信小程序,开设网格服务、信息上报、事件处理等功能,提供隐患排查、矛盾化解、精细服务等线上一站式服务。“守护家”使用以来,共收集事件信息70余条,处置率100%。 多元化解共促和谐 6月4日,永福县苏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历经4天,为桂林市惠昌盛实业有限公司成功化解一起员工意外受伤引发的赔偿纠纷。苏桥镇自2022年3月创建“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中心以来,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800余人次,统一受理登记矛盾纠纷476起,帮助企业化解重大矛盾纠纷30多件。 调解为百姓,解纷促稳定。永福县完善调解组织,打造调委会和特色调解室,整合资源、明晰责任、跟进调处。他们抓住“黄金时段”,对矛盾纠纷实行1日交办、3日答复、1月办结、1周回访。 专业力量攻坚克难,专家出面事心双解。桂林市借助专业资源化解疑难矛盾和信访问题,邀请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人大代表、心理专家等参与化解,释法明理。 唐某某多次向国家信访局网站投信访件,首席法律咨询专家6次登门面对面对他进行法律解释和心理疏导,促其思想转化,化解“心结”。 全州县人民法院把非诉讼纠纷化解机制挺在前,推动解纷关口前移“走出去”、多元调解力量“引进来”,探索出“法院+人社+工会”“多元调解+司法确认”等特色诉前矛盾纠纷化解模式,2023年以来诉前化解纠纷2100余起,避免可能衍生的3000余起案件进入诉讼程序,有效减轻了当事人诉累、节约了司法资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