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法
|
|
□ 本报记者 张淑秋 □ 本报通讯员 朱梅君 刘晓霜 浔江之畔,高柳夹堤,长风浩荡。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是“嘉庚故里”,亦是嘉庚精神的发源地。陈嘉庚先生一生筚路蓝缕、爱国兴学,为民族教育、抗日战争、新中国建设作出卓越贡献,在奋斗中留下以“忠公、诚毅、勤俭、创新”为核心的宝贵精神财富。 落其实思其树,引其流怀其源。近年来,集美区人民法院坚持传承和发展嘉庚精神,立足审判执行工作,延伸司法服务职能,拓展“忠公”内涵,开设嘉庚法治讲坛,弘扬“兴学”之风,与“嘉庚系”院校共建大中小法治教育一体化机制,激活“创新”基因,深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格局,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拓展“忠公”内涵 4月9日,集美区委党校、集美区行政学校2024年春季处、科级干部进修班期间,集美区法院开展了嘉庚法治讲坛(第二讲)活动。 当天,集美区法院组织学员现场观摩原告周某、福建某建设发展公司诉被告厦门市某区应急管理局罚款案。 这是一起涉及安全生产行政处罚的典型案例,对于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加强执法机关对违法事实的准确认定、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具有启示意义。 庭审后,案件主审法官蓝水凤与学员进行互动教学,就如何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准确把握行政处罚裁量尺度、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等问题讨论交流。 行政执法工作的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关系着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为此,集美区法院深化“1+1”府院融合治理工作机制,丰富嘉庚精神的“忠公”内涵,依托集美区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基地,联合集美区委党校开设“嘉庚法治讲坛”,组织案例教学活动8场,360余人次参与。 同时,集美区法院联动行政机关开展复议诉讼衔接主题研讨活动,连续十年发布行政案件司法审判白皮书,协同推进行政争议诉源治理,助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弘扬“兴学”之风 6月4日,集美大学尚大楼内,一场以“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知识产权风险与防范”为主题,由集美区法院、集美大学文法学院与集美大学创新创业中心联合举办的学术沙龙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集美区法院知识产权团队负责人、法官朱梅君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问题现状为切入口,结合具体案例,从知识产权保护的理念、知识产权风险的多样性、合规管理的日常性以及纠纷解决的能动性等方面与在场师生进行交流。 这场学术沙龙是集美区法院落实院校共建机制、融合知识产权教育与实践的又一有益探索。 2023年12月,集美区法院与集美小学、集美中学、集美大学文法学院等“嘉庚系”院校,有机结合集美学村百年文化底蕴及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职能,通过开展互动普法、定制研学课程、组织竞赛活动、指导生涯规划、合作调查研究等方式,共建小学、中学至大学“育苗-护苗-壮苗”知识产权全周期融合教育机制,共同做好创新型人才和知识产权保护专业人才的培育工作。 2023年以来,集美区法院聚焦知识产权保护等主题,与“嘉庚系”院校共同开展小法官职业体验日、模拟法庭、学术沙龙等活动16场。 激活“创新”基因 近年来,集美区某重点企业打造服装领域的时尚品牌,持续创新技术、工艺、产品,在不断巩固和扩大市场竞争优势的同时,也饱受商标侵权之痛,有些电商经营者在大量销售假冒产品的同时,甚至以该企业的字号作为网店名称。 在此情形下,该企业陆续向集美区法院提起30件对网店经营者的维权诉讼。 集美区法院立案庭知识产权团队从个案“把脉”入手,以“法官+法官助理+调解员”工作模式为支撑,针对送达难、管辖权争议、经营者名实不符、侵权情节的确定以及当事人初始调解方案差距较大等诸多问题,从诉前、诉中两端发力,最终促成纠纷悉数化解。 “案件已经结案,但案件中发现的共性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才能更加顺畅。”集美区法院立案庭庭长龚小兰带队走进该企业,从有效查证侵权主体信息、丰富调查取证方式、强化赔偿金额事实的举证、综合运用民刑行知识产权保护手段等方面,为企业以更低成本有效维权、以更高质效化解纠纷以及更广范围推动纠纷源头治理提供实务指引。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集美区法院共诉前化解知识产权案件383件,诉中审结396件。 在持续打造专业化、精细化审判的同时,集美区法院在全市率先探索基层著作权纠纷行政优先化解机制,推动设立集美区工商联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15名特邀调解员、两个特邀调解组织,跨域驻点知识产权维权工作站、重点街道、诉非联动中心等,深化“营商环境司法服务中心”“近邻法庭”等平台建设。 聚合诉非力量,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大保护格局,集美区法院的探索从未止步。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耕嘉庚精神沃土,做实为大局服务,不断开拓创新,谱写以能动履职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集美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辉煌表示。
|
|
传承发展嘉庚精神 延伸司法服务职能
|
厦门集美法院助力高质量发展
|
|
|
( 2024-08-0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
□ 本报记者 张淑秋 □ 本报通讯员 朱梅君 刘晓霜 浔江之畔,高柳夹堤,长风浩荡。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是“嘉庚故里”,亦是嘉庚精神的发源地。陈嘉庚先生一生筚路蓝缕、爱国兴学,为民族教育、抗日战争、新中国建设作出卓越贡献,在奋斗中留下以“忠公、诚毅、勤俭、创新”为核心的宝贵精神财富。 落其实思其树,引其流怀其源。近年来,集美区人民法院坚持传承和发展嘉庚精神,立足审判执行工作,延伸司法服务职能,拓展“忠公”内涵,开设嘉庚法治讲坛,弘扬“兴学”之风,与“嘉庚系”院校共建大中小法治教育一体化机制,激活“创新”基因,深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格局,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拓展“忠公”内涵 4月9日,集美区委党校、集美区行政学校2024年春季处、科级干部进修班期间,集美区法院开展了嘉庚法治讲坛(第二讲)活动。 当天,集美区法院组织学员现场观摩原告周某、福建某建设发展公司诉被告厦门市某区应急管理局罚款案。 这是一起涉及安全生产行政处罚的典型案例,对于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加强执法机关对违法事实的准确认定、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具有启示意义。 庭审后,案件主审法官蓝水凤与学员进行互动教学,就如何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准确把握行政处罚裁量尺度、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等问题讨论交流。 行政执法工作的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关系着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为此,集美区法院深化“1+1”府院融合治理工作机制,丰富嘉庚精神的“忠公”内涵,依托集美区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基地,联合集美区委党校开设“嘉庚法治讲坛”,组织案例教学活动8场,360余人次参与。 同时,集美区法院联动行政机关开展复议诉讼衔接主题研讨活动,连续十年发布行政案件司法审判白皮书,协同推进行政争议诉源治理,助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弘扬“兴学”之风 6月4日,集美大学尚大楼内,一场以“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知识产权风险与防范”为主题,由集美区法院、集美大学文法学院与集美大学创新创业中心联合举办的学术沙龙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集美区法院知识产权团队负责人、法官朱梅君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问题现状为切入口,结合具体案例,从知识产权保护的理念、知识产权风险的多样性、合规管理的日常性以及纠纷解决的能动性等方面与在场师生进行交流。 这场学术沙龙是集美区法院落实院校共建机制、融合知识产权教育与实践的又一有益探索。 2023年12月,集美区法院与集美小学、集美中学、集美大学文法学院等“嘉庚系”院校,有机结合集美学村百年文化底蕴及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职能,通过开展互动普法、定制研学课程、组织竞赛活动、指导生涯规划、合作调查研究等方式,共建小学、中学至大学“育苗-护苗-壮苗”知识产权全周期融合教育机制,共同做好创新型人才和知识产权保护专业人才的培育工作。 2023年以来,集美区法院聚焦知识产权保护等主题,与“嘉庚系”院校共同开展小法官职业体验日、模拟法庭、学术沙龙等活动16场。 激活“创新”基因 近年来,集美区某重点企业打造服装领域的时尚品牌,持续创新技术、工艺、产品,在不断巩固和扩大市场竞争优势的同时,也饱受商标侵权之痛,有些电商经营者在大量销售假冒产品的同时,甚至以该企业的字号作为网店名称。 在此情形下,该企业陆续向集美区法院提起30件对网店经营者的维权诉讼。 集美区法院立案庭知识产权团队从个案“把脉”入手,以“法官+法官助理+调解员”工作模式为支撑,针对送达难、管辖权争议、经营者名实不符、侵权情节的确定以及当事人初始调解方案差距较大等诸多问题,从诉前、诉中两端发力,最终促成纠纷悉数化解。 “案件已经结案,但案件中发现的共性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才能更加顺畅。”集美区法院立案庭庭长龚小兰带队走进该企业,从有效查证侵权主体信息、丰富调查取证方式、强化赔偿金额事实的举证、综合运用民刑行知识产权保护手段等方面,为企业以更低成本有效维权、以更高质效化解纠纷以及更广范围推动纠纷源头治理提供实务指引。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集美区法院共诉前化解知识产权案件383件,诉中审结396件。 在持续打造专业化、精细化审判的同时,集美区法院在全市率先探索基层著作权纠纷行政优先化解机制,推动设立集美区工商联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15名特邀调解员、两个特邀调解组织,跨域驻点知识产权维权工作站、重点街道、诉非联动中心等,深化“营商环境司法服务中心”“近邻法庭”等平台建设。 聚合诉非力量,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大保护格局,集美区法院的探索从未止步。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耕嘉庚精神沃土,做实为大局服务,不断开拓创新,谱写以能动履职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集美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辉煌表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