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案件
13 6/13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负债21亿余元企业如何重获新生?
· 搭建网站刷5.8万余条虚假转评赞
· 无证制售电子烟涉案3亿元
· 专挑网约车司机“碰瓷”
· 承诺投资到期归还本金年化利率高达15%
· 撞坏小区道闸骗取高额保险理赔款
· 6人骗取出口退税被公诉
· 车主跑“顺风车”载客遇事故理赔被拒
· 一跨境网络赌博案被破获

负债21亿余元企业如何重获新生?
宁波北仑法院“诉前调解转预重整”打破壁垒助企转型

( 2024-05-2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案件
  漫画/高岳
  □ 本报记者  王 春
□ 本报通讯员 彭晓晓 王文琪

  近日,随着21亿余元的债务得以妥善化解,多项国家专利傍身的科技型企业宁波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法院的助力下,实现转型升级、涅槃重生。
  《法治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北仑法院近年来强化对“立转破+‘1+N’联合预重整”模式(“1”即先行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N”即其他关联企业)的积极探索和有效实践,通过破产审查程序的前移与合并预重整的应用,进一步打通了诉讼与破产程序之间的壁垒,以“近期止血、中端造血、远期升级”的全盘谋划,有效提升重整效率与成功率,切实保障企业获得挽救的机会。
企业深陷债务危机
  甲公司及其关联企业乙公司、丙公司均长期专业从事新型塑料软包装材料生产,在薄膜印刷、镀铝、转移上有丰富的生产经验,曾获得多项国家专利。2016年,甲公司获得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并在宁波股权交易中心实现挂牌。然而,后因受市场环境、经营决策失误、盲目扩张等影响,3家公司均陷入债务危机。
  2023年初,北仑法院在诉前调解张某与甲公司合同纠纷一案中,收到该公司提交的预重整申请。为及时挽救企业、降低重整成本等,经初步摸排,北仑法院决定对甲公司进行预重整,并指定了临时管理人。
  鉴于3家关联企业法人人格高度混同,经债务人申请且法院审查后,为促进优势资源重新整合,提高重整的时效性和灵活性,最大限度保存企业的商业价值,高效维护债务人、全体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北仑法院决定对3家公司进行合并预重整,通过实质性合并重整消除3公司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将合并后统一的破产财产由3公司的债权人共同受偿,既有效保障企业获得挽救机会,又兼顾了破产法的公平价值和效率价值。
  债权申报期间,共有10家债权人申报债权17笔共21亿余元,其中优先债权金额为1.16亿元。相较于高额负债,3家公司可供偿债的资产主要为两套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生产线,评估价值仅2794万元,如果将其作为单一资产进行评估拍卖,因丧失相应的生产环境和技术支持,加上市场对二手专业设备的需求有限,设备应有价值难以实现,届时本案普通债权的清偿率将几乎为零。
  此外,3家公司在历年生产经营中形成1367余万元留抵税,当前因不符合留抵税退税条件而无法享受相关退税政策,如实施破产清算,其抵扣或退还的可能性将随公司主体资格灭失而消失。若企业得以恢复经营,相关留抵税将为公司经营带来额外的流动性支持。
法院深挖隐形资产
  面对债务体量庞大、机器设备变现难等困局,招募投资人为企业注资“输血”是最优解。
  为此,北仑法院深度挖掘3家公司未被利用的业务资源、生产技术、品牌价值、留抵税款等在执行和破产清算中难以量化,但在适当的经营和管理策略下将有潜力产生重大价值的资产。
  在招募过程中,两套生产线设备的抵押权人提出了收购意向,其有意利用3家公司的设备、生产技术、业务资源等进入塑料薄膜生产业务领域,拓宽自身的业务范围和收入来源,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经过多轮沟通,其愿意支付4080万元重整对价款,用以清偿3家公司的债务,并将整合3家公司的各项资源,与原有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合作,在继续保持塑料薄膜生产这一原有主营业务的同时结合自身资源,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重回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根据投资人提出的方案,北仑法院监督指导管理人制定《预重整方案》,经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后,及时裁定受理合并重整申请,实现庭外重组与庭内重整的有机衔接。最终,根据《预重整方案》制作的重整计划草案在随后召开的债权人会议上以高票通过。
  承办法官彭晓晓介绍,本案在“诉转破”的基础上,将破产审查从诉讼程序前移至诉前调解程序,结合预重整程序在立案前引导债务人与债权人、投资人等通过协商制定预重整方案,在获得多数债权人同意后,转入重整程序。
  “该模式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打通诉讼与破产程序之间的壁垒,实现两者无缝对接与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发挥破产制度的保护和挽救价值,还有利于提高重整成功率、降低司法成本,促进各方达成良性合作,确保后续重整程序快速高效推进。”彭晓晓说。
企业经营迈入正轨
  “被指定为临时管理人后,经过综合评估,我们觉得这家企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如果就这么破产太可惜了,所以我们也积极协助他们寻找意向投资人,所幸不负众望。”临时管理人浙江某律师事务所相关负责人说道。
  投资方负责人提出,其敢于注资的原因,既是看重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的市场潜力,也是看重北仑法院在破产预重整方面的创新魄力和专业精神。此次预重整,在充分盘活机器设备价值的同时,法院深度挖掘和合理利用公司资源,将无形资产转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仅提升了整体债权清偿率,还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有效实现了各方利益共赢。
  “法院智慧运用预重整制度,很好地化解了企业内部的经营不善和外部的债务危机,充分展现了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担当。”这家科技型企业的负责人说。
  目前,3家公司累计21亿余元的债务得以化解,生产经营已重新迈入正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