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调研
9 4/9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在法治轨道上提高财政治理效能
· 以司法保护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
· 深入推进行刑衔接机制良性发展
· 全力护航长江三峡地区高质量发展

以司法保护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

( 2024-05-2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调研
  王雨田 湖南省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党组书记、院长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事关高质量发展。当前,湖南省郴州市两级法院深刻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和内涵要求,切实找准司法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结合点、着力点,以优质高效的司法保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一、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握“创新”这个特点。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我们要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坚持严格保护。在知识产权案件审判中,加大对恶意侵权的惩治力度,敢用、善用惩罚性赔偿措施,以严格公正司法树立鲜明保护导向,不仅要让受害者权益得以挽回,而且要让侵权者付出更重代价。做实知识产权严格保护,让真创新受到真保护,高质量受到严保护。
  坚持公正司法。认真履行司法职能,公平公正审理每一起知识产权案件,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利,持续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以及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知识产权和颠覆性、前沿技术科技创新成果保护力度,强化创新主体权益保障、推动重点产业链发展、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坚持改革创新。除办好具体案件外,我们还要延伸职能作用,以创新的方式保护创新。强化全链条保护,积极与市场监管、海关、文旅、知识产权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联合构建“知识产权司法与行政执法联动机制”。加强全方位保护,深化跨区域法院之间的交流合作,打造跨区域知识产权大保护联动协同平台。
  二、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民营企业具有较强的创新发展意识和产业创新优势,是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生力量和实践主体。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重要内容。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握“高质量”这个特征。我们要聚焦民营企业关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着力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严格落实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行为保全等制度,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为民营企业敢于创新创造营造良好、稳定的法治环境,让敢于研发投入的企业能够享受知识产权带来的“市场红利”,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坚持善意文明执行,严格防止和及时纠正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依法审慎适用强制措施,禁止超标的、超范围、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涉案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
  把依法平等保护落到实处。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的兜底作用不可忽视。我们要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稳定的预期,以法治的确定性助力民营企业提信心、稳预期、促发展,确保“两个毫不动摇”落到实处。
  依法保障民营企业有序发展和转化。要完善市场化重整机制,深化破产案件办理,为民营企业生命全周期提供法治供给。对涉破产案件的民营企业,坚持精准识别、分类施策,对暂时陷入财务困境但仍具有发展前景和挽救价值的民营企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适用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程序,助力困境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对已没有挽救价值的民营企业,通过破产清算程序,促使其依法有序有效退出市场,实现“僵尸企业”的破产出清,助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本质上就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以保护绿色发展的新成效激发新质生产力。
  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严”字当头,统筹适用刑事、行政、民事三种责任,依法加大对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等行为的惩治力度,让破坏生态环境者付出沉重代价。坚持“全要素、全环节、全链条”惩治与预防,严格依法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真正成为“长出牙齿”的严规铁律。坚持打击与修复并重,创新适用异地补植复绿、生态修复令等司法措施修复生态环境,努力实现“办理一个案件,恢复一片绿水青山”。
  以协同治理理念推动生态环境综合保护。聚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以流域、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区为单位,深入推进环境资源案件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有效推进系统保护、整体治理。聚焦多元协同共治,建立健全与检察、公安、行政执法等部门的生态环境治理协调联动机制,通过联席会议、案情通报、线索移送、矛盾化解等机制,推动行政执法与司法办案有机衔接。聚焦综合保护,推动郴州各地法院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人文遗产地等重点区域,建设集巡回审判、生态修复、宣传教育、综合治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基地,推动生态环境实现一体化保护。
  以立体防护机制构筑环境治理法治屏障。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的惩罚教育和示范引导功能,通过发布涉环境资源、生物多样性、环境公益诉讼等专题指导性案例,以案释法,增强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更加注重“抓前端、治未病”,利用“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教育引导民众、企业深入践行绿色生活、生产方式,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稳定平衡,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