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
9 6/9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不仅要“提得上来”还要“审理得好”
· 警力“沉下去” 平安“看得见”
· 平安影像
· 引知产保护“活水”浇灌新兴产业沃土
· 推进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源头治理

宁波公安探索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护机制
引知产保护“活水”浇灌新兴产业沃土

( 2024-05-3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
□ 本报记者   王  春
□ 本报通讯员 阮佳丽 周卓一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浙江宁波是新能源汽车制造大市、强市,仅北仑区就集聚了800余家关联企业,其中上市企业4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是关键,知识产权保护则是重要保障。近年来,宁波公安锚定全国首批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目标,积极探索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工作机制,完善行刑衔接制度,组建知产警官团队,开发商业秘密预警感知平台,依法严打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去年,全市公安机关共侦办侵犯知识产权类案件17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61名,涉案金额1.14亿元,特别是成功侦破了知名新能源汽车企业被侵犯商业秘密案等一系列大要案件。
  “面对资本市场、要素保障、科技实力竞争更加激烈的新形势,个别新能源汽车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防范体系不健全,为有效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我们以‘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为活水源头,全力破解发展难题,力求使宁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充满激情与活力。”宁波市公安局知识产权犯罪侦查支队支队长林国标表示。
  “因为有了平台的预警和知产警官的指导,我们公司才能及时发现风险并有效举证报案,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宁波市某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道。
  宁波公安主动担当,积极探索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机制新模式,组建知产服务队等三支队伍,线下搭建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中心、线上搭建宁波市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系统两个平台,与企业开展结对。同时,宁波公安坚持“防在先、防为要”理念,积极探索推广商业秘密刑事风险预警感知系统,加大安全宣防工作力度,主动靠前为企业开展“体检式”“精准化”服务,提高企业防侵害能力。
  去年11月,宁波公安在北仑区试点开展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刑事一体化保护工作新机制。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宁波公安累计为100余家汽车零部件规上企业进行商业秘密、网络安全“体检”,形成“风险感知—预警推送—帮扶整改”的风险防控闭环体系,备案企业实现“零侵害、零发案、零受损”,得到了企业的广泛好评。
  4月24日,由宁波公安主导的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并实体化运作,进一步推动保护工作提档升级。
  该中心将积极探索“企业吹哨、政府报到,部门吹哨、联动部门报到”机制,加强与市场监管、法检、海关等部门的协调联动,整合政务服务、社会服务等资源,对企业提出的问题第一时间核查处置。
  此外,宁波公安还会同市知识产权中心、法检机关、律师协会等建立知识产权服务延伸机制,将知产申请、快速预审、调查取证、纠纷调解等职能进行整合,推出国内首个商业秘密侵权维权费用补偿保险,进一步缩短知识产权备案和申报时间。
  宁波市公安局北仑分局副局长瞿波介绍称,下一步将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机制,持续打造知产保护“云”平台,设立“知产监测、快速申报、安全体检、增值服务、部门联处、知产课堂”六大模块,努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高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