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
9 6/9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不仅要“提得上来”还要“审理得好”
· 警力“沉下去” 平安“看得见”
· 平安影像
· 引知产保护“活水”浇灌新兴产业沃土
· 推进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源头治理

黔西南公安推动派出所主防工作提质增效
警力“沉下去” 平安“看得见”

( 2024-05-3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
□ 本报记者   王鹤霖
□ 本报通讯员 李娅梅 蒋娜

  行走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城市街头,随处可见霓虹灯下闪烁的警灯、风霜雪雨间巡逻不停的交警;来到广袤乡村的大山深处,戴着红袖标的“义警”和穿着民族服饰的“调解员”穿梭在田间,哪里的群众有需求,警务就延伸到哪里。
  “派出所是公安机关基层治理的主要力量,而走入社区、街头、乡村的每一个民警、辅警就是感受群众需求、传导公安力量的神经末梢。”贞丰县公安局北盘江中心派出所所长赵健说。
  近年来,黔西南州公安持续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设,推动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通过警力前置、服务延伸、科技赋能,不断筑牢基础根基,提升防范犯罪、服务群众、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派出所主防工作模式中稳步增强。
警力下沉
打通警务主防新脉络

  “在黔西南州兴义市桔山街道,有两人因口角发生纠纷,双方情绪激动欲打架生事。”接警后,街面巡逻警力1分钟内赶到现场处置,机关下沉警力与派出所民警分工协作,快速恢复现场正常秩序。
  警力走起来,警车跑起来,警灯亮起来。黔西南州公安严密落实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和“1、3、5分钟”快速反应等机制,对广场、商场、夜市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巡逻防控,认真处理好每起报警、求助、投诉,不断提高见警率、管事率。
  据了解,为最大限度发挥警力效能,兴义市公安局将机关警力下沉到基层一线,按照工作日机关警力下沉不少于10%和周末、节假日机关警力下沉不少于20%的要求,将下沉民警编入派出所开展巡逻防控工作,全力预防、震慑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
  “机关警力下沉不仅能解决重点时段巡防警力紧张等问题,提升巡逻质效,下沉民警还可以依托警种业务优势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为我们提供业务指导,助推派出所工作提质增效。”兴义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稳介绍说。
  派出所“主防”不仅是民警下沉到基层群众中间去,更是做实基层警务工作,实现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对此,黔西南公安打造24小时多功能街面警务站,实现办理业务更便利、接警出警更快捷、矛盾调处更专业。
  梦乐城警务站民警罗健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很多矛盾纠纷是由口角产生的,机关警力下沉到街面后,切实提高了见警率和管事率,有效遏制了街面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
  目前,黔西南州在9县(市、新区)以梦乐城警务站为样板,投入使用街面警务站11个,营造了“警察在身边、平安在眼前”的浓厚氛围,打造了“业务办理全天候、服务保障零距离”的警务品牌,亮出了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说话的“平安”。
警民联合
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梁叔说得对,这件事我也有错,这个调解方式我接受。”在“布依联调队”队长梁文顺的调解下,一起土地纠纷成功化解,两名当事人握手言和,当场达成和解。
  据了解,“布依联调队”是北盘江中心派出所以金井村为中心打造的一支覆盖周边的特色调解队伍,队员们充分发挥群众基础好等优势,在社区民警的带领下走街串巷、访情问难,深度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安全防范宣传等工作。
  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为适应各地不同矛盾纠纷化解需求,黔西南州公安因地制宜创新开展各种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不断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在普安县青山镇,青山中心派出所根据辖区实际情况,探索组建了一支由33名回族同胞组成的义务巡逻队,后被称为“青城义警”。
  每到节假日、赶集日、重大活动等时间节点,义警们都会挂上工作牌,穿上工作服,戴上“红袖套”,与派出所民警联合开展巡逻,同时将自己收集到的社情民意反馈给派出所,有效保证了社会治安稳定和民族团结进步。
  “村民信任我们义警,沟通起来很顺畅。”义警协会会长马义说。
  此外,青城义警在调解矛盾纠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来,‘青城义警’协助调解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青山中心派出所所长邓献奎说。
  近年来,黔西南州公安充分发挥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培育了“布依联调队”“青城义警”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群防群治品牌,为维护辖区治安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科技赋能
绘就平安社区新画卷

  近年来,黔西南州公安积极探索建设新型社区平安治理模式,通过“公安+通信+群众”模式,推动数字警务与群防群治有机融合,群众参与率、满意度大幅提升。
  黔西南州公安机关积极开展警用无人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充分发挥警用无人机在空中喊话、交通疏导、高效救援、踏查铲毒等警务工作的科技优势,满足警务工作中点、线、面等方面的需求,着力推进黔西南州公安机关“智慧警务”建设。
  此外,黔西南州公安持续推进“一窗通办2+2模式”,在全州各级政务综合服务大厅设置公安综合服务窗口,推动治安、出入境、交警、网安、禁毒等警种进驻,实现136项业务“一窗通办”,持续推动公安行政管理服务改革提质增效。
  “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前沿阵地,是维护辖区稳定、守护一方平安、服务人民群众的神经末梢,也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黔西南州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吴松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黔西南公安将进一步织密“基础提升、打防管控、共建共治”社会治安防控网,做实做细主防警务,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提升社会治安治理能力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