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政法
9 3/9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新能源汽车技术秘密第一大案终审落槌
· “一带N ”升级激活包头检察人才队伍“新引擎”
· 吉林磐石检察建议为散葬烈士安“家”
· 关注·筑牢反诈防线
· 加强多元解纷协同 推进调解文化认同

“一带N ”升级激活包头检察人才队伍“新引擎”

( 2024-06-1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本报记者   史万森 颜爱勇
□ 本报通讯员 刘梦琪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是新时代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落实好这一追求的前提是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的检察队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夯实人才队伍建设基础,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下大力气强化‘传帮带’效能,激活人才动力源。”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雁说。
  怎样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检察工作“多面手”?包头市检察院经过深入调查研究,部署开展“1带N提素能、补短板、共成长”人才培养“升级再造”工程,给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思路和答案。近日,包头市检察机关“1带N提素能、补短板、共成长”人才培养2.0版本落地实施。
  据了解,包头市检察机关自2018年以来,连续5年开展“1带N提素能、补短板、共成长”人才培养工作。“1带N”是指由一名具有较高党性修养、较强业务能力、较高管理水平的业务骨干与数名被培养检察人员组成“1带N”导师制培养模式。工作开展以来,导师和学员双向奔赴、共同成长,23名学员被评为先进个人;18名学员遴选至员额检察官序列;20名学员成长为市检察院环节干部。该工作法曾入选《全国检察机关教育培训创新100例》,是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加强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是遵循检察规律、符合自身实际的成功经验。
  此次对“1带N”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升级再造”,重点实施两个行动。“手拉手薪火相传育才”行动,即成立由36名导师、62名学员组成的“1带N”“传帮带”小组,通过制定“传帮带”计划和目标,开展业务研学沙龙和机关文化活动等方式,加快检察人才培养步伐,提升检察队伍整体素质,实现老带新、新促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系统一体化精准励才”行动,即市县一体,两级检察院共同发力,建立健全各类检察人才库,举办“青年励才大讲堂”,培育人才培养工作品牌,全面提升法律监督能力,推进实现检察工作现代化。
  作为导师之一的翟永宏,是一名有着丰富办案经验的老检察人,面对虚心求教的学员,深感责任和压力。“作为导师,我要按照学员特点,制定培养计划,组织专题培训,增强学员培养的针对性、时效性。并通过检察实践将多年工作积累的经验倾囊相授,让他们少走弯路。”翟永宏说。
  刘博雅是2023年新录用人员,在此次“1带N”人才培养工作“升级再造”中成为一名学员。“我一定会珍惜这次机会,跟紧导师的步伐,在工作中找差距、补短板、明方向,以‘拼’的劲头、‘严’的要求、‘高’的标准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传帮带”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包头市检察院的优良传统。打造“1带N”人才培养2.0版本旨在进一步发挥“传帮带”优势作用,“传”出经验、“帮”出效果、“带”出人才,推动包头检察人才可持续发展,为包头检察工作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