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社会
13 7/13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在歧路口,校正孩子们人生方向
· 广泛宣传普及新修改的慈善法
· 南通博物苑:中国第一家博物馆
· 西安城墙:在传承保护中绽放异彩

西安城墙:在传承保护中绽放异彩

( 2024-08-0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社会
  图为西安城墙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
  □ 本报记者  孙立昊洋  马金顺  文/图

  巍巍古城墙,粼粼护城河。
  作为古都西安的标志性建筑,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西安发展变化的见证者、城市进程的参与者。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它也不可避免地开始面临保护和利用的难题。
  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它、利用它?西安给出了答案:立法保护,无疑是最有力、最有效的保护方式之一。
  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的《西安城墙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要求,西安城墙保护坚持保护为主、统筹规划、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原则。十多年来,西安市不断适应新时代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要求,逐步构建起专业、高效、创新的西安城墙保护与管理体系,让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城墙焕发出新生机,在传承保护中绽放异彩,为古城西安持续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不断加强立法保障
  城墙上,游客漫步赏景、拍照留念;城墙下,市民听着秦腔、打起太极,一派悠然自得。
  住在城墙根下的老西安人范大爷,今年82岁,见证了西安城墙这么多年发生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这边都是杂草,很乱,护城河的水也很脏,现在这里比之前好了数百倍。我一年有300天都要来城墙边上的环城公园转一转。”
  有效地保护离不开法治保障。
  早在2002年,西安市人大常委会便制定了《西安历史文化名城条例》,专门针对古城墙及其以内区域的保护设立一章,初步规定了保护原则、城墙内外侧的建筑高度和风格等内容,对加强西安城墙的保护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西安城墙保护管理体制的变化,西安城墙保护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该条例已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为了加强西安城墙的保护和管理,西安市结合实际,于2006年着手起草《条例》,2009年11月1日起,《条例》颁布施行,并于2017年、2020年经过两次修正。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西安城墙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下,西安城墙的遗产保护工作走上了法治化轨道。”西安城墙管委会文保旅游部负责人高衡说。
打造文旅融合典范
  合理利用、充分发掘西安城墙文化内涵,是《条例》规定的重点之一。《条例》规定,西安城墙管理机构应当统筹规划西安城墙的合理利用,发掘西安城墙文化内涵,鼓励发展相关文化产业,防止过度开发。
  “以前城墙根下的居民住宅,存在装修风格不统一、露台堆放杂物等问题,《条例》施行后,我们严格落实西安城墙内外风貌监督职责,建立起‘三级共抓、四区联动’工作机制,即联合城三区资源规划局、城市管理局、属地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每月每区域至少开展一次联合巡查,对发现的市容环境、乱搭乱建、门头牌匾等不符合城墙周边风貌规范的问题第一时间督促整改。”西安城墙管委会工作人员郭鹏向记者介绍道。
  在郭鹏看来,保护与开发、利用好城墙并不矛盾。保护好城墙,并不是让它安全沉睡在古城四周。
  因此,景区在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前提下,不断探索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传统文化衍生发展新路径,通过沉浸式文旅活动的多元构建,打造文旅融合新典范,推出《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新春灯会、研学活动、国际马拉松等一系列品牌文化活动,不断提高遗产保护利用水平,提升遗产文化传承能力。
凝聚科技创新合力
  按照《条例》要求,西安城墙管理机构应当制定西安城墙安全事故防范预案,加强和完善文物保护安全措施,并接受文物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应当加强西安城墙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保护意识,鼓励科学研究,促进文物保护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那么,实践中,该如何做好城墙安全事故防范、切实提高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记者在西安城墙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大厅找到了答案:实时游览人数、护城河各个库区的水位值、雨情、水情监测、文保风险累计排查情况以及当前护城河水质指标等数据信息通过平台一目了然。
  西安城墙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是西安城墙管理机构打造的一套在城墙场景下应用的集文物保护、文旅运营、应急管理、防汛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利用综合解决方案”。
  “遍布西安城墙的3000多个变形监测点位和1300多个质感设备会将数据信息及时发送到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可以让工作人员直观地看到沉降、裂缝、含水、膨胀等实时数据以及城墙各段的客流信息,实现文保、防汛、消防等预警事件的有效处理,提高保护水平。”西安城墙数字产业创新中心总监赵彬说。
  “我们把巡查、监测、勘察、研判以及修缮、日常保养融合形成一个体系化的闭环,这样使保护工作从过去的抢救式保护转变为预防性保护。”高衡进一步解释道。
  如今,针对西安城墙保护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预防性保护体系已建立起来。西安城墙也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显得更加璀璨耀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