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地方新闻
13 10/13 9 10 11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警景融合”让游客安享海昏文化盛宴
· 优质服务要素向企业顺畅流动
· 图片新闻
· 他射击的样子真帅
· 贺州中院判后答疑释法让群众打“明白官司”
· 基层治理更主动更精准更高效更惠民

贺州中院判后答疑释法让群众打“明白官司”

( 2024-06-0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本报记者   吴良艺
□ 本报通讯员 胡  弓 刘美玲

  “法官,真的很感谢你们,我不太认识字,看了几次也不是很明白,今天经过你们的解释,让我理解了法院这样判决的理由,也让我更加相信法律的公正性。”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钟丽群携判决书到当事人家中进行判后答疑,老人林某庆对钟丽群连声道谢。
  为增强司法裁判的透明度和穿透力,减少当事人诉累,2023年6月,贺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加强判前说法说理、判后答疑释法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全面构建判后答疑释法工作机制,要求承办法官在案件作出裁判后征求当事人是否需要进行判后答疑,需要判后答疑的,承办法官将就双方存在的疑问和判决的法律依据进行详细解疑,最大程度让当事人满意。
  “每一个案件背后,都是关系当事人切身利益的大事。判后答疑是办案法官作出裁判后,针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就证据采信、事实认定、裁判理由、法律适用等方面提出的疑问进行答疑说明,在答疑过程中,办案法官注重运用法理、情理相结合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群众听得懂法言法语,让双方当事人胜败皆服。”贺州中院副院长黎传杰介绍说。
  判后答疑不仅能够实质性化解当事人的矛盾纠纷,还能与诉源、案源、访源、执源治理相结合,达到从“个案答疑”到“四源共治”的效果。
  贺州两级法院将判后答疑释法与访源治理相结合,对判后答疑中发现有矛盾激化、上访等苗头的案件以及群体性案件,及时按照“三同步”原则,妥善处理。对裁判文书生效后,初次来院信访的案件当事人,案件承办法官现场解答裁判理由,帮助当事人评估申请再审审查的风险、成本、时间等,对答疑无效的当事人及时引导依法维权。
  2023年6月以来,贺州两级法院以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开展判后答疑2140次,减少上诉和信访隐患563起,一审服判息诉率90.4%,同比上升1.08%,真正让当事人“赢得明白、输得服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