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人大视窗
13 6/13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心里更敞亮,信心更足了”
· 对新技术新产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留足发展空间
· 安徽省人大社建委全力督办规范群租房监管建议
· 守护澄江古生物化石

武汉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草案提请审议
对新技术新产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留足发展空间

( 2024-05-2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 本报记者      刘    欢
□ 本报实习生  邹文慧

  点开小程序,确定上下车点,不一会儿,一辆无人驾驶的汽车迎面驶来……
  前不久,《法治日报》记者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体验了一把智能网联汽车的便利。
  在湖北武汉,这样的场景已成常态。据统计,2023年,武汉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订单达73.2万单。
  武汉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近日审议《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
  《草案》提出,建立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相适应的监管体制,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留足发展空间。
推动跨越发展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湖北是汽车大省,而武汉作为聚集一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城市,已先后建成多个智能网联汽车特色产业园区。
  截至2023年底,武汉先后分9批开放测试道路,里程已突破3378.73公里,辐射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实现跨区通行、跨江通行、机场高速通行等多个应用场景的全国首创,开放道路里程数和开放区域数均保持全国第一。
  “我市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仍存在产业能级不高、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不足、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的短板。”武汉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杨相卫在作立法说明时说。
  如何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培育汽车领域新质生产力?
  《草案》明确要求,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特色产业园区及特色小镇建设,打造国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基地,聚集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和项目,培育壮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草案》还要求,支持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产业发展,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检验测试平台,构建智能网联汽车试验与测试评价体系。支持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和相关智慧产业发展,构建实时动态感知、云端调度规划、高效精准决策的运营管理体系,推进“车路云一体化”。
  《草案》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优化,推动区域联动发展,引领带动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和转型升级,形成区域协同、优势互补、产业融合、标准互认、场景互通的发展格局。
守牢安全底线
  守牢安全底线是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重要前提,“安全”是智能网联汽车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
  《草案》从政府安全责任、产品安全责任、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等三个方面,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问题作了详细规定。
  在政府方面,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保障体系,加强车辆运行、应用服务、网络、数据和个人信息等安全保护。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监管,编制应急预案,强化风险监测预警。
  在产品方面,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主体应当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定期对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系统及其他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在数据方面,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主体应当依法建立全流程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制度,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智能网联汽车收集和产生的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应当依法在境内存储和使用。
  此外,针对消费者普遍关心的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事故处理问题,《草案》明确规定,智能网联汽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进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并造成损害,依法应由智能网联汽车一方承担责任的,由车辆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担赔偿责任。车辆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履行赔偿责任后,可以依法追偿。
  智能网联汽车车载设备、路侧设备、监管平台等记录车辆运行状态和周边环境的客观信息,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查核实无误后,可以作为认定交通违法行为和事故责任的依据。
建立容错机制
  “我甚至认为如果所有汽车都使用了无人驾驶技术,车祸发生概率会大大降低,因为从概率上来说,机器出错率远低于人类……”
  近日,一位网友在武汉光谷免费体验了一次无人驾驶出租车,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探索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支持力度。《草案》明确要求,建立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创新创业容错机制,明确容错免责清单与免责具体事项及情形。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依法落实相关财政补贴、税费优惠等政策。统筹运用财政性资金和各类产业基金,加大对智能网联汽车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
  此外,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人才引育、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按需设置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专业,推动跨学科建设。支持重点企业与各类高校院所成立高水平智能网联汽车产教融合共同体,推进职普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杨瑜娴参与了武汉智能网联汽车立法工作,她呼吁在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
  “一是要在条件较为成熟的区域进行全域开放。按照‘车路云一体化’方向,加速推动开放道路智能化升级改造。选择车路协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行政区,支持特定区域全域开放,并适时探索建设自动驾驶汽车专用道路。二是支持多样化应用场景。支持在有条件的区域开展智慧公交、智慧乘用车、智慧停车场、智慧城市物流等多场景商业化应用;支持在相对简单固定的区域应用无人配送、无人清扫、无人消杀、智能巡检、无人农机、无人售卖等自动驾驶装备。”杨瑜娴建议。

   
相关文章: