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
9 7/9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用坚守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 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主场活动举行
· 关注·全国“安全生产月”
· 贵州贵安新区“小网格”释放“大效能”
· 江门落实教职工从业禁止制度
· 鹿林山变电站2号主变压器顺利投运
· 莒南供电公司推进“一件事一次办”
· 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座谈会召开
· 国家发改委实现对新PPP项目的信息化监管
· 四部门部署抗高温抗干旱保夏播保全苗工作
· 图片新闻
· 江苏太仓推动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
· 深圳盐田中英街管理局组织参观禁毒教育基地

用坚守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云南施甸善洲林场森林派出所跨越35年接力守护林区平安

( 2024-06-1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本报记者             石飞
□ 《法制与新闻》见习记者 陆敏

  “舍不得离开,就像自己的家一样,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有感情。”《法治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善洲林场森林派出所老民警杨绍红时,他这样说。
  施甸县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最美奋斗者”杨善洲的故乡,也是杨善洲精神的发祥地。在施甸县善洲林场,有着一支沿着传承印记守护生态安全的藏蓝队伍。他们每天跋山涉水,在5.6万亩的林场巡逻。从第一任派出所所长杨绍红35年执着坚守,到派出所10名民警共同守护,这支队伍从一个人变成一群人,用坚持与坚守,筑牢一道守护生态文明的安全屏障。
一个人坚守传承
  1989年3月,正值大亮山林场(现更名为善洲林场)建场,时任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带领林场职工开展植树造林,急需专业的执法队伍维护林区治安秩序。
  杨绍红就是那时成为林区警察的,正是这一段他与杨善洲一起种树的经历,让他总是放不下这5.6万亩生态林。
  “当我第一次来到林场,看到杨善洲老书记带领群众绿化荒山,我就知道我属于这里,要在这里守着这片山林。”已年近60岁的杨绍红说。
  作为现任施甸县公安局善洲林场森林派出所所长,杨康2018年来到派出所工作,是杨绍红一手带出来的徒弟。杨康对师父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是:2018年7月的一天早上,杨绍红在林区值守期间突发脑梗,被紧急送往医院。半个月后,杨绍红刚出院,就回到派出所上班。“考虑到师父的身体原因,单位要将师父调整到县局大队工作,但是师父一再拒绝,因为他觉得这里就是他的家,舍不得离开这片山林、这里的群众。”
  杨康沿着师父的足迹,也把根扎在了善洲林场,上任3年便带着民警开展林区巡护1246次,争取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470余棵古树名木挂牌保护,救助野生动物26只,确保林场及周边地区未发生涉林刑事案件和火灾事故。
一群人共建共治
  善洲林场森林派出所的民警大多是“80后”,年轻、有干劲。每天,他们都要背着近20斤重的警务装备包在林区徒步巡逻。
  在所里轮值的民警也不轻松,需要对林区开展视频可视化管理,有时候一盯就是6个小时。
  警力少、范围广,要想管住林区,就要像杨善洲一样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善洲林场森林派出所与林区周边的芭蕉林、雷打树、摆田村3个村委会共同完善警察、保安、治保联动的组织构架,并依托整合的林场防护力量实行网格化管理。
  杨康说:“管林就是管人,人管住了,林子也就守住了,而这么大片林子,需要更多的单位和人员参与进来才能形成合力。”
  2021年至今,善洲林场森林派出所党员民警通过社区党支部发力,先后组建了“善洲生态义警”、林区护林队、森林防火巡逻队以及护林员、林区调解志愿者、巡逻队等群防群治组织。在林场周边的放牧人、退休干部、老党员、致富带头人被动员起来,成为林区的11名“治安警长”,还有1137名群众加入协助林区派出所开展工作的队伍中。
  3年来,善洲林场森林派出所采集“一标三实”基础信息5200余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2起、移交违法犯罪线索4条、排查整治风险隐患15处,开展入户宣传500余次,服务群众2500余人次,发放宣传单2.59万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1500余人,周边村组有效警情同比下降20%,电诈实现“零发案”,整个林区持续保持10年零火灾事故。
35年倾心守护
  35年前,杨绍红上山时正值林场建设初期,水电不通,住房只是用树枝和油膜搭建的棚子。2006年,盗伐林木案件尤为突出,杨绍红和同事经常半夜起床办案、两三天连轴转到林中蹲守,最终50余家炭窑点被捣毁,彻底禁绝了毁林烧炭行为。
  杨绍红说:“以前我们的工作很辛苦,可现在的民警也不容易,什么问题棘手就要重点治理什么,一代人有一代人需要面对的责任。”
  近年来,善洲林场森林派出所协同属地治安派出所常态化开展猎枪收缴工作,及时通过宣传让群众树立了禁止盗猎的法律意识。
  杨康说,老一辈人辛勤造林,我们这辈人就要把这笔宝贵财富守护好。现在,善洲林场森林派出所提出了森林生态保护圈层化管理、系统化指挥、网格化防护理念,10名警力中有8名下沉到4个警务室驻守,落实包片责任制延伸管理触点。采取场长、所长、民警、林场职工、生态护林员三级负责模式,分别在善洲林场主入口、入山口设立“哨卡”,全面严禁火种入山,降低了火灾发生率。
坚守为民初心
  “杨善洲让林场周边村寨的群众喝上了水,能让辖区群众得到什么样的林区实惠,应该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杨康说。
  针对施甸县“林中有村、村中有林”这一护林难点,善洲林场森林派出所主动协调当地乡镇党委政府,及时申报解决群众建设沼气池等问题,在善洲林场周边共建设沼气池和节能灶4000余个,使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改善,最大程度避免了村民生产生活用火引发森林火灾事故的发生。
  除了例行开展巡逻防控、查缉堵卡、宣传排查外,派出所在每一次村组召开户长会、群众议事会时,森林防火、林区安全都是逢会必讲的主要议题。
  妨害安全的因素减少了,林区安全系数就提升了。在良好警民协作关系的基础上,民警长年累月的工作得到周边村寨群众的支持,林场周边村组将自觉维护生态文明的措施写进村规民约。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跨越35年的守护让善洲林场越来越绿,森林覆盖率达98.94%,活立木蓄积量达33万立方米,每年产出服务功能总价值量约9.61亿元。林场共有国家保护动物7种,水晶兰、金荞麦等国家保护植物13种,生物种群逐渐恢复,生物多样性逐步显现。派出所民警为守护善洲林场生物生态安全筑起了一道牢固的安全屏障,而这种倾心的守护,正是源自杨善洲精神的印记传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