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政府
9 6/9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我国环境应急管理体系能力现代化取得积极进展
· 百余种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种群稳定增长
· 衢州加强行政复议与信访衔接配合
· 全国407个市级消防救援局挂牌
· 图片新闻

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百余种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种群稳定增长

( 2024-06-2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政府
  □ 本报记者 刘欣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多样,野生动物种类丰富,陆生脊椎动物3000余种,已定名昆虫13万种。野生动物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记者近日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一直以来,国家林草局高度重视大熊猫等旗舰物种保护,通过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栖息地保护建设等举措,不断强化野生动物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野生动物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国家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司长王维胜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力促进了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据介绍,近年来,我国修订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调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编制印发了一系列保护规划、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不断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同时,我国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建立了27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发布第一批789处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和1140处候鸟迁徙通道重要栖息地,有效保护了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整合设立大熊猫、东北虎豹、亚洲象、穿山甲、海南长臂猿等一批旗舰物种保护研究中心,组织实施48种重点濒危野生动物拯救保护工程。
  王维胜表示,通过上述努力,我国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呈现总体恢复增长和栖息环境不断优化的良好发展态势。
  大熊猫等100多种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种群稳定增长。比如,大熊猫野外种群从20世纪80年代约1100只增长到近1900只,栖息范围不断扩展和优化,《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已将该物种从“濒危”等级调降为“易危”等级。朱鹮野外种群数量由1981年重新发现时的7只增长至7000只以上。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的蓝冠噪鹛从2006年约200只增长到约600只。
  鸟类是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重要指示生物,“环境好不好,就看鸟多少”。近年来,我国集群鸟类种类、数量均明显增加。据2024年全国908个水鸟集群越冬区同步监测结果,共记录到越冬水鸟172种,总数量达505万只,为迄今为止全国范围内越冬水鸟同步调查监测数量的最高纪录。
  “随着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和生态环境稳步向好,很多区域以往消失的野生动物重新出现,还有很多区域不断发现新分布野生动物种类,表明生物多样性丰富度逐步上升。”王维胜说。
参与全球野生动物保护行动
  野生动物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国民众友好交往的重要载体和使者。开展野生动物合作交流,是国际普遍通行的做法,对加强自然保护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和野外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维胜举例说,麋鹿在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的平原、沼泽地区,但因气候变化和人类的猎杀,在汉朝末年近乎绝种,20世纪初在我国灭绝。1985年,我国与英国合作启动了麋鹿重引进项目,分批引进77只麋鹿,通过人工繁育、野化放归等措施,到目前已在历史分布区6个区域恢复重建野外种群,总数量达6000余只,成为“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中国样板”。
  据王维胜介绍,近年来,我国切实加强与世界各国其他野生动物保护交流合作,引进我国野外灭绝的麋鹿、野马,恢复重建野外种群;先后从国外引进考拉、美洲豹、北极熊、非洲狮、欧洲野牛等数十种野生动物,极大丰富了我国人工繁育、科普教育等野生动物种类。
  同时,我国通过提供种源和技术指导,支持日本、韩国恢复重建朱鹮野外种群;实施蒙古国戈壁熊保护援助项目,促进该物种恢复性增长;援助非洲国家非洲象、犀牛保护,还连续12年为亚非发展中国家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人员举办野生动物保护和履约培训班、研修班,支持其提升保护能力。
  此外,我国积极参与全球野生动物保护共同行动,先后加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公约,认真履行国际公约义务;连续6年组织或参与开展“湄龙”“雷霆”等系列国际执法行动,推动出口国、中转国、目的国全链条打击非法贸易,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促进全球野生动物种群保护事业向前发展。
大熊猫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物种,被誉为“国宝”。国家对加强大熊猫保护十分重视,成效显著。
  据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介绍,我国建立了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地体系,约72%的大熊猫野外种群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得到保护,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外我国还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保护大熊猫。同时,整合设立了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打造世界一流的大熊猫等濒危物种科研平台。此外,大熊猫人工繁育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在国际合作方面,据王维胜介绍,“到目前,我国先后与20个国家26个机构开展了大熊猫合作交流,受到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在促进民间友好交往、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等方面产生了独特的积极影响,并在大熊猫饲养繁育、疾病防治、野化放归等领域联合攻克了系列技术难题,有力支持了大熊猫等野生动物野外保护,成为世界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合作的典范。”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斯萍说,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熊猫国际合作工作,不断总结大熊猫国际合作中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与时俱进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大熊猫国际合作协议有关条款和内容也会及时相应地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为旅外大熊猫的健康和安全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据斯萍介绍,去年以来,我国先后派出专家组对所有国外合作机构的每只大熊猫健康和饲养管理情况进行了全覆盖的实地核查评估。境外合作机构均按照中方的管理要求和合作协议规定,制定了大熊猫健康监测、饲养繁育和疾病防治等管理规范和技术规程,严格执行每月定期向中方提供健康评估报告,年底提交年度体检报告等制度,大熊猫主食竹来源有保障,食物配比科学合理。
  今年大熊猫国际合作有序推进。同时,今年以来我国已完成“福宝”等7只大熊猫的接返工作。按照中外大熊猫合作协议规定,还将在今年有序接返协议到期和幼仔到龄的10多只大熊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